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壁遗经的典故

  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他毕生政治上不得志,只在鲁国做过短暂的司寇(刑狱之官),周游列国推销他的政治学说,始终不被人采纳,并多次遇到危险,陷入困境。

  孔子晚年,带领弟子回到鲁国,整理、删订当世书籍,并将其学术、理论贯穿其中,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作,被后世奉为经典,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号称“六经”。由于《乐》散佚较早,后世一般称“五经”。这五部经书并不是孔子亲手写的,是他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其中融进了自己的思想。另外,《论语》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后来也被列入经书。 

  秦王朝建立以后,秦始皇为巩固统治,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推行极端的法家政治,压制、消灭法家以外的各种学说,实行“焚 书坑儒”的愚民政策。由于儒家学说影响较大,其文献系统因此在重点打击、禁毁之列。秦始皇下令民间上交所有的儒家文献, 集中焚毁,不得议论儒家学说,不得私藏儒家文献,一旦违反将残酷镇压。

  但是,秦始皇的严苛法令还是遭到人们的抵抗,粗暴的法家政治无法实现文化思想上的统一。当时的儒生冒着生命的危险通过各种途径将经书收藏起来,孔子的后代就把儒家文献藏于壁缝中,这样就得以保存下来。

  刘邦建立汉王朝以后,他和他的继承者文帝、景帝等均不器重儒家,而重道家学说。到汉武帝,情形发生了变化,他任用董仲舒,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被确定了至尊的地位,儒家的文献被称为“经”。朝廷大力宣扬儒家学说,鼓励天下人读经。

  武帝末年,鲁恭王刘馀准备扩建宫室,拆除孔子旧宅,结果从壁缝中发现《尚书》、《论语》、《孝经》等儒家文献几十篇,此即“孔壁遗经”。他又到孔子正堂,依稀听到当时的金石丝竹之音,就不再拆除孔子旧宅,并把“孔壁遗经”全部还给了孔子的后人。由于这些经书都是用先秦古文字写成,后世便称之为“故经”。 

  后来,“孔壁遗经”这一典故,用来指古代典籍。(严肃) 

  《汉书·鲁恭王传》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