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身吞炭的典故
- 2016-11-07 13:36
- 典故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春秋末期,晋国国君的权力已逐步衰弱,晋国的大权落到了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六个大夫的手里。后来,范氏、中行氏被灭以后,智、韩、魏都想夺取更大的权力、更多的土地,于是智伯便联合韩康子、魏桓子一起讨伐赵襄子。不料赵襄子策反了韩、魏两氏,反过来灭了智伯,均分了他的封地,灭了他的宗族。
智伯有个心腹家将名叫豫让。他原是范氏的家将,后来范民被灭以后,才投奔了智伯。智伯很赏识他,对他十分信任。智伯被赵襄子杀死以后,豫让逃到石室山中,发誓一定要杀了赵襄子,为智伯报仇。
于是,他改名换姓,假扮成犯了罪的囚徒,身上藏了匕首,潜入赵襄子宅内的厕所内,准备乘赵襄子上厕所的时候,伺机刺杀他。这天,赵襄子来上厕所,忽然闻到一股生人味,立即令左右搜查,发现了豫让。赵襄子问:
“你是什么人?竟敢身藏匕首,前来行刺?”
“我是智伯的家将,我要为我的主人报仇!”豫让说。
“他是个叛逆的刺客,杀了他!”赵襄子的家臣说。
赵襄子听了,摆摆手,说:“智伯没有后代,现在豫让来为他报仇,真是一个义士,不能杀他,放了他吧!”
于是,赵襄子下令放了豫让,问他说:
“我放了你,你是否能释前仇呢?”
“你放了我,这是你对我的恩德;我为主人报仇,这是我的大义!”
赵襄子手下的人都认为豫让十分无理,要杀了他。赵襄子说:“我已答应放他,怎么能失信呢?以后注意避开他就是了!”
豫让回到家里,整日想着报仇的事。他知道赵襄子会躲避自己,便决定替自己改容,让赵襄子认不出自己。于是,他剃去了自己的胡须和眉毛,又把头、脸、身子漆成生满癞疥疮的样子,到市中去乞讨,他的朋友都认不出他了。他的妻子到市中寻他,听到乞讨的声音,惊讶地说:
“这是我丈夫的声音呀!”
追上前去一看,见了豫让,说:“声音很像,怎么人不是呢?”便离去了。
等妻子离开后,豫让嫌自己的声音能被妻子及熟人听出来,又吞下烧红的炭,使自己的声音变哑。这样一来,就是他的妻子见了他,也一点认不出来了。
豫让来到赵襄子的治地晋阳,等候机会。一天,他打听到赵襄子出行必定要经过赤桥,便又藏了匕首,伏在桥下准备行刺,不料又被赵襄子搜获。豫让虽然声音、容貌都改变了,但赵襄子还是认出了他。赵襄子骂道:
“上次我放了你,今天你又来行剌,我不能再放你了,左右,把他拉下去斩了!”
豫让悲声大哭,哭得眼睛中血都流了出来。赵襄子手下的人问他说:“你哭什么?难道你怕死吗?”
“不是我怕死。是我想到我死以后,再也没人替智伯报仇了!”豫让回答说。
赵襄子听了,责问他说:
“你先前是范氏的家臣,范氏被智伯杀死,你忍耻偷生,不但不为范氏报仇,反而投靠了智伯;而我杀了智伯,你倒决心为他报仇,这是为什么?”
“范氏只把我当成普通人,而智伯把我当作知己。士为知己者死,我当然要为智伯报仇!”豫让说。
赵襄子听后颇为感动,解下佩剑,叹了口气说:
“你心如铁石,我不再赦免你,你自尽吧!”
豫让接过剑,向赵襄子请求说:
“我两次谋刺都没有成功,愤恨之情无法宣泄。如果大夫能脱下外面的袍子让我砍几剑,寄托我为主人报仇的情意,那么我死也瞑目了!”
赵襄子很赞赏豫让的志节,当下脱下锦袍递给豫让。豫让把锦袍放在地上,上前猛砍三剑,叫道:
“智伯,我现在可以到九泉之下来见你了!”
说完,随即挥剑自杀。
后来,“漆身吞炭”这一典故,用来形容自变声音和容貌;或者形容为主人舍身。(戈智)
《战国策·赵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