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可忍寒的典故

  北魏时,有个和尚名叫神光,他本来是个心胸旷达的读书人,一向居住在洛阳附近的伊水、洛水一带。神光在没有出家前,读了很多儒家和道家的书,但他感到,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还有许多玄妙的道理没说清楚。当时人们崇尚的是佛学,于是他出家当了和尚,一心一意地钻研起佛学来。
  不久,他听说高僧达摩大师住在嵩山少林寺,心想:“少林寺离这里不远,我为什么不前去拜达摩大师为师,向他学习高深的佛学道理呢?”
  于是,神光就立即来到少林寺,参拜达摩大师,希望他能够收自己为弟子。然而,当时达摩大师整天盘膝坐在达摩洞中,面对墙壁,参悟禅机。神光来到少林寺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连达摩大师一句教诲也没有听到。神光想:“佛法提倡‘舍生求法’,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我想要拜达摩大师为师,就要表现出自己有‘舍生’的精神。”
  于是,在一个冬夜,天上下着大雪,神光来到达摩洞外,默默地站在那里。夜深了,雪越下越大,刺骨的寒风吹到脸上,好像刀割一样。但是,神光不顾寒冷,坚持站在洞口,到天明时,积雪已经超过了神光的膝盖,浑身上下一片雪白,简直成了一个雪人。
  达摩大师回首洞口,看到了神光,终于开口说话,问道:“你通宵站立在飞雪中,有何所求呢?说吧!”
  神光用那冻僵的嘴,嚅嚅地说:“我别无所求。只求大师慈悲为怀,收我为徒,教我佛法,使我能得以参悟上乘佛法。”
  达摩大师见神光如此虔诚,一心向佛,且极有恒心,能忍寒吃苦,终于答应收他为弟子,并给他改名为慧可。经过达摩大师的教诲,经过慧可自己刻苦的学习和钻研,他最后也成了一位少林高僧,成了非常有名的禅宗大师。
  后来,“慧可忍寒”这一典故,用来形容能吃苦,并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也用来形容尊师重道,苦心求学。(耶律梅)
  宋·道源《景德传灯录》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