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在亿万年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沧海桑田的演变给神州大地留下了许多壮美无比的名山大川,呈现出多姿多采的自然景观。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的面积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二。纵横千里的山脉,高耸入云的险峰,舒展平缓的低丘,装点着祖国的大地。大自然的伟力,造就了这些巍峨连绵的山地。亿万年来的风吹雨打、冰封雪压、江海冲刷和火山喷发、山崩地裂,使得这些山岳如被刀削斧劈,处处有奇峰异洞、流泉飞瀑,真是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拜山岳、崇尚自然、热爱山水的悠久传统。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有“禹封九山”之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各族已形成一套祭祀山岳的礼仪。自秦皇汉武以来,历代帝王在新皇登基或太平盛世之时,总要巡游天下名山,举行盛大的封禅大典,并封有”五岳”、“五镇”等名山。一些文人学士也热爱祖国山水,游览名山大川。祖国的山山水水造就了孔子、司马迁、沈括、徐霞客、魏源这些伟大的旅行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也孕育了如谢灵运、陶渊明、李白、柳宗元、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陆游、徐渭等等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们歌颂名山、赞美名山,为名山赋诗题词、刻石立碑,真是名山育名人,名人扬名山。今天当人们在庐山观瀑时,不禁会诵吟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篇;在畅游三峡时,又会想起“朝辞白帝彩云间,暮至江陵一日还”的名句。中国的山水文学使实景与诗情交融,赋予了名山大川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的名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宝库。
“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国的佛教和道教追求超尘脱世,得道成仙的境界,并纷纷在那些清幽寂静、白云撩绕、绿荫环抱的深山之中修筑寺庙、道观、佛塔、石窟,使得宗教建筑也成为众多名山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道教三十六洞天”以及闻名中外的四大石窟艺术,至今都还保留着浓郁的宗教色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在许多名山之中都留下了他们永恒的功绩。亭台楼阁、桥梁道路无不因山就势、因境而成,成为装点名山的人文景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的名山,又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丰碑。
我国的名山,遍布祖国大地的东南西北,各族人民都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尚的审美观,创造了许多优美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为名山增添了灿烂的光芒和神奇的色彩。这些民间传说和神话像一条彩练,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产生着巨大的愁力。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各地区不同的风土人情,也成为名山之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这些传说神话、风土人情的不同情趣之中,人们都可以领悟到华夏各族人民共同拥有追求美好、扬善弃恶、不畏强暴的本质。中国的名山,也是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凝结各民族的纽带和基磐。
“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析腰。”几千年来,我国人民从崇拜名山、热爱名山的感情中,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许多名山都流传着历史上抗击外来侵略、追求人民解放的可歌可泣故事,许多名山都与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联结在一起。如今,当我们登上高山之巅,远眺祖国大地锦绣河山时,无不充满民族的自豪感,尽情地讴歌祖国江山如画、前程似锦。中国的名山又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魂魄。
中国的名山,是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和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愿祖国名山,永葆青春,迎接更多的国内外的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