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南华寺

  南华寺又称宝林寺,是一座中外闻名的佛教寺院,被誉为岭南禅林之冠。它位于广东省韶失市约22公里的南华山,山上峰峦叠翠,古木参天,环境清幽。据记载,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502),有位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来到中国,云游至曲江曹溪村,见山水奇秀,赞叹道:“宛若西天宝林山也。如在此建梵刹,可称之为‘宝林’。”高僧之意得到当时韶州刺史侯敬中的重视,表奏梁武帝萧衍,遂于天监三年(504)建寺,赐额“宝林”。宝林寺几经兴衰,唐仪凤二年(677)在禅宗六祖慧能主持寺院时最为兴盛,全寺僧众数百人。这里因是禅宗南宗的发祥地,所以又被誉为“祖庭”。禅宗流传到各地后又分为临济、曹洞、云门、沟仰、法眼五宗,其中临济宗和曹洞宗还远传至口本。唐代宝林寺被救名“中兴寺”、“法泉寺”。宋代才得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

  南华寺山门坐北朝南,寺内殿堂依山势而建,层叠起伏、错落有致。原建筑屡修屡毁,1934年虚云大和尚来粤,募款重建南华寺,寺貌才改观。主要建筑有五香亭、天土宝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等,由南至北排列在同一中轴线上,结构严密,主次分明。山门内宽阔的院落,绿草如茵,古树葱笼。八角攒尖顶的五香亭建在放生桥上,穿小桥即可望见南华寺第二道山门,门嵋上悬接着“宝林道场”四个大字的匾额。门两旁有“东粤第一宝刹”,“禅宗不二法门”的对联,充分显示出南华寺自唐代以来,便是我国佛教禅宗南宗主要道场的特殊地位。

  二门内建有宽敞的天土宝殿。此殿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清代重修,原为罗汉楼,后改为夭土宝殿。殿内正面供奉弥勒佛像,背面塑韦驮像,两侧分列神态威武而性格迥异的四大天土像。天土宝殿后面的院中,东西两侧分别为钟楼、鼓楼。钟楼建于元代大德五年(1301),明清两代及1933年均重修。楼分三层,歇山顶,檐角挑起,格子门窗,顶层桂着宋代铸造的万斤大铜钟,铜钟的声音洪亮,击则传闻数里,鼓楼与钟楼相对,结构相同。北面丹挥上坐落着全寺中心建筑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又名三宝殿。初建于元代大德十年(1306,明情时期及1934年都曾进行过重建。大殿前有月台,四周建有回廊,重檐歇山顶,飞檐饰坐狮,顶用双鱼鸦吻,门窗采用格子式。这座大殿的宏伟程度,在广东的寺庙建筑中可算首屈一指。殿内正面塑三宝大佛像、(释诅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佛像各高约8米,形貌肃穆,给人以崇高、庄严的神圣感。大殿左、右、后三面壁问,有泥塑彩绘五百罗汉像,尽管成塑于现代,但仍可看出是继承清代泥塑佛像的艺术风格。特别是以泥塑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为背景,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表达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佛教寓意。从大雄宝殿后面拾级而上,可见单檐歇山顶的藏经阁。阁分二层,四周辟廊。内藏经卷多为历代帝土所赐,十分珍贵。

  最后的六祖殿位于寺庙的最高处,明弘治三年(1490)重建。清代及1933年均进行过重修。殿为重檐歇山顶,分二层,两侧及其后辟廊。殿内供奉一向被佛教徒尊崇和世人所赞颂的“肉身菩萨”,佛教禅宗始祖慧能大师的真身塑像。慧能是唐代高僧,生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唐开元元年(713)圆寂。他是佛教禅宗的南宗开创者,也是禅宗第六祖。俗姓卢,世居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出生在南海新兴。传说他原是不识字的樵夫,听人诵《金刚般若经》,发愿学佛,投禅宗第五祖弘忍门下。曾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作一褐,表示出他对佛理的体会,弘忍便将禅法秘授于他,并付与法衣。后来他在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曹溪大倡顿悟法门,宣传“见性成佛”,一般称为南宗,传承很广,成为禅宗的正系。他死后,弟子们所编集的语录,称为《六祖坛经》。塑像是慧能圆寂后的尸体,经过干燥等一系列的复杂程序制成胎,用我国特有的夹给造像技术,表面裹麻市涂漆塑成。塑像为结枷跌坐像,通高80厘米,外表呈紫铜色,身披袭装,正首闭目,表情深沉、安祥,将慧能的高僧气质生动、真实地刻画了出来,令人惊叹古代艺术大师的智慧和创造。

  南华寺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除了六祖慧能真身塑像外,还有360尊很有研究价值的北宋木雕罗汉造像。这些罗汉像每一尊都被雕刻得神情逼真,曲尽其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宋代木雕罗汉像。每尊都是用整块松木、楠木或樟木雕成,皆为坐势,通高约49厘米至58厘米。雕刻的技艺纯熟,雕工精湛,刀法洗练,生动地表现了罗汉各自不同的性格。

  创作这些木雕罗汉像的匠人,大都来自民间,熟悉普通百姓的生活,在创作过程中,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再现于雕像之中,这是木雕罗汉像的最大特点。这些罗汉像仅坐势的变化就达十余种,其中有不露足坐,有结枷跌坐,半枷跌坐,支双腿坐等等。从造像的面貌、姿态可以看出雕刻者完全取村于口常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见到木雕罗汉像,就会顿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这种不拘泥形式的艺术表现手法,予木雕罗汉像以生命,博得人们的赞赏,使之流传至今。这些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雕刻艺术,作为民间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的史料来看,更是有着宝贵价值。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些木雕罗汉像中,有一部分的底座上还保存着雕刻的铭文。如“广州第一厢第五届住口庆子生弟子吴文亮……”铭文;“广州纲首陈德安,收赎尊者,……”铭文;“潮州客人弟子张文口口在广州住止,同郑氏一娘并男女等,收赎尊者八位,舍韶州南华口口充供奉,乞保平善。丁亥年十二月口口”铭文等,对研究厉史上广州城坊和对外贸易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