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自卫反击战”
- 2016-12-06 09:28
- 清朝历史故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多数国人听闻货币战争这个概念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人就打赢过一场“国际货币自卫反击战”。这场货币战争发生在上世纪初的西藏地区,所用的货币被称为四川卢比。四川卢比在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清末中国西南藏区推行抗英保边的产物,它成功地抵御了印度卢比的入侵,为维护中国货币主权和祖国统一作出历史贡献。鸦片战争后随着清政府对外贸易激增,外国列强为确保对华贸易某一领域的垄断,纷纷发行贸易银元,如日本的日元,法国的安南银元,英国的站洋等,在中国的沿海一带互相争夺流通地盘,使中国复杂的货币制度更加混乱。而中国内陆及边防也不是一片净土,英国对西藏广袤的市场早已垂涎已久。19世纪末期时,英国在东印度公司制造的印度卢比以英军武力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大摇大摆地进入西藏市场,俨然以西藏主币自居,从而对西藏的货币、金融、财政以及贸易产生很大冲击。清政府为了维护主权保护内地,也出于争夺利益的考虑,决定仿照卢比自铸四川藏元。两种货币在西藏为争夺市场展开较量,成为近代史上有名的货币之战。
四川卢比,也称四川藏洋,它是中国唯一带有帝王头像的硬币,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唯一一次仿造的他国货币,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众所周知,卢比是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使用的货币名称,为什么四川还会发行卢比呢?这要从占据印度的英国殖民者对中国西南边境康藏地区的侵略说起。
早在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就采用各种阴谋活动觊觎中国西藏地区和四川的康巴地区。19世纪下半叶,英国殖民者两次大举武装入侵西藏,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包括《中英藏印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用武力打开西藏的大门后,英国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获得了诸多特权。在双方互市中,英方为保持经济上的进一步渗透,遂将其东印度公司制造的印度卢比银币,由印缅地区源源不断输往藏地,几乎成了西藏地区的通行货币。《西康通志·财赋志》曾载:“英人睥睨康藏,实行经济侵略,印度卢比遂大量流入。”印度卢比是用机器铸造的银币,正面铸有英王头像,背面以英文标明币值和铸造年代,并以花边环绕。
印度卢比大量流入康藏地区,窃取了中国本位货币的地位,推动了英国商品的倾销,严重破坏了藏地财政金融秩序。每一印度卢比合中国银钱三钱二分,而在市面交易时却作价三钱七分甚至八分,给清政府和边民造成巨大损失。到后来,中国内地的商旅到西藏做生意,必须以银元兑换卢比,才能在当地通用。外国商人也多用印度卢比套购中国白银出口,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溢。
印度卢比在西藏地区的广泛流通,引起清政府一些上层人物的关注和不安。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就曾指出:“外洋银钱在四川打箭炉(即今康定)、前后藏无不通行,以致利归外洋,漏卮无底。”为此,一些官员主张四川铸造银币发行康藏地区,用以对抗印度卢比。
中国正式开始仿铸印度卢比的时间是1902年。其实此前经历过一段酝酿时期。从1898年开始,四川总督鹿传霖等人曾铸造藏洋发行西南边区,但收效不大。1902年至1905年是一段“先斩后奏”的试铸阶段。1902年,岑春煊任四川总督,开始仿印度卢比的形状大小轻重而铸造新币,专门在藏区发行,所造银币后来被称为四川卢比,其正面为大清光绪皇帝侧面像,背面为花纹环绕着的“四川省造”4个汉字,中央有一横花或立花,花纹与印度卢比相仿,其重量、大小均与印度卢比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