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车揽辔的典故

  后汉时有个人,名叫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
  范滂为人节气清高、志向远大,立志要做一番事业。当地人都对范滂的志向和为人十分敬服,大家共同举荐他为孝廉,这样,范滂踏上仕途,有了更大的施展抱负的空间。
  当时,朝廷的政务大权落到几个宦官手中,各地一片混乱。有的官员对朝廷混乱的政令无所适从,也有的则乘机混水摸鱼,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数年后,冀州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当地官员只知贪污,不知赈济饥民,引起百姓极大不满,几乎激起民变。
  朝廷得知当地民怨沸腾,有发生动乱的可能,吓破了胆,急忙派范滂去察看处置,希望他清廉正直的名声可以抚慰饥民,平息事态。
  范滂一直在京城做官,现在有机会去地方上做点事,了解百姓疾苦,非常兴奋。
  起程时,范滂亲自登上车辕,拉住马缰,纵马急驰,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到了冀州,当地官员听说是范滂来了,自知自己贪赃枉法的丑事瞒不过去,纷纷丢下印绥,望风而逃。
  范滂立即着手整顿吏治,放粮济民,亲自拟定一些措施安抚饥民,众人无不心服口服,当地的局势很快平息下来。
  后来,“登车揽辔”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人有济世报国的抱负。(徐畅)
  晋·司马彪《续汉书》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