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冬天,一老一少同登上岳阳楼。凭栏远眺,面对萧萧寒水,老人百感交集,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心情,提笔写下(登岳阳楼)这首五言律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泪流。
大历三年冬,少陵于岳州
老人笔还没有放下,旁边的少年已惊得目瞪口呆:“唉呀,您,原来就是少陵先生啊?”老人微微一笑,取过诗稿,对少年说:“这些天谢谢你照顾我,我准备动身回四川了,没有什么好答谢你的,这首诗送给你留个纪念吧!”少年怎肯,一再苦苦挽留,老人见状,只好留了下来,准备待天气转暖再作决定。少年名叫稚子,是洞庭湖上一个普通渔人,老人便是人称“诗圣”的杜甫杜少陵,这一老一少怎会相遇相识,又怎会同登岳阳楼吟诗作赋呢?
说来话长,稚子是个孤儿,靠打渔为生,爱读李白、杜甫的诗,日子久了,也就慢慢学着写几首渔歌,但总觉写得不好。一天,他驾船到岳州,遇到一位白发稀疏的赢弱老人要搭船,路上,老人不住地吟诗。稚子静静一听,原来老人诵读的是诗人李白的佳句。“酒途知己饮,诗向会人吟”,雅子不觉满心欢喜,问:“您老也喜欢洞庭吗?也喜欢李杜吗?‘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的诗写得真好呢,您说是吗?”听到这,老人微微摇了摇头:“不,杜甫的诗比起李白差多了。”稚子没想到他会这样说,不高兴了:“少陵先生的怎么会差些呢!他更道出了百姓的疾苦呀!看来,您并不是一个真正懂诗的人喽!”话不投机,稚子不再理会老人,没想到,船刚到岳阳,本来身体孱弱的老人因旅途受了些风寒,一病不起。稚子主动照顾起老人来,交谈中,得知老人特为登临岳阳楼,眺望洞庭湖而来,便答应待老人稍好,便搀他同登岳阳楼。直到老人提笔赋诗落下款来,稚子才知他老人家就是名闻天下的大诗人杜甫。
当时唐王朝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诗人四处漂泊,流落至八百里洞庭边。杜甫登临岳阳楼了却平生一大夙愿后,他却再也不能实现回归故里的最后心愿了——贫困交加的他病逝在风雨之夜的洞庭湖上一只飘摇的小渔舟上。
岳阳楼,因位于岳山之阳,故名,始为三国名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公元712年,唐中书令张说滴守岳州,一次登临该楼,心有所感,遂大力营造。此后岳阳楼几经倾毁,几度重修。其间,文人墨客接踵而至,把酒临风,洋洋洒洒,吟诗作赋,尤以范仲俺的《岳阳楼记》最为脍炙人口。有人说:“文因楼生,楼以名存,岳阳楼因而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被人们称做“天下第一楼”。
整座岳阳楼为木结构建筑,主楼平面呈长方形,宽18米,深14米许。从外观来看,全楼共分三层,通高20米。全楼没有一一根横梁,也无一颗铁钉,结构相当谨严,楼顶为罕见的盔顶,十分威武,三层共有12个飞檐,陡而上翘,如群鹰展翅,翱翔蓝天。飞檐与楼顶,均以黄色琉璃瓦铺盖,并装饰有龙凤陶瓷和浮雕,显得格外地金碧辉煌,气势不凡。楼四面环以明廊,腰檐设有平座,登上高楼,观洞庭,望君山,南及潇湘,北吞长江,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诗人李白曾云:“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又诗曰:“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怀。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可谓一绝。
岳阳楼不仅文化价值连城,在建筑史上,它还是纯木结构建筑的典范。如同不朽的“诗圣”杜甫和他流传不灭的史诗一般,岳阳楼也记载着人世间历史的沧桑和变迁,成为我国古代高层建筑的一座伟大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