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谏草的典故

  西晋建立之初,有一位功臣姓羊名祜,字叔子,是泰山南城人。由于功勋卓著,被封为矩平侯。
  羊祜深明事理,对金钱地位看得很淡。他曾说:“我从一个平民士子到现在身居高位,怎能不严以律己而遭致非议?”
  因此,他虚心淡泊,生活简朴,虽位高权重而行动恭谦,对国事更是忠心尽职。
  羊祜都督荆州军事长达十年,在任期间,开屯田,储军备,筹划灭吴,并采用安抚关切远近地区人民的政策,以收买江汉一带及吴国的人心。而晋武帝把东南重镇交给羊祜,也非常放心。
  羊祜在魏、晋两朝都担任过机要官职,关于政令的利弊增减,皇帝都要向他征询意见后再行决定。而羊祜每次陈奏意见总要先写好草稿,反复斟酌衡量,深思熟虑之后才报告皇帝。而所有奏稿,他都及时焚烧,因此没有人知道他陈奏的意见有哪些具体内容。
  有人认为羊祜未免缜密得过分了,羊祜听了这种议论后,说:“这是什么话?我上朝就接近圣上,下朝就该守口如瓶,君臣之间的商量我只怕难守机密,哪能随便处理,让它外传?”
  后来,“焚谏草”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居官谨慎细密。(黄曙云)
  《晋书·羊祜传》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