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波拿巴-伏尔泰

  1769年8 月15日生于科西嘉岛。1796年(二十七岁):三月九日,晋升为陆军中将,担任意大利方面军司令官.至意大利尼茲亚就任.四月,蒙提若战役,狄哥战役,塞巴战役,与撒丁尼亚政府和解.五月,露地渡桥战.进入米兰,六月,围攻孟特霸,八月,加达湖畔战役,九月,阿科拉战役.1799年(三十岁):六月,巴黎发生草月政变,十二月,执政府成立,拿破仑为第一执政,法国革命结束.二月,亚拉里士战役,三月,雅府战役、亚康战役,七月,阿布基尔陆战,八月,拿破仑兵敗逃离埃及。1812年(四十三岁):六月,开始莫斯科进攻战。九月,波罗底诺战役,拿破仑进入莫斯科,十月,拿破仑撤离莫斯科,拿破仑返回巴黎.1814年(四十五岁):民心背离拿破仑,四月,由达雷杭策动,元老院宣告废除拿破仑的帝位,枫丹白露条约成立,五月,拿破仑被放逐厄尔巴岛,路易十八世即位,九月,召开维也纳会议。1815年(四十六岁):二月,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拿破仑在高尔夫 ──周安登陸,进入丘勒里宮,五月,制定二院制的议会政治,六月,滑铁卢会战,拿破仑离开马尔梅逊,朝往陆许福,拿破仑退位,七月,拿破仑向英国投降,巴黎沦陷,拿破仑被载往圣赫勒拿岛.1821年(五十二岁):五月,拿破仑去世.

  伏尔泰(1694—1778)

  伏尔泰(1694—1778)原名佛兰苏阿—玛利·阿鲁埃,伏尔泰是其笔名。他出生于巴黎。他从小就喜爱文学,立志当文学家,中学毕业后就成为一名无职业的文人。18世纪,伏尔泰成了启蒙运动的旗手。1717年,伏尔泰因为写讽刺作品攻击宫廷的**生活,被投进巴士底狱,关了11个月。1718年,他发表了悲剧《奥狄浦斯王》,并在巴黎上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一举成名,从此用伏尔泰笔名。后来,伏尔泰因得罪一个贵族而被驱逐出法国,动身去英国。在英国期间,他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和洛克的哲学著作。1729年,他回到法国,创作了历史剧《布鲁杜斯》和悲剧《采儿》,获得成功;同时,经营商业,获利不小,使他可以过上优裕的生活。1734年,伏尔泰出版了《英国通讯集》,以书信体裁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宗教、科学和哲学,对法国的宗教教派斗争进行了抨击,并表达了自己的哲学和宗教观点。这本书遭到当局的禁止,被当众焚毁。此后,伏尔泰在洛兰省边境一个幽静的城堡中住了14年,在此期间,他写了大量著作,用不同的笔名发表,从各个方面攻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反动统治。伏尔泰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达官贵人为了沽名钓誉,纷纷同他交往,如普鲁士王储腓特烈(即后来的腓特烈二世);法国还于1746年让他进入法兰西科学院。但是,后来他发现包括腓特烈二世在内的封建统治者并不是真正赞同他的观点,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主往来。1755年,他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菲尔奈定居下来。此后,他继续写作,发表了哲学小说《老实人》、《天真汉》等不朽名著。他还为一位被法国法院残害致死的新教徒卡拉鸣不平,并最终迫使法国政府为卡拉平反。伏尔泰的坚决斗争唤醒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摧毁了教会的威信,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铺平了道路。由于伏尔泰的威信越来越高,封建统治者为了迎合民众的需要,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 1778年,伏尔泰被巴黎人民作为伟人迎进了巴黎。当时巴黎全城轰动,巴黎剧院首演他新写的悲剧《伊兰纳》,演员们在舞台上抬出了他的大理石半身像,并为之举行了加桂冠仪式。这一年5月底,他在菲尔奈逝世。伏尔泰死后,先是葬于香槟省一个小礼拜堂内;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把他的遗骸运到巴黎著名的先贤祠重新安葬,当时他的灵车上写着这样的句子──“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伏尔泰写了许多著作,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1712—1778)

  卢梭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后来,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来到都灵,此后,生活无着,当过雕刻匠、仆役、音乐教师。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写作。18世纪40年代,卢梭在社会和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踯躅,尝遍人间的辛酸。1749年,他在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中获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奢望,永远保持贫困和独立。1752年,他的歌剧《乡村魔术师》在枫丹白露王室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他拒绝接受路易十五给予的年金。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小说《新哀洛绮丝》发表,这部小说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既引起了百科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戮山袒岬募?蠓吲?驼??本值那丛稹5笔保?ㄔ合铝送�┝睿?袒嵋卜⒊錾?质椋?奖臼樵谛矶嗟胤奖唤袒岬敝诜偕铡H鹗康本窒铝畲?端???缓锰油?章呈抗芟较碌内?程┒???挤牌?漳谕叩墓?裆矸荨5?牵?耸甭?蟮拿??丫??サ脚分薷鞯亍B?笸???┲?涞拿?芤惨丫?泳纭B?笠欢鹊接⒐?幼。?痪糜只氐椒ü?M砟晔弊钣忻?闹?魇恰垛慊诼肌贰?778年去世。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他坚持自然神论,反对无神论,唯心主义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

  俾斯麦(1815—1898年)

  出生于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雪恩豪森庄园的容克贵族世家,后来迁往波美拉尼亚的一个庄园。幼时受过良好教育,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毕业后服兵役。俾斯麦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持现实主义态度,日益变成资产阶级化的容克。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59年任普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1862年9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月底,他在议会即席发表了著名的铁血演说。在这次演说中,他宣称:“……虽然我们不去寻求,但很难避免德意志的纷扰,这是真实的。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普鲁士必须集聚她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曾一再到来而又被放过。自从维也纳条约以来,我们的边界就不是为一个健全的政治集合体而适当设计的。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及1849年所犯的错误——要解决它只有铁和血。”此后,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在这过程中,每一步都是按他精心设计的计划进行。后来,他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普鲁士军队以战胜者的恣态进入敌国首都,这对我们自己的将士当然是非常愉快的回忆,但对我们的政策并没有必要:因为这样一来,就会像把任何一块旧有的领土割给我们一样,使奥地利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我们完全没有如此迫切的必要,这只会使我们以后的相互关系中增加多余的困难。……胜利后的政治指导原则应该不是探究可以从敌人榨取多少东西,而是只考虑什么是政治上必要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俾斯麦成为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权倾朝野。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1898年去世。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