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啸戍楼的典故
- 2016-11-07 11:43
- 典故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刘琨是晋代中山魏昌人。他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眼看中原沦陷,外患无穷,他忧国忧民,希望长大后报效国家,恢复中原。
西晋愍帝时,刘琨终于被朝廷任用,任大将军,都督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他长期坚守并州,与石勒、刘曜等胡人对抗。
有一次,刘琨率领士兵与胡人作战,因为兵稀将少被胡骑围困在晋阳城。刘琨几次派兵突围,均被胡人挡回,而且损失了许多兵将。出不了晋阳城,就无法将消息传给朝廷,朝廷就不会派援兵来接应。
城内的粮食一天天减少,士兵们伤的伤,死的死,士气低落。刘琨心急如焚,召集手下的将官商量对策。一个将官说:
“我们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再过几天粮食吃完,我们都得饿死。元帅,您下令突围吧,宁可战死沙场,我也不愿坐以待毙。”
众将官议论纷纷,有的人同意这种意见,有的人不同意。一个将官反驳说:
“这个办法不行。我们已经试过几次,均以失败告终,损伤了那么多兵将。现在兵士士气低下,况且多日没吃到一顿饱饭,哪来的力气作战呢?还是另想办法吧。”
众人讨论了很长时间,始终想不出一个好办法。一些将官已经开始动摇了,竟然提出献城投降的建议。
刘琨越来越感到形势的严峻,如果再这样下去,不但粮食断绝,还会动摇军心,发生叛乱。
越思想越忧愁,刘琨夜不能寐,信步走出房屋,来到城楼上。他手抚垛口,仰望天上的皓月,发出了一声清啸。
胡人听到刘琨的叹息声,想起了家中的亲人在翘首等待自己归来,都很悲凄感慨。
夜静更深,刘琨又弹起了胡笳。笳声悲切,伴着明月清风传入胡人耳畔。听到家乡的笳声,胡人不禁泪如雨下,倍感亲切,更加思念乡土,军心动摇,终于放弃包围退去。
后来,“清啸戍楼”这一典故,用来形容武将镇定自若,从容退敌的风度。(丁双双)
《晋书·刘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