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 2016-12-28 09:16
- 历史秘闻故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汉武帝在文景之治后将西汉推向了一个鼎盛时期,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西汉的政治已经相对的稳定了,而且国家经济状况也很好,虽然父辈已经在开始清除分裂因素,比如诸侯王,边境的匈奴和亲等,但是封建统治中的皇权还待加强,汉武帝上任后大显身手,不仅解除了匈奴的威胁,而且统一了许多地方,汉武帝时期的版图是秦始皇时期的一倍。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这些方面都做了改革。
汉武帝的画像
在政治上汉武帝改革了官制,加强了皇权,开始用布衣为相,并直接由皇帝控制丞相,任用低级官员组成“中朝”,尚书令的权力变大,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则成了执行机构。汉武帝注重对地方官僚的控制,实行察举制,每州设以刺史监察官员。还有汉武帝还推行了推恩令,使诸侯王势力问题得到解决,完善了封建社会的法制建设,维护着社会秩序。在军事上,汉武帝直设禁卫军,直接由皇帝调遣,派了卫青、霍去病等与匈奴交战,又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西域打击匈奴。在经济上,汉武帝下令以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还有国家垄断了盐铁的生产与运营,汉武帝还治理黄河,在干旱地区推广区田法和代田法。文化上汉武帝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创立了太学,还有汉武帝尊崇儒家的时候也崇尚法治,这是他的基本治国思想。
汉武帝时期的西汉是可以和西方罗马帝国媲美的帝国,所以后世经常将汉武帝也叫作汉武大帝。汉武帝对中国汉族作出的贡献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是他身上存在的缺陷我们也不能忽视。汉武帝作为一个帝王是伟大的,他的大一统措施为后世2000多年做出了贡献。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
汉武帝时的名臣除了卫青、霍去病、李广、霍光、张骞、主父偃等人外,还有司马迁、司马相如、董仲舒等人。司马迁的父亲也是一位史学家,但是司马迁的一部《史记》让司马迁名垂千史,司马迁被后世誉为历史之父,因为他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游历天下,几乎踏遍了西汉的各个角落,回到长安后入朝做了郎中。
德州董仲舒像
公元前110年,司马谈病重,弥留之际告诉司马迁祖先从周朝开始就是太史,因此让司马迁积极向上,坐上太史职位,然后将他要编写的著作完成。司马迁在长安任职结识了许多贤能之士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董仲舒和孔安国,所以司马迁做《史记》时给与了孔子高度的赞扬。汉武帝对司马迁也是重用的,但是司马迁最后因李陵之事惨遭宫刑,在屈辱中完成了《史记》,但是司马迁之后再无出现。司马相如则是西汉时期的辞赋家,有道家的思想,汉武帝时经常让作赋,当然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在民间很有名气。
还有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思想家,董仲舒是崇尚儒学的,但是他在诸子百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儒学思想。汉武帝时董仲舒还是一个儒生,因为窦太后推行黄老之术,因此董仲舒没又做官,但是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征求治国防落,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很好的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因此被汉武帝重用,先是为刘非的国相,后又是刘端的国相,但是后来回家著书,汉武帝每逢大事,都会让人去他家里征求董仲舒的意见,因此十分受汉武帝的重视。
罪己诏汉武帝
《罪己诏》自古以来就是帝王用来昭告天下,承认自己的失误,挽回民心的手段,然而这样的手段也不是封建阶级一开始就有的,这种方式起始于西汉时期的汉武帝,他用自己的大勇气将自己置身于天下舆论的中心,客观的分析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承诺了会改变政策,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不只是受到了当时百姓的拥戴,也影响了一代代的帝王。汉武帝的雕像
在汉武帝的后期,由于连年的征战,文景之时积累下的财富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汉武帝为了充实国库,将盐铁等物品进行国家统一销售,并且允许人们用钱赎罪,虽然这样的举措让国家的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也让贫民和官吏之间的冲突更加的严重,导致有一段时间经常爆发起义。而且当时深受汉武帝信任的李广利等人在外打仗不利,甚至李广利自己也贪生怕死投降了匈奴,再加上汉武帝自己晚年的时候迷信神仙方术,修建那些根本没有意义的建筑,劳民伤财,并且听信方士之言,结果发生了巫蛊之祸,太子和皇后都被逼死,受到株连的也不计其数,可以说是天下震动。这样种种的打击不幸让汉武帝对于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再加上年事已高,新的继承人还年幼,如果就这样死去怕后人地位不稳,为了给自己赎罪,也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个安定的江山,汉武帝发布了《罪己诏》,用一种博大的胸怀,赢得了百姓的宽恕,同时改弦更张,消弭战事,休养生息。让西汉的百姓又过上了安宁的生活。汉武帝儿子刘弗陵
汉武帝一生有6个儿子,其中刘弗陵就是汉武帝最小的那个儿子,他的生母就是钩弋夫人。钩弋夫人非常受汉武帝的宠爱,所以在公元前94年生下了刘弗陵,据说刘弗陵是怀胎14个月生的。公元前91年,发生了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人诬陷而不能明说起兵,兵败后自杀,汉武帝为此懊悔不已,多年没有立太子。
陆毅版刘弗陵
刘弗陵年仅5岁的时候,汉武帝觉得他颇有自己少年时的风范,因此钟意刘弗陵为继承人,所赐在群臣面前暗示刘弗陵将来是太子,但是为了防止主少母壮,母后专权,因此汉武帝找了个借口将钩弋夫人赐死。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时将8岁的刘弗陵立为太子,又将他托付给了霍光。两天后,汉武帝驾崩,次日刘弗陵登上皇位,为汉昭帝。由于刘弗陵年幼,因此国政都有霍光主持,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为副手。金日磾辅政1年多后因病去世,霍光成为政府最高权力的掌握者,上官桀与霍光有联姻的关系,因此上官桀自恃功高,常常为自己的门人子弟求官,多次被霍光拒绝,二人因此生嫌。而桑弘羊不仅为人求官被拒绝,而且政治主张也和霍光相左,因此怨恨霍光。
刘弗陵虽然年幼,但是看懂了政治斗争,坚定的站在霍光这边,因此上官桀与燕王李旦准备兵变,联合了长公主、桑弘羊准备推翻刘弗陵,但是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十四岁的汉昭帝一语揭穿,可见刘弗陵其人还是聪明善断的,此后霍光的辅政地位更加巩固,而上官桀的武装政变最后被先发制人的刘弗陵逮捕,诛灭家族。此后霍光专权,公元前74年,刘弗陵在未央宫去世。
汉武帝推恩令
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是汉武帝刘彻为了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布的一项法令,从汉文帝和汉景帝这两位皇帝开始,对日益强大的诸侯国势力皇帝们都感到了一种威胁的力量。汉武帝时的推恩令,就是为了巩固皇权下令允许诸侯国这些诸侯王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在诸侯国越变越小的时候,汉武帝就可以乘机削弱他的势力了,名义上是施恩,但实际上是削弱诸侯势力。
汉武帝的塑像
推恩令下达后,许多诸侯王的庶出子嗣也受到了封列侯的机会,不少诸侯国从一个大整体分成了若干个。当时列侯的土地是归朝廷管辖的,所以王国分为侯国后,王国的土地缩小而中央管理的土地扩大。这变相的削减了诸侯王的权力,而朝廷的管理的地域扩大。推恩令的实施旨在减少诸侯王的封地,在汉武帝之前,诸侯王的封地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的,其他的庶出子孙不能得到尺寸之地,虽然在文景两代时采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诸侯势力依然还是威胁着中央集权。汉武帝的推恩令施行后,诸侯王的其余庶出子也在诸侯王的封地中得到了土地。
汉武帝的推恩令虽然名义上没有对诸侯王进行削藩,也避免了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但是最后的结果是诸侯王的封地越来越小,势力衰弱,而中央集权相应的加强。汉武帝提起的时候,我们总会说起秦皇汉武,因为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都统一了中国,都对中国的文化、政治、疆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雄才大略汉武帝
后世常用“雄才大略汉武帝”来形容汉武帝,毛泽东就曾用“雄才大略”来评价汉武帝。那么雄才大略汉武帝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汉武帝画像
首先,在政治方面,汉武帝就采取了一些措施。他在朝廷之中建立了“中朝”来削弱历代以来丞相专权的现象。他实行“推恩令”,将诸侯国的土地大小做了限制,诸侯的后一代只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划分,也就是说将一块蛋糕反复的分开,各个诸侯国的势力最终就会越来越小,到最后便想中央上交了自己的权力,只想有物质上的特权。他设立十二刺史来监察地方,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其次,在经济方面,汉武帝改革了币制,实行盐铁官营,将经济命脉掌握在中央的手中。又开创了丝绸之路,方便了中国与西域的贸易往来,使得汉朝的经济到达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然后是军事方面。汉武帝在位时期,将匈奴、西域、朝鲜、西南、大宛等板块收近汉朝的板块之中,大大地增大了汉朝的疆域,也为后世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而在文化方面,汉武帝开创了察举制来选拔人才,他唯才是用,只要是有为国效力之心的有才能、有艺能的人士都能够在朝中施展抱负。他设立太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
这样的汉武帝,如何说他不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