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1257年10月12日)是金末元初人,出生于山西,他少年时是金宣宗在位时期,金哀宗1124年即位,元好问也恰好是同年为官,得礼部尚书赵秉文劝说召为国史院编修(注意此官),历任镇平县令、内乡县令,后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出任南阳县令,后任尚书省令史、尚书省左司都事(1232年),1234年金亡,国破后再未为官。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

  高祖元谊,北宋宣和年间官忻州神武军使,定居秀容。

  元好问出生七月,过继叔父元格。格历任掖县、陵川令,卫绍王大安二年(1210)卒于陇城 。好问七岁能诗 ,有神童之目。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

  金亡不仕,以著述存史自任;采摭金源君臣遗言往行,至百余万言,元人编修《金史》多本其著。纂成《中州集》十卷 ,附《中州乐府》,有金一代诗词多赖以存。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今属河北)寓舍,年六十八。

  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之文继承唐宋大家传统,清新雄健,长短随意,众体悉备,为金代文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

  今存词377首,艺术上以苏、辛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当为金代词坛第一人。今存散曲仅9首,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具有开创性。《续夷坚志》为其笔记小说集,为金代现存的优秀短篇小说。

  1214年,蒙古军队攻陷了元好问的家乡,元好问的多位亲属死于此役,两年后,举家迁入河南,此时的金国已是风雨飘摇,1219年以诗文谒见时任礼部尚书赵秉文,得其赏识,名声大噪,但屡试不第使其厌倦科举,遂隐居,直至1224为官。国破及家人的惨遭杀害使元好问对蒙古人的态度一直很不友好,1233年,蒙古军队陷汴京,哀宗出逃,元好问作为名震汴京的大文人被原金国西面元帅崔立逼迫撰写碑文(崔立以汴京降蒙古,自封郑王,自以为免于生灵涂炭,令元好问等人为其立碑),元好问认为崔立叛国投敌不愿落笔,又恐遭其陷害,遂找到当时并未为官的刘祁书写,自己把关,修改了几处,这也是元好问后悔一生的事情,也为世人所诟病,认为其没有气节。

  元好问在国破后并未出仕,而是被拘禁在山东几年,后回到故乡著书讲学,致力于保护金国史料和传承国学,他编写的《中州集》、《南冠录》对金史有很大影响,对诗文也有很多评论性著作。这期间,他写出了很多流传后世的名篇。用人教版教材的语言说,元好问是一个爱国主义诗人,当然,他爱的是金国。他在国破被俘后还像忽必烈建议过保护文人和尊崇儒学,但是却被认为是投靠蒙古人。

  我发自肺腑的说,元好问是个诗人,史学家,爱国,有担当。在国破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介文人,他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金国史料的完善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