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罪秦始皇
- 2015-12-31 09:57
- 帝王故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从公元前251年算起,短短4年时间,秦国的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3位国君相继去世。公元前247年,历史就把秦国年仅13岁的太子嬴(yíng)政推上了王位。这位13岁的嬴政,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帝,人们习惯上称秦始皇。
13岁的嬴政,少年不懂事,秦国的大权主要落在丞相吕不韦手里。掌握秦国宫廷后宫大权的是嬴政的妈妈赵太后。
少年秦王嬴政称丞相吕不韦为“仲父”。仲父,相当于叔叔,占代人用伯、仲、叔、季”作为兄弟之间的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
秦国虽然连丧国君,但军事和经济实力仍然很雄厚,不断对并存的6国发动战争,并且接连取得胜利,使得其他6国惶惶不可终日。
在齐、楚、魏、燕、韩、赵6国中,韩国最怕秦国。早在嬴政父亲庄襄王在位的时候,秦韩两国就数次交战,韩国屡战屡败,向秦国让出成皋,又献上党,韩国的版图越来越小。后来还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率领有韩国参加的5国联军,才击败秦国一次。俗话说柿子拣软的捏,秦国把这笔帐记在韩国头上,经常扬言要在韩国头上出这口气。韩国君臣整天在商量抗秦良策,可就是想不出好办法。
有一天,韩国管水利的一位官员叫郑国,对韩王说:可以不用一兵一卒抗御强秦。郑国的妙计说服了韩王。
几天以后,韩国各地都贴出缉捕公文,说是韩国水工郑国私通敌国,图谋不轨,事发后潜逃,令各地官员缉拿归案。
就在韩国到处缉拿郑国的同时,郑国来到了秦国,并且求得秦王同意,让他在秦国避难。
郑国对秦王说:“蒙大王收容之恩,臣愿以治水的小技,报效大王。关中八百里秦川,若是能解决水的资源,强秦王天下指日可待!”
郑国的计划是挖渠将泾河的水引入洛水,水渠正好从关中经过,八百里良田尽得灌溉之利。这项工程要用20万民工,花3年时间。
秦王同意了郑国的水利计划,秦国为这项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工程进行了一年时间,秦国花掉了扩军备战的专款,军饷也被调往治水工地使用,秦国原来准备攻打韩国的计划,也只好搁置下来。
秦国丞相吕不韦对这项水利工程原来就不太赞成,因为秦王热情支持,他也就没敢多说什么。工程进行到一年时间,秦国的花费实在太大,吕不韦对郑国产生了怀疑,派人暗中调查,才知道郑国是韩国派遣到秦国来的。原来郑国的计划,是先用这项水利工程拖住秦国,使它没有财力和物力攻打韩国。最后郑国再让这项工程失败,把秦国的国力消耗掉,这时再由韩国联合关东各国攻打秦国,制强秦于死地。
郑国被吕不韦捉拿后,对自己的使命供认不讳。吕不韦将这件事告诉秦王,秦王说要亲自审问郑国。
吕不韦把郑国解押到秦王面前。秦王立刻叫人替郑国解绑,让郑国坐下后对他说:“先生是韩国的臣子,忠于韩王是应该的。先生受韩王之托,重韩王之事,不惜以生命冒险,这样的精神,嬴政十分敬佩。现在先生已经对我秦国犯下了死罪,可谓是以生命报答了韩王。但是我不杀先生,先生现在的生命已经与韩王无关,我求先生今后能像对韩王那样对我秦国,嬴政决不会亏待先生。”
郑国听了秦王的话,立刻跪倒在地,对秦王说:“郑国知道韩国的气数已尽,一切措施也只是帮助韩国苟延残喘,绝对改变不了强秦王天下的趋势。现在大王不杀我,我的余生已经属于大王,一定以死替大王效力!”
秦王扶起郑国,对他说:“将来水渠修成,就以先生的名字命名,叫郑国渠。”
郑国走后,吕不韦对秦王说:“大王这样对郑国,未免过于宽大,恐怕于法度上说不过去吧?”
秦王说:“在水渠上我们耗了无数的人力、财力,杀死郑国,秦国还没有个懂水利的人取代他。这一来,我们的时间、财力、人力全付诸东流。我不杀郑国,让他把水渠修成,这样关中可以永远解决缺水的问题,这正是王天下的坚实基础。”
吕不韦说:“大王看得比我深远。只是怕郑国……”
秦王说:“韩王对郑国只不过有俸禄之恩,郑国就替韩王卖命,我对郑国有活命之恩,而且俸禄又远远超过韩国,郑国一定不会负我。”
后来事实证明秦王对郑国的处理是英明的,不到三年时间,水渠就修成了,泾河之水流经关中良田,八百里秦川一片沃土,成了秦国的粮仓,为秦国统一中国打下了物质基础。秦王也没有食言,将水渠命名为“郑国渠”。
秦王年少,但他善计谋,又果断,做事有自己的主张。他清除了想谋反的弟弟和一些大臣,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使秦国内部的矛盾暂时缓和了些,但更大的矛盾还潜伏着。
首先是太后与嬴政之间的矛盾。太后是秦王的母亲,嬴政登上王位时才13岁,太后常常干预朝政,不少想做官的人就讨好太后,而由太后推荐的人,秦王总是接受的,无形中朝廷内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太后势力。太后势力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太监嫪艾(1àoǎi)。这人深受太后的信任,常常充当太后的代言人。
嫪艾本来是咸阳的一个市井无赖,为了荣宗耀祖,自愿当太监,投靠到丞相吕不韦门下,由吕不韦推荐给太后,成了太后的贴身太监。
秦王渐渐感到太后势力的危害,决定清除这股势力。他先在嫪艾身上下手,一来可以削弱太后势力,二来也给丞相吕不韦敲一下警钟。不料,此事泄露了。嫪艾得到风声后,决定先下手为强,他选定在秦王加冕这天,对秦王下手。
公元前238年4月,年满21岁的秦王举行加冕仪式,从此,丞相吕不韦要向秦王交出一切权力,太后也不得干预朝廷政事。
这天,秦王先到祖庙叩拜祖先,然后再拜太后,由太后给秦王戴上王冠,佩上宝剑,这就意味着今后由嬴政独掌秦国的大权了。
加冕仪式结束后,秦王回到自己的王宫,刚要入睡,有人报告说,太后宫中有人求见。秦王在太后宫中安插有密探,现在深夜求见必定有要事。
来人告诉秦王,嫪艾正在集中侍卫,并且把武器分发给门下的食客。秦王得到消息后,叫人传旨给驻在歧山的大将桓,叫他火速领兵回来救驾,同时又叫自己宫中的侍卫整装待命。秦王的旨意刚刚传出,嫪艾已经带领人马将秦王住的王宫围住。
秦王站在楼台上质问嫪艾。嫪艾说:“大王宫中有贼,奉太后的旨前来捉拿。”
秦王冷笑着指着嫪艾说:“宫中确实有贼,贼就是你!”
嫪艾带的军队听秦王这么说,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嫪艾取出太后的诏书,对众人说:“我是奉命捉贼,有太后诏书在!”嫪艾是太后的亲信,玉玺一直由他保管,制假诏书当然不难。
嫪艾带人冲进宫门,秦王大声喝道:“生擒嫪艾赏金百万,杀死嫪艾赏金50万!”
嫪艾队伍中的人听到有这样的重赏,立刻就有人倒戈扑向嫪艾,与嫪艾的亲信展开恶战。这时,大将桓已经接到秦王的命令,领兵赶来救驾。嫪艾率领的乌合之众哪抵挡得住训练有素军,一经交手纷纷败阵。嫪艾本人也被活捉,经审讯后被车裂于东门之外。嫪艾整个家族也全都被杀尽,就连没有参予其事的嫪艾食客也被流放到巴蜀。
秦王平定嫪艾的叛乱之后,将大将桓官升三级,丞相吕不韦被免去相国,革除“仲父”称号,离开京都,回封地洛阳养老。
吕不韦回到封地洛阳之后,足不出户,想以此安度晚年。有一天,他接到秦王派人送来的一封信,要他立刻离开洛阳,居住到蜀中去。
这等于是一道流放吕不韦的圣旨:吕不韦知道,秦王是想置他于死地。他就是真的举家迁居蜀中,也不会放过他。当晚,吕不韦就饮毒酒自杀了。他死后葬在洛阳北郊郊山脚下。
吕不韦死后,秦王又下了一道圣旨:凡参加吕不韦葬礼的官员,一律免职,流放他乡。没有参加葬礼,但与吕不韦生前关系密切的官员,保留官职流放他乡。吕不韦的子孙后代,永远不得入朝做官。
吕不韦之死,表面看是由于保举嫪艾不当引起的。其实原因复杂,只有了他,秦王才能保住自己的权力。
秦王铲除了一些居功自傲的老臣以后,又大胆启用新人,像接替吕不韦的新宰相李斯,就是楚国人。这人投奔到秦国的时间并不长,也没有建立过多大的功勋,只是因为有才能,就受到了重用。后来,有不少学有专长的人,纷纷到秦国来,想一展才华。
魏国人尉缭,当时名气很大,但魏国不肯重用他,他一气之下投奔秦国。秦王以贵宾的礼节接待他,对尉缭说:“先生这次来到我国,有何指教?”
尉缭说:“向大王献上破诸侯、得天下的方法。”
秦国近百年来与关东诸侯开战,十战九胜,版图逐渐扩大,但是真想消灭哪个国家,又困难重重。所以说“破诸侯得天下”的事,是秦王朝思暮想,却又不得实现的事。
尉缭又说:“先王采用‘连横’之法,拉拢一些国家,进攻个别国家,这种以‘一强攻众弱,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是……”
没等尉缭说下去,秦王就说:“关东诸侯反复无常,今日与我结盟,明日与我为仇,无法信任。”
尉缭笑了:“不是关东六国反复无常,而是秦失信在先。当年秦燕联盟攻赵,当赵国向秦献河间五城后,秦又与赵联盟攻燕。是秦无信,六国才反复无常。”
尉缭向秦王献上的破六国方法是:一用兵攻,二用钱买。特别是用重金收买关东六国的有权大臣的计策,秦国从来没有采用过。尉缭主张买通几个国家的权臣作为内应,关东六国马上就陷于混乱。
秦王采纳了尉缭的计策,派人分头带重金去收买各国大臣。这个方法果然有效,关东诸侯之间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团结了。
尉缭与秦王相处时间一久,觉得秦王办事往往急功近利。有一次酒醉,尉缭对人说:“秦王用我是为了得天下,一旦得到天下,我的命运不会好……”
尉缭酒醒后知道自己失言,决定不辞而别。因为秦王耳目众多,尉缭知道自己酒后的话很快就会传到秦王耳朵里,不走会有杀身之祸。
再说秦王这边,当天就有人报告说,尉缭背后骂秦王。秦王初听一惊,想了想说:“胡说,我待尉先生如上宾,他决不会背后骂我。肯定是你听错了。”
来报告的人原想讨好请赏,没想到反而碰了一鼻子灰。
第二天又有人向秦王报告,说尉缭不辞而别。秦王说:“那肯定是你们伺候不周,尉先生生气才走的,赶紧派人追!”
尉缭被追回以后,自以为必死无疑。他万万没想到秦王会亲自出宫迎接他。秦王见到尉缭后,拉着他手说:“寡人失察,寡人不检,望尉先生原谅。”
两人进入内室坐下后,秦王又对尉缭说:“我一直想授尉先生官职,又怕尉先生不肯做我臣下,所以……”
尉缭双膝跪下说:“尉缭愿效忠大王。”
当即,秦王封尉缭为太尉,掌管全国军事。从此,尉缭死心塌地为秦王效力,并且写出了兵书《尉列子》,成为“武经七书”之一。尉缭的军事思想,在破六国、统一天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秦王嬴政稳定了内部以后,即着手对关东六国用兵,实现他统一天下的宏图。
在秦王消灭关东六国的计划中,第一个攻击目标就是赵国。在关东六国中,赵国是弱国,强秦灭赵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赵国有一位名将叫廉颇,这个人是秦王灭赵的最大障碍。在以往赵国抵抗强秦入侵的战争中,廉颇曾经多次打败过秦国。后来因为赵国内乱廉颇被迫逃到魏国。廉颇在魏国经常带口信给赵王:只要赵王启用他,他立即回国效力。秦王买通了赵国的大臣郭开,让郭开在赵王面前说廉颇年纪大了,而且又患病,不可能领兵打仗,使赵王取消了召廉颇回国的念头。
廉颇久等不见赵王的诏书,最后才接受楚国的聘请,担任楚国大将,晚年就客死在楚国的寿春。
廉颇死后,秦王决定伐赵。但秦国和赵国订有同盟条约,秦王苦于找不到理由毁约。尉缭献计说:“赵国和魏国关系好,我们先发兵打魏国,魏国一定向赵王求救,只要赵国一出兵,我们打赵国就名正言顺了。”
秦王接受了尉缭的建议,命桓领10万大军先伐魏,另外又暗中派人带重金行贿赵国大臣郭开,叫郭开劝说赵王出兵救魏。赵王果然听了郭开的话,亲自领10万大军进入魏国境内,与魏一起抗秦。
桓一见赵军救魏,立刻命令大军改道向赵国挺进。桓的大军入赵后如入无人之境,首战就攻下赵国重镇平阳,然后又分出大部分兵力埋伏在赵魏交界处,伏击回国救援的赵军。
再说赵王领10万大军到魏国后发现,魏国境内并没有秦国的一兵一卒,后来听说自己国内的平阳失守,这才知道中了秦国调虎离山计,又匆匆忙忙将大军开回国内救援。赵国的军队刚进入本土,在山道中就遭到秦军的伏击。桓一直等到赵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才一声令下,将两头的山道封死,山上推下滚木擂石,重创了赵军。就在赵军躲让滚木擂石的时候,秦军在山上又万箭齐发。赵国的10万大军除战死之外,全部被活捉。
在伏击战取得胜利以后,桓又挥师攻取宜安。宜安是通向赵国都城邯郸的门户,一旦宜安失守,都城邯郸就难保了。
赵王慌了手脚,急忙派大将军李牧去增援宜安。李牧将大军布在宜安和肥下地区,筑起营垒坚守,始终不和桓的大军作正面交锋,采用的是廉颇当年“坚壁破秦”的战术。
两军对垒的僵持局面,使秦兵疲惫不堪。长此下去,秦军将不战自败。因为出国交战只能速决,持久对垒秦军的粮草就供应不上。桓没法,只好分兵攻取赵国的甘泉。甘泉的守兵很少,守将赵葱向李牧求援。李牧说:“敌攻我救,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我只有趁机袭击桓的大本营,逼使桓回兵自救,这才是解甘泉之围的好办法。”
李牧兵分三路,趁夜幕降临时偷袭秦军的大本营。秦兵毫无戒备,全营大乱。李牧一夜间杀死秦军士兵近万人,将领十几名。桓闻讯后立即放弃围困甘泉,领大军找李牧决战。李牧重创秦军后才决定与桓决战,这一战李牧又大获全胜。
桓领败兵回到洛阳,知道自己要受到军法惩治,必死无疑。可是秦王不但没怪罪他,反安慰他说:“胜败兵家常事。将军不必自责。”
第二年春天,秦王通过郭开,在赵王面前低毁李牧,说李牧居功自傲,让赵王把他调到代州去驻守。秦王得知李牧被调动后,仍然派桓为帅,领15万大军进攻平阳。桓兵分两路,在取平阳的同时又攻宜安,短期内没有受到多少抵抗,就接连攻下赵国十几个城市。秦王觉得灭赵的时机还不成熟,叫桓就地驻守,停止进攻。这一仗将赵国的平阳、宜安、武城等地都并入秦国版图。本来就弱小的赵国,现在更加弱小,一旦时机成熟,秦国随时可以灭赵。
公元前230年,秦兵活捉韩国国王,把韩国的版图正式并入秦国,改为颖州郡。从此韩国就从历史上消失了消灭韩国后,秦王觉得灭赵的时机已经成熟,第二年派王翦为主帅,杨端和为副帅,分别从太原和常山进攻赵国。
赵国接受上次的失败教训,又起用李牧为主帅,司马尚为副帅,带兵迎战秦兵。李牧在灰泉一带摆开阵势,迎战秦兵。
秦国主帅王翦深知李牧的厉害,不敢轻举妄动,就在灰泉附近安营扎寨,与李牧的大军成相望之势。
秦王得到消息后,一面命令王翦保持对峙的阵势,不要进攻,一面又派人用重金行贿赵国的丞相郭开,让郭开在赵王面前低毁李牧按兵不动,有负王命,说他有私通秦国之嫌。
赵土果然听了郭开的话,派赵葱和颜聚接替李牧,叫李牧回京另有任用。
李牧知道这是赵王听信了郭开的谗言,召集起将领,对大家说:“大王临阵换将,犯了军家大忌。这一定是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决定领诸位打胜这一仗,然后回京找进谗言的小人算帐。”
李牧说完,来接替李牧的赵葱和颜聚一挥手就叫兵丁把李牧拿下,同时拿出赵王的手书对众将领说:“王命在此,不从者斩!”众将只好悻悻退下。赵葱不敢将李牧解送京城,就地将李牧正法。可怜一代名将李牧没有死在秦兵的刀下,却死在自己人手中。
秦国的主帅王翦知道李牧被杀后,立刻发兵进攻狼孟。
赵葱初当主帅,立功心切,听说狼孟遭围,立即派兵去增援。其实王翦攻狼孟是假,引蛇出洞是真。赵葱派兵增援狼孟,正中王翦下怀。王翦早就在赵军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等赵军进入伏击圈,将赵军切成首尾两段前后夹攻。赵军四处溃散,赵葱好不容易才收住残部,勉强与秦兵应战,才打了几个回合,他就被王翦从战车中挑下,乱刀劈死。
副帅颜聚被赵葱之死吓破了胆,带领残兵败将,逃回都城邯郸。
王翦直奔赵国都城邯郸。邯郸这时已经成了孤城,朝夕难保。郭开对赵王说:“韩国已亡,燕、魏自顾不暇,无力救赵,楚国又远,远水不解近渴。当今之势,除了投降无路可走。”
赵王的儿子公子嘉不同意郭开的意见,他说:“祖宗开创的江山不能断送在我们手里。”他对父亲赵王说:“儿臣愿领兵与秦兵死战,只要有一兵一卒在,赵国就在!”
公子嘉亲自披挂上城指挥,日夜巡逻,一遇秦兵攻城,就将滚木擂石推下,然后万箭齐发,给秦兵造成了不少伤亡。
秦兵对邯郸久攻不下,粮草将尽。王翦正在进退两难之际,这时秦王亲自解运粮草到前线,士气大振。
秦王又派人进城贿赂郭开,叫郭开说服赵王开城投降。
第二天,赵王和郭开在城头观战,趁公子嘉不在,叫人打开城门,树起白旗。等公子嘉赶到,秦兵已经入城了,他只好领少数人逃往代州。
从此,赵国又成了秦国的巨鹿郡。赵国一亡,关东六国只剩下四国了。秦王将他们各个攻破。从灭韩开始,到灭齐为止,一共用了10年时间,最后统一了中国。
秦王统一中国后,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连接各国的长城,为后代留下了万里长城。秦王将全国分成36个郡,由中央统一领导,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王自称秦国始皇帝,简你秦始皇。他原指望一世、二世、三世永远地传下去,没想到就在公元前210年,他50岁就病死在沙丘。接替他皇位的秦二世胡亥,刚登上皇帝宝座,就遇到陈胜和吴广的农民起义,很快秦国就灭亡。
秦始皇在世时怕读书人造反,下令烧毁全国的书籍,活埋了全国1000个读书人。可是后来揭竿而起推翻秦朝统治的陈胜和吴广都不是读书人,替秦王朝掘墓的刘邦和项羽也不是读书人。所以后人写诗嘲讽秦始皇说:“坑烟未冷东山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秦始皇的功与罪,留与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