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前王后的典故

  在我国的文学史中,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是隋末学者王通的孙子,他从小才思敏捷,六岁便能写文章,沛王李贤很赏识他,聘他为王府侍读。由于他才华卓著,尤其是在二十五岁时路过洪州,在都督阎伯屿办的宴会上,写下了流芳百世的佳作《滕王阁序》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千古名句,为当世的名士所推崇,所以在“王杨卢骆”四杰的排名中名列首位。 

  然而,四杰中处于“卢前王后”的杨炯对此很不满意。杨炯成名也很早,他十二岁就能作诗,被誉为神童,并跻身长安士林。他的边塞诗写得很有气势,受到宰相张说的高度赞扬。 

  杨炯一向对比自己年长的卢照邻十分敬佩,而对与自己同龄的王勃则有些瞧不起,因此对“王杨卢骆”的排名耿耿于怀,扬言说:

  “我对自己的名字排在卢照邻之前感到惭愧,但对排在王勃之后感到羞耻!” 

  但应该说明的是,这仅是杨炯“文人相轻”的一时之见。不久,王勃不幸在赴海南探父途中溺死,杨炯在收集和阅读了王勃的全部诗文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在为王勃诗文集作的序中,对王勃作了极高的评价,称赞王勃“神机若助,日新其业,西南洪笔,咸出其词,每有一文,海内惊瞻”,并承认王勃之名排在他的前面是当之无愧的,自己确实不如王勃。

  后来,“卢前王后”这一典故,用来表示平排列的名次或指同为诗文之友。(苏华)

  《旧唐书.杨炯传》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