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如何收取人心的?

  刘备(公元161年7月16日—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公元223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刘备

  刘备,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刘备虽然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是他父亲早死,家境贫寒,与母亲赖贩草鞋、织草席度日,生活非常艰苦。[1]刘备从小就志存高远,在尔虞我诈的三国乱世中,他以卓越的品质、谦逊的作风招揽了一大批至死不渝的忠志之士(如关羽、张飞、糜竺、简雍、孙乾等),虽然他一生遭遇多次挫折,但最后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终成大事,建立蜀汉,从一个卖草鞋的变成昭烈皇帝,其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

  那只能说刘玄德实在是城府很深的一个人,情商很高,善使手段。说难听点也就是虚伪。他笼络人心其实说穿了也就是坑蒙拐骗之道,但他属于高手,就是那种你被骗了还在帮他数钱。

  1.给自己扣光环:刚出道的时候,刘备因为家底差(少年时失去父亲,孤儿寡母以卖草鞋打草席维持生活),文化水平也一般(15岁时才由叔父刘元起资助进学堂识字读书),打架也不是他的强项,那只好和他老娘做作草鞋生意,但他也知道靠这点收入在东汉末年这种大环境下也没出头的日子的。所以就想着拉帮结派做点大买卖去。但是他也没什么社会地位,不过他自称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这也成了他日后坑蒙拐骗的最大的一个噱头(不过对于此说,小弟查阅了相当的资料,族谱,据此推算刘备为汉景帝的第18世孙,汉献帝为汉景帝14世孙,辈分反而比刘备还要高?)老刘用这个噱头,动不动就来上一句“我本汉室宗亲”,“皇室宗亲”乃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做大事取得合法身份的重要依据。陈胜虽然说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但造反后还是以自己无“种”而底气不足,所以要假托扶苏、项燕之名造反。刘备以一介平民之身,借口自己是皇室宗亲、汉帝之后,似乎会有些号召力,这也是其能拉拢人心,与当地士族的一个重要杀手锏。

  2.面相:刘备的相貌最早见于《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全文是:“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另据《三国志·周群传》记载:“先主无须。刘备的面相就是给人一副忠厚仁义的感觉,这点也很重要,有时候公司招人也是很讲眼缘的,如果没有给予对方一种信任和安全感,那么多高级人才也不会在刘备手下做事,也可以说他的面相是一个很重的附加分。

刘备

  3.演技:无论在什么社会,影帝级的高手往往容易吃的开,具体也可参见本朝。而刘皇叔无疑是此行高手。白门楼勒死吕布前后刘皇叔的演技,与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演技,重点说说长坂坡的演技,自己老婆不管,拼命逃命,结果老婆挂了,然后赵子龙救了他的儿子,他一想,奶奶的,儿子可以再生,队伍不能散啊,就直接把儿子往地上一扔,那意思就是,兄弟,你可比我儿子还重要啊。。员工见到自己老板这样,能不感动么~~~还有一件大事就是,白帝城先主托孤,且看影帝对孔明这一段: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段话真心厉害啊,用意极其深刻,其实老刘当然知道孔明之才远胜于他那个草包儿子,但是人都有私心啊,特别是皇权社会,谁愿意把权交给外人呢,老刘其实还是担心他死后,举国上下,除了刘备就是对诸葛亮最敬重了,若刘禅真的是个昏庸无能的人,那么,诸葛亮势必会取代刘禅,夺走他的天下,可以说刘备并不信任诸葛亮。,所以先把话甩出来,其实这样言语措辞中反而占个先手,诸葛亮听后真的是感动的一塌糊涂啊,真的是觉得老板,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啊,我就算死也会尽自己所能效忠啊~~(“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其实综合来说,刘备还真的是一个很有能力和手段的牛逼人物,最后概括一点来说,拉拢人心当然只是他使用手段的一个方面,而最关键的是他善于分析自我,对自我的认知度很高,能客观的分析自我与他人,按照现代来说既是SWOT分析方法,根据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而避开自己的短处,去挖掘自身的一些别人所没有的长处。这样最后取得的效果往往也是非常明显的。刘备的这些处事之道,放在当今社会,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