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妇女的贞操观

  唐代人要求的节妇的节,和后世还是不太一样的,只是对肉体的贞操看得比较重,至于精神上的出轨,好像还是一件风雅事唐代妇女的贞操观念是比较淡薄的,根据史书上的资料显示,有唐一代公主再嫁、三嫁者有二十七人,其中高祖女四人,太宗女六人,高宗女一人,中宗女三人,睿宗女二人,玄宗女九人,共二十五人,约占九成以上。而唐前期公主共九十一人,再嫁公主占了近三成。

  《新唐书》中甚至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万彻蠢甚,公主羞,不与同席者数月。太宗闻,笑焉,为置酒,悉召他婿与万彻从容语,握架赌所佩刀,阳不胜,遂解赐之。主喜,命同载以归。”居然要皇帝亲自出面,来挽回公主的婚姻危机,可见唐朝女子性观念之开放。

  不仅皇帝之女不崇妇德,唐朝大臣中“妻管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高宗时官至司列少常伯的杨弘武、中宗时御史大夫裴谈都以惧内而出名。据唐韩琬《御史台记》记载,唐管国公任瑰“酷怕妻,太宗以功赐而侍子,瑰拜谢,不敢以归”,宁愿得罪皇帝都不敢得罪老婆。甚至太宗亲自出面,召其妻赐酒,说:“妇人妒忌,合当七出。若能改行无妒,则无饮此酒。不尔,可饮之。”没想到任瑰的妻子竟说:“妾不能改妒,请饮酒。”说完就把酒给喝了。

  唐代妇女的自由度空前提高,她们的交际圈不被男人所限制,也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空间。

  唐朝男女地位的平等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男女交往自由公开。在唐代,宫廷中后妃、宫女都不回避外臣,不拘礼节。韦皇后与武三思同坐御床玩双陆游戏,唐中宗就在旁边观看指点;安禄山在后宫与杨贵妃同食、戏闹,甚至通宵不出。这在后世都是很难想象的。

  关于唐朝男女授受之度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晚唐花间派诗人温庭筠在少年时喜欢寻花问柳,因此被主管上司姚勖鞭打、驱逐,从此坏了名声,屡试不第。有一天姚勖有事到温家中,温庭筠的姐姐一看到他,就死死地抓住姚的袖子不放,大哭不已,狠狠地责骂姚。姚没想到温庭筠的姐姐情绪如此激烈,以致受了惊吓,回家之后,竟得病死了。

  至于底层人家的男女交往,则更是从容散淡,正如崔颢《长干曲》所描述的:“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宋人洪迈在《容斋三笔》中对此现象总结议论:“瓜田李下之疑,唐人不讥也。”

  不过淡薄并不意味着没有,至少官方还是非常强调的,毕竟关乎社会风气问题,典型总是要树的,像李世民登基后即在《即位大赦诏》中明确表示:“节义之夫,贞顺之妇,州府列上,旌表门闾。”可见唐朝立国之初,就要求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将贞女烈妇的先进事迹上报。和后世不同的是,这种彰表不仅仅局限于女性,对于节义的男子也一视同仁。

  《新唐书·列女传》第一个典型是一个叫做裴淑英的女子,她为了守节选择割耳自残表心志,不过在保姆的阻拦下没有成功。要是换到明代,十个保姆阻拦也没用,因为明代的烈女是真心想割的。当然了,也有割成的,比如《太平广记》就记载,唐朝卫敬瑜的妻子年纪十六岁时丈夫就死了,她割掉耳朵立誓,决不改嫁。

  其实,唐代的烈女对贞节注重起来当是在中唐之后,这种注重和儒家大师韩愈等人提倡的复古潮流不无关系。韩孟诗派领军人物孟郊的代表作《烈女操》就很有道学气息:“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不过,唐代人要求的节妇的节,和后世还是不太一样,只是对肉体的贞操看得比较重,至于精神上的出轨,好像还是一件风雅事。唐诗里有不少关于有夫之妇的酬唱文字,最出名的当然是《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