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飞霜的典故

  战国时,齐国临淄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邹衍。公元前311年,燕昭王为报齐国杀父之仇,广纳四方贤士,邹衍便从齐国来到燕国求见燕昭王。燕昭王早闻邹衍之名,便拜他为客卿。

  随即,燕昭王又接纳了赵国人乐毅、剧辛等人,并都封为客卿。一时之间,燕昭王手下人才济济,文人武将各司其职。燕昭王听从邹衍的富国强兵之策,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终于使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于是,燕昭王派乐毅为大将,联合韩、赵、魏、秦四国的友军,杀奔齐国。

  乐毅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不到半年,攻破了齐国都城在内的七十余城,只有莒和即墨两城未破。乐毅认为两城都是弹丸之地,早晚可以攻破,想结以恩义,让他们自动投降。

  这时,燕国的另一个将领骑劫因觊觎燕国的兵权、妒忌乐毅而向燕太子乐资进馋,说乐毅不攻下莒和即墨,是为了使齐国民心归附于他,以在适当的时候自立为齐王。乐资把这些话告诉燕昭王,燕昭王大怒说:“我先王之仇,依仗乐毅而报。凭他的功劳,就是做齐王,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说完,他余怒未息,下令将乐资打了二十大板,并马上派人到临淄,拜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动,但坚决不接受齐王的封号。

  不久,燕昭王病死,太子乐资继位,是为燕惠王。燕惠王想起因乐毅而挨打之事,立即派骑劫去替代乐毅为将。邹衍知道后,极力劝谏惠王,说如以骑劫代乐毅,不但将前功尽弃,而且将给燕国带来危害。燕惠王当时宠信骑劫,便召骑劫商议。骑劫说: 

  “邹衍原本是齐国人,他当然不愿齐国被燕国所灭。再说他和乐毅同是客卿,说不定两人早有密约,一旦乐毅做了齐王,他就可做齐的相国了。”

  燕惠王大怒,立即下令将邹衍打入大牢。邹衍想到自己忠心耿耿为燕国效力,最后竟落得如此下场,不禁仰天大哭。这时正值六月盛夏,天上忽然下起了重霜,好像老天也在为他的蒙冤而痛感不平。

  后来,“六月飞霜”这一典故,用来指称冤狱,或指冤情感动天地。(尔村)

  《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