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卦序歌出自何处
- 2016-12-20 18:12
- 历史秘闻故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朱熹卦序歌出自何处
朱熹生于1130年,我国南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他主要学说是“理学”,他的哲学思想表现为客观唯心主义,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闽学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继孔、孟以来儒学学派的另外一个新的高度。
序卦图
朱熹卦序歌出自于《周易本义》,“周易”是古代用来卜筮的,孔子曾经创作过“十翼”,对“周易”的思想做过阐述,后来朱熹潜心创作了《周易本义》,全书共十二卷,卷四分为《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彖传》与《象传》,《卦序歌》就是其中的著作。全文为: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壮大,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朱熹卦序歌是为了人们能够方便记忆,但是由于其中一些字比较晦涩难懂,所以除过专门研究的易经的,很少人都能够准确的记忆和诵读,对于其中的意思也是一知半解,对阴阳八卦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太极分为乾和坤,乾三连,坤六断,乾为天,坤为地,每一个卦象代表天地间的一种事物,并且八卦是最早的文字符号。八卦代表易学文化,不仅在中国发展,其影响力更是渗透在整个东亚的文化中。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八卦的用途就是用作看风水,分阴阳,实则那只是八卦用途的九牛一毛,古代很多精巧的机关设置秘诀就是利用卦象,中医所用的“望闻问切”中的望就是利用掌心的八卦,所以朱熹卦序歌对于研究易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朱熹近思录主要内容是什么
《近思录》是淳熙二年依朱熹、吕祖谦两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而成,全面论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从修身、齐家再到治国平天下,都进行详细的阐述,囊括了在此之前理学学派大家的思想。
《近思录》
宋孝宗二年,吕祖谦与朱熹二人在寒泉精舍讨论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人的著作,感慨他们学识渊博,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容易把握其中的要义,所以从中精选了622条,著成了《近思录》。《近思录》分为14卷,其中“近思”二字来源于《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朱熹给此书取名的用意在于,把《近思录》当做学习二程等人著作的阶梯,学会了他们的著作,才能进而的学会《六经》,防止一些学子好高骛远。
《近思录》共有十四卷,六百二十二条,内容大致有“为学”、“致知”、“克己”、“教学”、“圣贤”、“家道”、“出处”、“治体”、“政事”、“异端”等。《近思录》在理学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传播理学思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代表了儒学发展的另一高度。其中记载周敦颐、二程、张载读书经的方法,对于今天读经具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近思录》中记载的教学方法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次序,以及在教学中当行和不当行的事情,对于今天的教育都有指导意义,借鉴的价值。
朱熹的老师是谁
朱熹是一位十分伟大的人物,因为他的思想和理论对当时乃至后世都有着十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所以他的名字也一直不断的流传着,这是一个传扬久远的人物。然而关于朱熹的老师却很少有人知道,那么朱熹的老师是谁呢?
李侗图片
其实朱熹的老师并不是只有一位,许多人都曾经教导过他,并传授过他许多重要的知识,然而在这些老师之中对他影响最深的一位就要说李侗了。李侗是出生在1093年的人,去世的时间则是在1163年的时候。他的字是愿中,是南剑州地区的人,因为生活在延平,所以人们也会尊敬的称呼他为延平先生。在李侗年纪比较小的时候曾经拜罗从彦作为自己的老师,后来他又成为了朱熹的老师。当年青年时期的朱熹就是在路过延平地区的时候探访过李侗,并且向他请教过许多重要的问题。他们师生几个都是非常著名而伟大的理学大师,在古代时期人们曾经将这四个人合称为延平四贤。
在从罗从彦那里得到了真传之后,李侗一直在山田之间隐居,已经拒绝参与任何的世俗事务,据说他用了四十多年潜心钻研理学,后来又将儒家思想中极其重要的核心仁和性理的学说传授给了朱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朱熹将李侗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同时也将唯心主义变得更加完整,尽管这个学说有些抽象,或者说有些背离唯物主义,但是在当时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朱熹三到读书法是何意
朱熹是我国南宋朝时期的著名的理学大家、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编著的《训学斋规》里提到也一种读书方法——“三到”读书法。指的就是心到、眼到和口到。这一见解无论是在当时亦或是现在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朱熹图片
读书三到里面,心到是重中之重。倘若心思没有在这书本之上,那么眼睛便不会仔细去看,嘴巴更不会认真去朗读。文章过目而忘,无法深解其中的意义。即便当时能记住,过后也会忘却。所以三到之中心到是极其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他的弟子将他读书的经验总结为六条,统称为“朱熹的读书之法”。其中第一个循序渐进,是说读书应该有一定的前后次序,不能颠倒;由简单到复杂,从浅至深不能过于急于求成囫囵吞枣。第三个是熟读精思,意思是要将书本内容烂熟于心并且去思考读通透。第三个虚心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前后反复咀嚼,深刻体会里面的意思并且细心玩味。第四切己体察强调读书时要心领神会,懂得联系自己和联系实际从而将书本里面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付诸实践。第五是着紧用力,指的是读书不可松松夸夸,应当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并且保持精神抖擞的状态。第六是居敬持志中是指要从开始就树立远大的志向,保持头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长时间的坚持下去。
朱熹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朱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这些影响有利有弊。
朱熹画像
朱熹的理学说是他最大的成就,他认为“理”是山川河流、鸟兽虫鱼、四季变幻和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世间存在的,不能被破坏的规律,人的一举一动都必须受到规律的约束,违反规律会受到自然和社会的惩罚。“理”相对的是“欲”,欲望要在正常的范围内才被允许,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应该被禁止。这个学说被统治者截出来,用来约束人民。短期来看,有利于统治者管理百姓,使百姓能够安分守己,达到国家稳定的目的;长远来看,人的正常欲望得不到实现,人没有积极性,做事很消极,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朱熹提出的“四书”,四书是中国古代的四本典籍,他认为这四本书是读书人必读的经典,不读这四本书不能称之为读书人。这四本书后来被作为封建社会必读的教科书,每次的科举考试都是从这四本书里面找考点,读书人的思想都被这四本书禁锢了,直到封建社会结束才逐渐被废除。
朱熹提出的“三纲五常”,他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都各自遵守应该做的事,大臣对君王、孩子对父母、妻子对丈夫都要绝对服从,从某个程度上约束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从短时间来看有积极作用,从长远来看,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人变得迂腐和封建。
朱熹四书指的是什么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与“五经”集于一体,著成《四书章句集注》,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是“四书”的注本,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朱熹首次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全书共19卷,其中关于“四书”的讲义很详细,而且看法独到,重视义理,没有空谈,注重务实致用。有人评价为“上承经典,下启群学,代代传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儒学的发展道路追溯到先秦时期,秦始皇重法轻儒,甚至“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直到汉武帝时期,尊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孔子的思想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论语》成为主流,儒学学派的神化从这个时候开始,然而《大学》、《中庸》、《孟子》三书并未受到重视,一直到二程、朱熹的时候,才突然受到重视。朱熹几乎用了半生的精力研究“四书”,终于著成《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经过他的反复研究,非常完整,而且条理清楚。在注释的时候,不同于其他学者,朱熹注重义理的研究,用“四书”中的哲理构造了自己整个思想体系的骨架,所以说《四书章句集注》不仅仅是儒学的新高度,也是朱熹文学史上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