了解宝宝特点应对敏感期

  正常成长特点的宝宝,在1.5-2.5岁阶段都将进入所谓“敏感期”或“逆反期”。有的宝宝,爸爸妈妈一开始就很认真地对他进行五感刺激和认知教育,他大脑发展得快,感觉敏锐,敏感期会来的早些;有的宝宝,爸爸妈妈对他无所作为,心智发展比较迟缓,敏感期也就相对迟缓,甚至没有明显的表现。从宝宝的心智成长来说,前者可喜,后者令人惋惜。没有经过敏感期的体验,或者爸爸妈妈的教育手段拙劣,无论是一味抑制或相反地肆意放纵,都将对宝宝的心智发展造成大害。

  那么,正常的敏感期宝宝会有哪些特点:

  一、 自主意识:宝宝“任由摆布”是因为自己能力做不到,所以只能用哭声来表达诉求,让爸爸妈妈替他做、满足他的需要。但当他发现自己的双手能抱住奶瓶的时候,他就有自己抱着的意愿;当他发现自己能够追着滚动的小球,他就想自己去拿回,不愿意别人代劳。这种感觉化为行动以后,成功的经验让他获得鼓励,更想自己去做;失败的经验让他产生再尝试的兴趣,只要你不打击他、终止他的尝试机会,他的“手脑并用”的时代就正式开始了。

  二、 能力试探:在大人看来是很冒险的动作,宝宝都想尝试。危险是你的看法,他并不知道,所以当他看到你把电插头插入插座后电风扇就会转动,他看着插座时就只有一个很简单的念头:“那是什么!”他的想法很简单,因为有了自主的意识,他不会在没有经过体验就改变主意。“能力”必须在体验中去发现,你阻止他进行某个体验,他当然不依不饶,即使那是非常危险的行动,你也必须通过可行有效的方式去帮助他完成能力体验的愿望。

  三、 秩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大人会凭经验,通过思考作出判断,然后调整顺序。宝宝没有经验,无法通过思考重新建立行动计划。所以他只会按照经验或自己已经有的想法去做,你的行动或做法抵触了他的想法,他就会反抗。例如他已经想好了出门时由他开门,让你先出去,他再出去,然后由他关门。你开了门,破坏了他的秩序,所以即使你已经走出门,也必须回来,关上门,再让他按自己的思路重新来过。

  四、 专注力:宝宝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正在做的事情,总是倾注了全部精力的,这时他绝对不允许任何破坏。所以当你把他抱起来的时候他挣扎哭闹,并不是说他不爱抱抱,而是当时他正在做着某件事,或注视着某样物品。他在玩着玩具的时候拒绝吃饭,正在涂鸦的时候不愿意洗澡,都是同一个道理。

  五、 体验学习:敏感期宝宝都是学习欲望最为强烈的时期,他周遭所见所闻,可谓样样新奇,对他充满着吸引力。所以只要是身体健康,精神充足,小脑袋总是不停地想,双手总是不停地动。任何大人眼中的可笑行为,在他都是正经八百的尝试。满足他的这些体验,就是支持他的学习。

  六、 恐惧:恐惧来自经验。宝宝在体验中渐渐由无知无畏到知所恐惧,都是经验的累计。因此,如何让宝宝在产生恐惧时适时引导他认识真相就十分重要。因为无知而产生的恐惧将影响宝宝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所以千万别采用恐吓的手段来制止宝宝的某个探索行动。

  智慧来自生活实践,无关学历,也不受身份和年龄所影响,但是却受到学习能力、思维习惯、价值观和个性的制约,所以每个家长在和孩子互动时候表现出来的智慧,就有很大的差别。为了应对敏感期宝宝的“抓狂”,使自己能够引领孩子共同成长,亲子教育要求每一位父母都在成为家长后,完成两个学习任务,使自己的智慧能够充分发挥,不至于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进退失据。

  首先必须从亲子关系的理念上建立以下三个认同,你做到了,才会有运用智慧的条件:

  1.明确自己的家长定位:在家庭逐渐社会化的今天,家长再也无法紧握居高临下的威权,孩子也不可能成为父母的附庸。所以,无论你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人格上和孩子都是平等的,你必须接受“孩子是独立个体”这一事实,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要,学会和孩子平等对话,这样,你才能被孩子接纳,并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父母虽然是宝宝成长的领航员,但同时也是共同前行的合作伙伴。

  2.了解并接受自己的特点:家长对自己的个性特点,生涯规划、价值意识,乃至于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都必须有个客观的“警觉”。不了解,或者虽有所了解却不承认不接受,你就没有学习能力。例如急躁的个性,你承认确实存在,那么,在面对孩子做出不如预期的事件时,你就会有所警惕,不会立刻火冒三丈,做出不理智的回应。再如急功近利的思想,你承认有这倾向,那么在面对孩子拒绝你的指示的时候,你才会警觉,因而就会容许孩子去做并非你设想好的事。

  3. 了解并接受孩子的特点:孩子的特点,特别是敏感期的种种特点,就算不能全面了然,至少也要大略掌握。能够知道宝宝想干什么,你就不会认为他在“抓狂”,你才能够把握尺寸,做出适时适度的回应。能够了解孩子的本性和他想做某件事的原始动机,你就不会埋怨他“总不听话”,你就知道他并非“叛逆”,不是有意和你对着干。这样,你就会随时检讨自己的言行和改去对孩子颐指气使的习性,你才会尽可能地去帮助孩子实现他的愿望。

  行动能力和行动的细节掌握来自经验的积累,能够把经验用于掌控整个操作过程,那是智慧。教育孩子也一样,你学会了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只是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去实践,那是智慧。但这智慧的运作是有条件的:你必须知己知彼,能够警觉自己和孩子在互动中可能受到的种种干扰和歧见,你的智慧才能发挥出来,才能适时适性地运用自如。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