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张辽

 

 人物简介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

  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215年的逍遥津之战,更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成为历代推崇的名将之一,“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

  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后世将其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生平

  侍从多主

  张辽本是聂壹(汉武帝时商人,[马邑之谋的始作俑者])之后人,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张姓。[2]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吏。汉季之期,并州刺史丁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他带兵往赴京都。到京后,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共得千余人。可是当张辽募兵尚未还时,京中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董卓死时,张辽统兵归属于吕布,迁任骑都尉(相当于骑兵队长,地位略低于将军)。后来,吕布为李傕所击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徐州,任北地太守、鲁相等职,时年二十八岁。

  到了曹操破吕布于下邳后,张辽部领吕布军余众归降,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投奔曹操

  张辽投靠曹操以后,随军征讨,数有战功,累迁裨将军。200年,袁绍派颜良袭击白马,张辽与关羽被派往救援,大败袁军。曹操击破袁绍的主力部队后,派遣张辽管辖鲁国各县。张辽跟随夏侯渊讨伐东海的昌豨,二人围昌豨于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但张辽却向夏侯渊说:“数日以来,当我每次行于重围以外时,昌豨都会特别注视着我。而且其军所发矢石越来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内犹豫不定,所以才不求力战。我希望能跟他商谈,试探一下他的实情。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豨下山,岂非更好?”于是命人向昌豨说:“曹公有命,着我前来传达。”昌豨果然下山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表示:“曹公正欲以德政怀兼四方之众,所以先依附曹公者皆能受大赏。”昌豨听罢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相对,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曹操先遣昌豨回去东海,随即训责张辽说:“莽然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的所为。”张辽答道:“凭着明公昭著四海的威信,我既然奉旨前往,相信昌豨必不敢加害,因此我才会这样做。”

  北伐南征

  203年,张辽随曹操到黎阳讨伐袁谭、袁尚联军,因战功而晋升为中坚将军。但袁尚坚守邺城,久攻不下,曹操便返回许都,命张辽和乐进攻下了阴安,迁徙当地居民到河南。204年随曹操成功攻下邺城,又转攻赵国、常山,招降缘山多个贼军及黑山贼孙轻等。205年,随曹操成功讨灭袁谭,攻下海滨,并击败辽东的贼兵柳毅等。还军到邺城,曹操亲自出城迎接,邀请张辽共乘一车以示荣耀,并任命张辽为荡寇将军。接着张辽又率军攻打荆州,平定了江夏各县,在临颖屯兵,受封为都亭侯。207年,曹操要征讨在柳城的袁尚,张辽进谏:“许城,是天子所在的地方。现今天子就在许都,曹公北征甚远,若刘表派遣刘备攻击许,占据它号令四方,您的形势将会大去。”不过,谋士郭嘉却不认为刘表会有所行动,曹操遂继续北伐袁氏。207年,张辽随同曹操北伐,途中遇上乌桓军,张辽斗志昂扬,力劝曹操接战。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斗心,又看见乌桓的军队尚未排成阵形,于是将自己的麾旗授予张辽暂用,任命张辽为前锋出战,乌桓军大惊,单于蹋顿更被张辽所斩。

  208年,荆州未定,曹操派张辽还驻长社。临出发前,军中有人谋反,趁夜中制造动乱起火,全军混乱。张辽对左右说:“不要乱动。这不会是全营的人都发生动乱,必定有制造叛乱的人,想要引起其他人的骚动而已。”便令军中不是反叛的人立刻安静坐下。接着张辽率领数十亲兵,立于阵中。不一会,即查获生事者的头领,并将其斩杀。后世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将此节情节改写为东吴将领太史慈使计派遣吴兵混入魏军城中,打算结连张辽军中的养马后槽一起制造祸乱骚扰魏军,而张辽则冷静悉破策略,号令全军不反者皆静坐,没多久副将李典便抓住了吴兵及后槽,张辽更将计就计引太史慈入城,对其伏击,最后令太史慈伤重身死。

  勇征天山

  209年,庐江人陈兰、梅成在灊县、六县一带造反,曹操派遣于禁、臧霸等讨伐梅成,而张辽则督张郃、牛盖等讨伐陈兰。梅成向于禁诈降,于禁便即带着梅成班师。然而梅成却乘隙出走,率众会合陈兰军,两军更逃进灊山中最险要的天柱山依山防守。张辽想要强行进攻,众将领均表示:“我们兵少而道路险要,难以深入。”张辽却认为:“在这种狭窄的险道上进行一对一的决战,只有勇敢的人才可以取胜向前。”于是进入山中安营,突击敌军,成功斩下陈兰、梅成的首级,掳获其军。曹操谈论到各将领战功时说:“登上天山,踏过险峻,成功讨取陈兰、梅成,都是荡寇将军(张辽)的功劳。”战后张辽获增封邑、受假节。征讨天柱山一役,是张辽军旅生涯早期的代表作。经历赤壁之战后,曹操派张辽、乐进、李典和七千余兵卒驻守合肥。

  当敌制决

  215年八月,孙权乘着曹操征张鲁的时机,率领十万人围攻合肥。曹操曾于合肥护军薛悌留函,并吩咐合肥守将张辽等人“当贼兵来侵时便打开此信”。张辽等打开信件后,发现曹操留下了守备合肥的行军指令:“如果孙权来犯,张辽、李典两位将军出战,乐进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得参战。”可是合肥的众多将领都认为目前形势敌众我寡,难以抵敌孙权军队,因此都对曹操的指示有所怀疑。张辽却说:“曹公远征在外,如果一味等待救兵,孙权他们一定会攻破此城。所以曹公的指示是希望我们趁孙权军势尚未完整的时候便出战迎击,摧折其鼎盛的军势,为守军建立足够的信心,事后才可以设法守住此城。”对于张辽的分析,乐进等人没有给予回应。张辽发怒说:“是成是败,就视乎这一战。大家如果还要疑虑的话,我便独自下决定了。”结果,李典率先附和张辽,其他众将亦不再有异议。[6]于是张辽依照曹操的函信提示,与李典、乐进合作大败吴军,更于逍遥津一度包围孙权。当时张辽被甲持戟,带领部将直冲敌阵,杀掉数十人,斩二将,并于阵中大呼自己的名字,然后继续突击冲入重围,直闯至孙权麾旗之下,孙权大惊,身边的卫队均不知所措,只好登上高地以长戟自守。张辽叱喝孙权下来决战,孙权被震慑得不敢动。后来他发现张辽兵少,便下令军队包围张辽。张辽与左右一起奋力冲杀,攻破重围,可是仍有部属在重围之中,向张辽呼救,张辽便又翻身杀入重围,救出余众。张辽在敌军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孙权军中无人能阻,两军奋战半天,孙权军队士气丧失,张辽才引军回合肥城中加紧防守,守军于是对此战充满信心,众将都很佩服张辽的判断和勇猛。孙权攻打了十余日,攻不下合肥,粮草渐不济,唯退兵;然撤之时,主帅孙权犯致命失误;突然头脑发热临时召开了高级别会议,让张辽看在眼里,而孙权撤退之际竟然未做任何防范(可能是欺负张辽人少吧),张辽见状率军突袭,几乎活捉孙权。不过孙权在吴将吕蒙、凌统、甘宁等人的拚死掩护下最后还是成功逃出。

  大战过后曹操对张辽的表现大加赞许,并拜张辽为征东将军。张辽大败孙权一事震惊孙吴势力,计《三国志·吴书》连裴注中,述及此事的列传有七篇。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敌国,声名大噪,成为历代推崇的名将之一,“张辽止啼”更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威震逍遥津”的事迹也成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之一。

  216年,曹操再征孙权,到达合肥时,沿着张辽当年所战之处走,赞叹了很久。后至濡须口与孙权战,臧霸与张辽同为前锋,当时遇上霖雨,孙军船只稍稍移动,大军不安,张辽想要撤退,但被臧霸劝止。后与孙权议和,曹操便增加张辽之兵,多留数个军队,并徙到居巢屯兵。

  东吴之忌

  219年,关羽围攻于樊城的曹仁,当时孙权刚依归曹操,张辽及众军便前往解救曹仁。张辽未至,徐晃已经打败关羽。张辽便与曹操会师摩陂,曹操乘车出来慰劳他,并派他屯于陈郡。曹丕接任王位后,改迁张辽为前将军,封其兄张汎及子张虎为列侯。不久孙权再叛,张辽还屯合淝,进爵都乡侯,曹丕赐舆车予其母以示荣宠,并派兵马送其家人到他驻军的地方,又预先在当地告示张辽家人将要到临,命令所有守军出迎,众军士将吏都列队出候拜迎张辽家人,连旁观的人都为张辽感到荣耀。后曹丕称帝,再封张辽为晋阳侯,增食邑至二千六百户。221年,张辽到洛阳宫朝拜,曹丕在建始殿引见张辽,亲自问他破吴军的情况。曹丕听后对左

右赞叹道:“这真是古代的召虎般。”特别为张辽建造屋舍,替其母兴建殿室,另外也把跟随张辽的将士们封为虎贲。

  孙权再次向曹魏称臣后,张辽回到雍丘驻守,不幸在此时得了疾病。曹丕便遣侍中刘晔带太医应诊,虎贲卫士们往来传达张辽病况,为张辽问病的使者经常在路上互相遇见,可见曹丕遣使频密,心忧如焚。梁章巨《三国志旁证》中提到“汉三公病,遣中黄门问病。魏、晋则黄门郎,尤重者或侍中。辽位未至公,而遣侍中,盖宠之也。”可见曹丕如何重视张辽。不久后,曹丕甚至亲到张辽军营执其手问候,赐其御衣,更派太官送御食。病情稍有好转后,张辽便返回其屯军之所驻军,忠于职守。

  后来孙权再次背叛魏国,曹丕派张辽乘舟至海陵与曹休会合,孙权甚惧,对各将领说:“张辽虽然有病,但仍势不可挡,要十分谨慎!”同年,张辽和其他将领打败孙权的将领吕范。但他的病情却也日渐严重,最后终于在江都逝世。曹丕知道之后,非常伤心,谥为刚侯。225年,曹丕追念张辽、李典在合肥的功劳,下诏道:“合肥之役,张辽、李典以步卒八百人,大破十万贼军,自古用兵,未有如此。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其子张虎嗣爵,位至偏将军。张虎死后,其子张统嗣爵。正始四年(243年)秋七月,曹芳下诏追祀功臣,当中包括“前将军张辽”。

  轶事典故

  公私分明

  当年关羽投于曹操营下,张辽与关羽为好友,曹操便派张辽问关羽去留之心,关羽表明只会跟随刘备,张辽想到如果照实说给曹操,怕曹操杀关羽。但不说,又不是事君之道,便叹息:“曹公,是如父亲般的君上;关羽,是兄弟而已。”最后选择了照实说给曹操。此举被后世认为是为臣下者懂分轻重、能识大体的表现,如南朝宋左仆射刘穆之曾说:“我蒙公(指刘裕)恩,义无隐讳,此张辽所以告关羽欲叛也。”尚书右仆射何尚之亦曾言:“臣思张辽之言,关羽虽兄弟,曹公父子,岂得不言?”

  顾全大局

  张辽曾与护军武周不和,后来受胡质劝解,便与武周和好。与李典、乐进等虽然有不和,但在面对东吴大军之际,同样能不计前嫌。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