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的发展状况

  清朝文学多元发展,兼容并包历代之文学特色。明朝以前的文学发展多表现在声韵、格律、句法、结构的因袭或创变;清朝承接各代文学成果,先后形成许多学派,将各种在明朝以前已式微的文体重新复兴,并继明末进一步发展各类小说、戏曲;另外,因不同地区、民族互动而呈现出语言风格多样化之文学面貌,于古体诗、近体诗、骈体文、散文、赋、词、曲、小说、戏曲皆然。由于语言转变较微妙,往往被人忽视,造成清朝文学缺乏明显特征与创造力的一般印象。整体而言,清代文学面向相当复杂多样,但质量上也良莠不齐。

  清诗概况

  清初诗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抗清爱国志士,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他们的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气节。另一类是仕清又忏悔者,如钱谦益、吴伟业,他们的晚年在痛苦中度过,思想矛盾都表现在诗中。康熙年间的诗坛领袖王士祯创立神韵说,影响极大。乾隆年间的袁枚创性灵说,沈德潜创格调说,翁方纲创肌理说,他们的创作和理论都有各自的特点。

  清词概况

  清代的词人、词作、词论均多于前代,被称为文学史上的"词之中兴"。以陈维崧为宗主的阳羡词派、以朱彝尊为领袖的浙西词派、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以及被称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己"的纳兰性德,在词创作方面都极有建树。

  清散文概况

  清初散文沿着明代"唐宋派"的路线向前发展,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学者主要写经世致用之文。另外较重要的散文作家有侯方域、魏禧、汪琬都较有成就。康熙至乾隆年间产生的桐城派,是清代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槐、姚鼐,他们的古文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清代的骈文在乾隆时期得到复兴,以阮元为代表的文笔派为文尚骈尚偶,为骈文力争正统地位。经过论争产生了不拘骈散之论。

  清朝小说概况

  清朝小说杰出者众,曹雪芹等著《红楼梦》不仅为四大名著之一,

由于其对社会百态和众多人物全面精确的写实描绘和丰富的艺术魅力而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以志怪内容反映社会面貌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吴敬梓所著的虽结构松散但足称伟大讽刺小说的《儒林外史》;以及在《儒林外史》的影响下,以《老残游记》为代表的揭发官场丑态的谴责小说均有很大影响。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