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牧豕的典故
- 2016-10-25 08:47
- 典故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公孙弘,西汉初年的儒生。他自幼家贫,以牧猪为生,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学习儒家经典。
孔子以来的儒生恪守“君子不器”的观念,意思是说儒生只讲治国平天下的理论,而不屑于学习具体的治国平天下之术。这样,儒生往往以峨冠博带的形象出现,在实际政治面前不免显得迂腐。儒生的这一弱点正成为法家攻击的要害。所以在西汉建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儒生实际上没有什么地位,政治权力仍掌握在法吏阶层手中,即使像董仲舒这样的名儒也不例外。董仲舒的理论虽然受到汉武帝的重视,但他本人在实际政治中可以说无所作为,被流放出去做地方官。
但公孙弘不同,他虽然为儒生,以治儒家经典《春秋》而名闻天下,但位至丞相,政治地位远在董仲舒之上。他的最显著特点是以儒术作为法家政治的修饰,即是说实际政治是法家的,但表面是儒家的。
后来,“公孙牧豕”这一典故,用来指士人出身贫贱。(房非)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