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裙的典故

  羊欣是南朝宋时的书法家,他出身在一个书香家庭,祖上三代都做过高官。羊欣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博览各种经书,学问长进很快。

  羊欣还特别喜爱书法,他很崇拜王羲之和王献之,认为世上没有人写的字能比得上他们。他很想向他们学习,但一直没有机会。但他并不放弃,勤练不辍,他的书法也愈来愈好,尤其是他的隶书更为出色,许多大人都比不上他。

  羊欣十二岁那年,他的父亲羊不疑被任命为乌程县令,羊欣也跟着父亲来到任所。他虽然年龄还小,但每天勤学苦练,学业、书法两不误,渐渐在乌程有了一点小名气。

  当时,王献之正在吴兴担任太守,他听到羊欣年纪虽小,但字写得很不错,便很想见见这个“小书法家”。一次,王献之到乌程办公事,在县衙见到了羊欣和他写的字。王献之对这个少年非常赏识,认为羊欣是一个可造之才。

  过了几天,王献之又来到县衙羊欣的小书房。这时正值中午,羊欣正在午睡,但还没睡着。羊欣看到王献之来了,赶忙起身迎接。

  王献之问:“你日常练书法时,用的什么帖?”

  羊欣回答说:“都是一些普通的帖。我很想学大人和大人之父那种神采飘逸的宇体,可是找不到范本。”

  王献之见羊欣身上穿着一件白绢做的长裙,笑着说:“你把身上的长裙脱下来,我给你写几幅字,你以后可照着练。”

  羊欣知道王献之这样的人是不会开玩笑的,而且也知道平常人们要求到王献之的一幅字是很不容易的,连忙脱下长裙,递给王献之,十分激动地说:“学生羊欣感激大人栽培之恩。”

  王献之接过长裙,截成数幅,说:“我很喜欢你的才气,但愿你长大后能继我辈之传统,不要辜负我的厚望。”

  羊欣点头称是。于是王献之挥毫而书,当场一连写了好几幅字送给羊欣。

  从这以后,羊欣便将王献之写给他的几幅字作临帖。他得到王献之的真传后,书法进步得更快。经过刻苦努力,羊欣在官场上历任中散大夫、义兴太守之职,在书法上也成为二王之后最著名的书法家。当时有谚语说:“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便是对羊欣书法成就的最大肯定。 

  后来,“书裙”这一典故,用来称誉书法之精妙;有时也用来指文人雅士之间的交往。(梅初) 

  《南史·羊欣传》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