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卧东山的典故

  谢安(320-385年),东晋人,少时就很有才能,朝廷屡次征召,他坚拒不仕。在东山(一座山的名称)隐居,而且带着歌伎,与友人饮酒作诗,往来唱和,全然不问天下政事。
  一次,谢安与友人出海泛舟,突遇大风浪,风急浪高,小舟颠簸不已,惊险万分,友人大惊失色,要求尽快回去。而此时谢安神情自若,泰然处之。同舟的友人看到谢安这副神态,也不好坚持回去。过了一会儿,风浪更大,友人不敢坐下。谢安慢悠悠地说:“像你们这样喧动不已,我们真的回不去了。”友人只好端坐下来,果然安全回家。这下友人佩服谢安的气魄与胆略,知道他能安定朝野。
  四十岁后谢安才出山做官,一直做到尚书仆射及大将军,掌管东晋王朝军政大事,当时人把他比之于西晋名相王导。
  公元382年,北方的前秦首领苻坚,统兵百万,声称投下马鞭可使黄河水断流,气势浩荡地南下,要一举灭掉东晋。从实力上看,东晋比苻坚要弱小得多,而谢安沉着应付,凭着机智与胆略,任用其侄谢玄等大破苻坚之兵。
  据传,谢玄与苻坚在淝水大战时,谢安与人下围棋。下至中盘,前线送捷报来,谢安看了一眼之后置于一边,继续弈棋。对方询问前方战况,谢安不经意地回答说:“儿辈已破苻坚军。”弈至终盘表现出谢安举重若轻的大将风范。
  由于谢安功勋卓著,他成为历史上的名相,谢氏家族也成了东晋显赫的世家大族。唐诗人刘禹锡有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分别指西晋的王导与东晋的谢安。
  后来,“高卧东山”这一典故,用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仕;以“东山起”表示不再隐居,干一番事业。(曹俊)
  《晋书·谢安传》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