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景再现之北非战场(1940-1943)

  当德军在欧洲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时候,他的盟友却在非洲遭到一个接一个的失败,希特勒爱将隆美尔的到来,不仅扭转了整个北非的局势,并且使他拥有了沙漠之狐的传奇。当他遇到蒙哥马利,沙漠之狐的传奇与北非的辉煌,一去不复返了。

  意大利入侵北非

  当1939年到1940年,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在北欧与西欧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时候,墨索里尼指挥意大利军队,开始入侵南欧与非洲,梦想着将地中海变为意大利的内湖。

  早在1935年,意大利军队就在墨索里尼的命令下入侵埃塞俄比亚。当文明国家进攻着手握长矛大刀的埃塞俄比亚军队时,受到国联的普遍谴责。埃塞俄比亚国王一面在国联痛斥意大利的侵略行为,一面领导埃塞俄比亚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战斗。

  1939年4月7日,意大利侵占阿尔巴尼亚。

  当希特勒在西欧取得骄人战绩时,墨索里尼再也坐不住了,他一定要赶在德国进攻法国前加入进来。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了对英、法的作战。11日,意大利空军攻击了地中海中的马耳他岛,试图切断英伦三岛与埃及之间的交通线。由于法国舰队在西地中海停止了作战,英国皇家海军面临着失去优势的危险。

  1940年6月14 日,德军攻陷巴黎。22日德、法在贡比涅签订《停战协定》。6月24日,法、意签订《停战协定》。以贝当为代表的维希法国伪政权建立。戴高乐将军在英国继续领导战斗法国捍卫法兰西的尊严。

  8月,意大利占领英属及法属索马里,威胁着英国对苏伊士运河南部通道的控制。

  9月,格拉齐亚尼元帅指挥的25万意军进入埃及境内,目标直指苏伊士运河。

  希特勒的整体战略是“先大陆,后海洋”。他在将英法联军赶到英伦三岛上后,将登陆英国作战的入侵计划作为恐吓与威胁英国的手段,而后来的持续空袭英国本土,目的在于磨灭英国人民的抵抗意志。接着,德军挥师东进,矛头直指罗马尼亚、苏联。

  1940年7月5日,罗马尼亚加入了轴心国集团。

  当希特勒开始着手制订入侵苏联的奥托方案时,被北非战场胜利冲昏头脑的墨索里尼突然下令入侵希腊。这种错误决策,使本来战争准备就不充分的意军再次分散兵力,从此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希特勒对此十分恼怒。因为墨索里尼打乱了他的全部计划。

  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指令意大利军队入侵希腊。11月14日,希腊军将意大利军队击退到阿尔巴尼亚。

  1940年12月8日至1941年2月10日,英军在北非对意军展开进攻。

  1940年12月11日,意大利在西迪巴腊尼战败。墨索里尼对此十分懊丧。

  1941年1月18日。墨索里尼在齐亚诺陪同下,在萨尔茨堡同希特勒会谈。

  1941年1月22日,英联邦军击退意军,占领利比亚的海港城市托卜鲁克。

  墨索里尼这时不得不硬着头皮再次求援他的法西斯小弟弟希特勒的纳粹德军了。

  沙漠之狐的神话

  当墨索里尼在北非战场一败涂地时,希特勒担心意志不坚的意大利军队会很快覆灭。于是,在1941年2月6日,命令爱将隆美尔率德国非洲军团前往北非与意大利人共同对付英军。隆美尔于2月11日抵达罗马,随后在12日飞抵利比亚的的黎波里城。

  隆美尔,全名为埃尔温·隆美尔。纳粹德国最著名的将领,德国人民心中的偶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有不俗表现。一战后,写成了《步兵的进攻》,戈培尔推荐给希特勒看过这本书后,受到希特勒的赏识。入侵波兰后,原本希特勒警卫营长的他志愿上战场,带领第七装甲师,开始了他驰骋战场的传奇。

  北非战场,不仅给了他无尽的荣耀辉煌,也同样开始了他人生的衰败。

  在隆美尔临行前,希特勒反复叮嘱过他:只有两个装甲师,不会给予更多的兵源及物资,因为要把宝贵的德国兵源及物资用到更重要的战场上,就是苏德战场上。在希特勒的全局战略上,他更着眼于苏德战场,而并非北非战场,隆美尔的任务只是维持那里的现状,不使意军被击垮。但因为后来希特勒对南斯拉夫一时的冲动及隆美尔后来在北非战场上的表现,使他的整个战略部署被打乱了。在后来的事实证明上看,这是致命的。

  1941年2月14日,隆美尔的先头部队第5轻装甲师部分人员装备在的黎波里上岸。隆美尔的首要任务是重整意大利军队的士气,于是他会见了意大利的指挥官。隆美尔成为了北非战场上轴心国的最高统帅,所有军队受命于他。

  同时,丘吉尔在2月中旬英军占领班加西港后即指示韦维尔停止前进,把最大的兵力调往希腊,只留下澳大利亚第9师和第2装甲师守卫昔兰尼加。韦维尔已得知德军增援北非,但他认为德军现在的兵力不会超过一个加强坦克团。在他看来,德意军队在夏末秋初未必会发动进攻。

  隆美尔命令第5装甲师指挥官施特莱彻将军率该师先头部队从锡尔特出发,沿海岸线向东进行探察。施特莱彻轻而易举地向东推进了880多公里。

  德军如此轻易的成功,使隆美尔忘记了希特勒曾经告诫过他的话。他不再以防御为主而是开始了疯狂的进攻,他要做非洲的征服者。他的斗兽精神再次出现了。

  他不顾来自德意双方最高当局的反对和自己的兵力极为有限的客观事实,断然向英军发起进攻。3月31日,隆美尔攻陷了利比亚北部重要港口卜雷加,4月2日占领了利比亚北部重要城市阿杰达比亚。非洲军团继续向东追击撤退中的英军,一直深入昔兰尼加并攻占了班加西。原来认为德意方面不会发动大规模进攻的韦维尔慌忙下令英军全线撤退,以免剩余的部队遭到歼灭性打击。4月3日,英军放弃了昔兰尼加首府班加西,并在撤退时炸毁了所缴获的4000吨意大利炸药,使该城陷入一片火海。

  4 月4日,隆美尔的部队分路继续前进。此时,澳大利亚第9师正撤向滨海的德尔纳,英第二装甲师还滞留在迈基利和姆苏斯之间的地域。隆美尔令第5装甲师加速挺进迈基利,而较小的一部兵力前往姆苏斯,分别实施平行追击。他又派第8机枪营攻占德尔纳,切断迈基利和姆苏斯之间的道路,封锁巴尔比亚大道。4月8日,迈基利被施特莱彻的5装甲师攻克,英第二装甲师和印度第3装甲旅被全歼,包括师长、旅长在内的3000英军被俘。同日,第8机枪营等部也攻克了德尔纳,英军司令尼姆及前任奥康纳等英军高级指挥官成了阶下囚。至此,隆美尔在不到两个月内就扭转了北非战局,占领了除托卜鲁克外的整个昔兰尼加地区,在沙漠上扬起了隆美尔式的旋风。攻占迈基利后,隆美尔就命令部队:不许休息,不得打扫战场,全速向托卜鲁克要塞挺进。4月13日,隆美尔的部队向南绕过港口要塞托布鲁克攻克巴迪亚,接着又于4月15日占领了埃及西部边境上第一个城市萨鲁姆。隆美尔的进攻迫使英军及其盟军退守到了托布鲁克要塞内。

  此时的敌人和朋友都因为他狡猾的战术而称他为“沙漠之狐”。

  目标是托卜鲁克

  托卜鲁克是昔兰尼加最具战略意义的港湾,对德军来说,托卜鲁克是良好的补给基地。对英军来说,托卜鲁克是通往埃及的要塞。英德双方,志在必得。英中东军总司令韦维尔决定坚守托卜鲁克。该要塞的防御工事是意军构筑的,十分坚固。驻守在这里的英军共计6个步兵旅,4个炮兵团、2个反坦克团,共36000人。

  1941年4月11日,隆美尔包围托卜鲁克并发起进攻。但因为隆美尔兵力不及英军一半,至5月9日,他仍然被挡在了坚固的托卜鲁克要塞面前。

  与希特勒不同,丘吉尔把“北非侧翼阵地”看得几乎与大英帝国本土一样重要。当英军被赶出昔兰尼加后,不顾本土部队装备不足的事实,断然决定增兵北非。

  5 月12日,得到增援的韦维尔在丘吉尔敦促下,决定对隆美尔发动大规模的反攻,行动代号为“战斧作战”。丘吉尔对该计划的目标是雄心勃勃的:一是要在北非取得一场“决定全局”的胜利,二是要消灭隆美尔的部队。而韦维尔则比较谨慎,他只希望这次进攻“最终将敌军赶回到托卜鲁克以西”。担任这次进攻任务的是英第 13军,辖有第4印度师和第7装甲师,拥有300辆坦克,246架飞机。而隆美尔的非洲军辖有第5轻装师和第15装甲师,拥有150辆坦克,139架飞机,火炮数量也少于英军。

  隆美尔料到英军会发动反攻,在被截获的英军电讯所再次得到证实。他抓紧时间加强了萨卢姆、哈勒法亚隘口、巴迪亚的力量。

  6 月15日凌晨4点,“战斧作战”行动。英军兵分三路从利埃边境向德军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右路,英军坦克进攻哈勒法亚隘口外围阵地,遭到了隆美尔部署在这里的4门88毫米高射炮的射击,19辆进攻坦克有15辆被击毁,右路英军不得不撤退。从此英军士兵把哈勒法亚隘口称作“鬼门关”。中路,英军以一个马蒂尔式坦克团为先锋,向卡普措堡挺进,一路没有88毫米高射炮构成的“坦克陷阱”,德军37毫米反坦克炮对马蒂尔式坦克失去作用,德军第15装甲师第8坦克团在与英军坦克进行激烈的对射中也败下阵来。当日黄昏,中路英军攻占了卡普措堡。左路,英军以装备巡逻坦克的第7坦克旅打头阵,企图包抄德军的翼侧,却在哈菲德岭落入德军的“坦克陷阱”,遭受重大损失后不得不退回原阵地。

  6 月16日,隆美尔先发制人,于拂晓开始反攻。第15装甲师向卡普措堡猛烈反攻,同时让第5轻装甲师包围英军的左侧。但夺占卡普措堡的英军夜间加强了防御工事,拼命阻止德军坦克的突入。第15装甲师的进攻没有多大进展。决定性的战斗发生在南线,第5轻装甲师突破了左路英军第7坦克旅的阵地。隆美尔立即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赌注,电令第15装甲师只留下少数兵力扼守卡普措堡以北阵地,其余全部撤离卡普措堡,与第5轻装师一起插入英军侧翼,然后冲向哈勒法亚海岸。这样既可解除英军对哈勒法亚的包围,亦可切断英军整个远征军的退路。

  6 月17日凌晨6点,第5轻装师和第15装甲师分别抵达了第一个指定目标,随之击败了英第7装甲师主力。隆美尔遂敦促两个装甲师大胆迅速地向哈勒法亚攻击。德军的行动完全出乎英军的意料之外,英军高级指挥官急忙下令部队赶紧撤退。事实上占领卡普措堡的英军没等总司令部下令,便先行撤出卡普措堡。他们烧毁了辎重,扔下伤兵不顾,几乎是死里逃生。英军全线退回了埃及境内。

  丘吉尔寄予厚望的“战斧作战”以失败告终。此役英军损失969人,坦克100辆。德意军损失678人,坦克62辆,其中完全被击毁的只有12辆。

  “战斧作战”后,隆美尔被希特勒晋升为上将。他的非洲军也升格为非洲装甲兵团。韦维尔则被丘吉尔解除了职务,奥金莱克将军接替他,为英中东军总司令。

  1941 年11月18日,“十字军远征”行动。丘吉尔的计划目标是彻底打败隆美尔,将德意联军驱逐出非洲大陆。这次英军进攻隆美尔误认为是一次威力侦察,只让第 21装甲师迎敌。19日,英军攻占了西迪雷泽格机场。11月20日晚,隆美尔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于是放弃进攻托卜鲁克的计划,立即命令克鲁威尔的非洲军于21日向西迪雷泽格前进,“歼灭向托卜鲁克开进之敌”。22日,在88毫米高射炮的支援下,第21装甲师击溃了英军第4和22坦克旅,重新夺回西迪雷泽格机场。在另一翼,第15装甲师于晚间冲进英第7装甲旅阵地,大败该旅。

  23 日,双方展开了最激烈的坦克战。非洲军军长克鲁威尔将坦克排成一字长蛇阵,大炮和88毫米高射炮与之一同前进,两个步兵团则乘坐卡车紧跟在坦克后面。德军坦克、大炮、步兵一齐向英军迎面扑去,英军的炮弹和子弹呼啸着从他们头顶上掠过,坦克遭到重创后仍拼命往前冲,步兵指挥官则笔直地站在卡车上以鼓舞士气,当指挥官被击中后马上由下一级军官接替,最后仅仅是一名上尉承担了全团的指挥。英军被这种无畏的气势震撼了,士气开始低落。克鲁威尔以蛮牛式的战术最终歼灭了英军第7装甲师残部和第1南非师大部。不过他自己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损失了坦克70余辆。尽管英第30军的损失比他大得多,但英军有大量的后备可以用来恢复实力,德国人却没有。

  24 日,隆美尔决定对英第8集团军的后方发动一次猛烈奔袭,迫使英军全线溃退。隆美尔亲率非洲军主力越过利埃边境向东挺进,以切断英军的退路。此举引起了英军的恐慌,第8集团军司令坎宁汉准备下令全线撤退,但前来督战的英中东军司令奥金莱克将军却看到:“敌人在夺取局部战术主动时曾获得过暂时的成功,但战略主动权仍操在我们手中,我们正在进攻,而他们正在溃败,这种全面的主动必须不惜一切成本来保住”。他撤换了坎宁汉,任命里奇将军为第8集团军司令,指挥英军继续向西进攻。26日,英军新西兰师重新占领了西迪雷泽格机场,托卜鲁克守军也突破了封锁线。代替隆美尔在后方指挥部指挥的威斯特发尔上校在联系不上隆美尔的情况下,直接给第21装甲师发电,令该师调头向托卜鲁克开进,攻击新西兰师的后方。奥金莱克的决策挽救了第8集团军,英军的“十字军远征”结束。

  27 日,隆美尔回援后方。11月30日,重新夺回西迪雷泽格,托卜鲁克又变成了一个孤城,但隆美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2月初他向希特勒报称:已摧毁英军 814辆坦克和其他战斗车辆,击落127架飞机,俘敌9000人。德军死亡473人,受伤1680人,失踪962人。其中包括一师指挥官和16名其他军官,同时还损失了142辆坦克和大批其他装备。

  隆美尔知道英军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而他的补给状况却不断恶化。12月4日至5日晚,隆美尔忍痛放弃了对托卜鲁克长达242天的围困,有组织地将部队后撤。

  1942年1月10日,隆美尔退回了他进入北非后的出发地卜雷加港,战线暂时稳定下来。

  1941 年底至1942年初,希特勒加强了在地中海的海空力量,并从东线战场抽出战争物资。于1942年1月5日给隆美尔卸下了50多辆坦克和2000吨燃油,使非洲装甲兵团的坦克很快增加到150多辆。得到这些增援后,隆美尔悄悄进行反攻准备,他对自己计划密而不宣,意大利人和英国人都以为他准备继续撤退。

  1941年1月21日早6点,希特勒电报隆美尔,宣布他的非洲装甲兵团升格为非洲装甲集团军,并授予他橡树叶奖章。隆美尔顿觉精神大振,兴冲冲地赶往前线。

  8 点30分隆美尔发起进攻。英军遭到突然打击,匆忙应战,英第1装甲师第一次交锋中就损失半数以上坦克。25日,隆美尔攻占了姆苏斯。接着,隆美尔佯攻迈基利,将英军兵力吸引到迈基利,隆美尔却猛攻班加西。29日攻陷班加西,隆美尔缴获大批战利品,其中包括1300辆急需的卡车。英第8集团军司令里奇被迫防放弃迈基利,退往贾扎拉防线。

  以后的三个月,战线大致稳定在贾扎拉防线上。双方都在加强力量,积极准备向对方进攻。经过补充后,隆美尔拥有560辆坦克、其中230辆是意大利过时的薄皮坦克。得到加强的英军有849辆坦克,其中近400辆是新近装备的美国格兰特式坦克。此外还有420辆可派来增援的坦克。

  1942 年5月26日晚,隆美尔发布行动命令。当英军的注意力被意军吸引时,隆美尔率主力突击部队乘夜色掩护急速迂回贾扎拉防线。尽管第一天隆美尔达成了战术突然性。但隆美尔并未能如愿以偿冲到海边,从而切断贾扎拉防线上的那些师的后退。这天结束时,他离海边仍有近40公里,却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坦克。第二天,隆美尔继续北进,进展很小,损失很大。天黑时,他速战速决的企图已经失败,他只剩下150辆坦克可用了,而英军手里还有420辆。但英军并未能抓住战机将德军打垮。第8集团军司令里奇没有集结起他的装甲部队,协同打击共同目标,也没花力气打击德军的补给线。

  危急中,隆美尔用88 毫米高射炮的和反坦克炮阻止东面英军的进攻,同时组织部队向西面的西迪穆夫塔撤退,企图在英军雷阵中撕开一个缺口,恢复与从正面进攻的德意部队的联系,以便恢复一条供应自己部队给养的主要路线。激战至6月1日,隆美尔终于在贾扎拉防线上的西迪穆夫塔英军阵地上撕开了一个宽10公里的缺口,打通了与后方的联系。英国人妄图堵住这个缺口,但里奇用兵过于吝啬,只拿出一半兵力。6月5日,英军发起进攻,但进攻重心未指向德意军重兵集结地,却误入了其反坦克炮阵前,70辆坦克中有50辆被毁。鉴于英军的攻势已失去声势,隆美尔遂于当日下午发动了一次漂亮的反击,将印度第10旅、英第22坦克旅的支援群及其后面的 4个炮兵团包围起来。6月6日,隆美尔对该敌的围歼开始了,印第10旅,英军4个炮兵团被全歼,只有英第22坦克旅得以逃脱。

  接着,隆美尔于6 月10日攻占贾扎拉防线南端的比尔哈希姆,第二天从这里向北进攻。6月12日,德军两个装甲师将英第2和第4坦克旅包围。英第4坦克旅一开始就溃不成军,英第2坦克旅和赶来增援的英第22坦克旅被迫撤退。激战至黄昏,英军损失了120辆坦克。6月13日,隆美尔乘胜进攻。到6月14日,只剩70辆坦克的里奇见大势已去,被迫把英军的残余部队拖出贾扎拉防线,向埃及边界撤退。

  6 月17日,隆美尔的部队进抵托卜鲁克要塞前,该要塞曾是他1941年的“肉中刺”。这一次隆美尔的进攻计划是:首先从西南面佯攻,吸引守军兵力。主力则扫过托卜鲁克,好向是准备向利埃边界方向追击一样,然后来个回马枪,集中在要塞的东南面,借夜色完成攻击部署。果然,英军对隆美尔的回马枪毫无防备。6月 20日拂晓,在炮兵和空军的火力掩护下,德意部队从东南面向要塞发起了突然进攻。当日下午,非洲军攻占了托卜鲁克港并攻入城镇。6月21日,要塞司令克洛普率3.3万守军向隆美尔投降,隆美尔还缴获了足够3万人用上一个季度的物资和大量燃料。至此,隆美尔征服了整个昔兰尼加。

  此时,隆美尔胸中的希望之火正熊熊燃起,征服昔兰尼加不过是跨过尼罗河的跳板,他要像亚历山大帝、剀撒、拿破伦一样征服埃及。

  6月22日,51岁的隆美尔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达到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顶点。

  逆境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会战,从1942年10月23日开始,到11月4日结束。是由英军第8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进行的一场扭转北非战场不利局面的战役。战役结束后,盟军在北非战场得到了绝对的主动权。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他始终是一位谨慎、彻底的战略家。

  1942年5月,隆美尔在昔兰尼加会战结束后,乘胜追击,不到10天就前进500多公里,直抵埃及境内的阿拉曼。阿拉曼距英地中海舰队基地亚历山大港仅70英里,是屏护埃及腹地的重要战略支撑点,英军面临着被赶出北非战场的严重威胁。

  不过由于东线苏德战场上德军的损失惨重,希特勒大大压缩了对非洲军团的兵员、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的补充。另外,之间的会战,德意联军已经筋疲力尽。于是双方在这一地区形成对峙状态。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并配合盟军在其他战场的作战,1942 年8月上旬,英国首相丘吉尔任命蒙哥马利上将为第8集团军司令。至10月初,经调整补充后的英第8集团军辖有第30、第13和第10三个军,共8个步兵师、3个装甲师和4个独立旅,共计约600辆坦克、2200余门火炮和近1200架飞机。各种作战物资充足。而隆美尔自昔兰尼加会战大胜以来几乎没得到补充。经过连续数月穷追猛攻的德意军队的战斗力严重衰减,隆美尔本人也因过度操劳而引发低血压病而回国治疗,临时接替他指挥权的是德国另一位坦克专家施登姆将军。

  9 月14日,蒙哥马利在参谋长甘冈的协助下,制定出代号为"轻步"的进攻计划,计划同时进攻德意军队的两翼,主攻位置在北面,首先由利斯将军指挥的第30军发起进攻,在德军防线与布雷地带打开两条走廊,接着以拉姆斯登将军指挥的第10装甲军通过这些走廊,去消灭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在南面,进行攻击的是由霍罗克斯将军指挥第13军,其任务是诱使德意军相信英军的主攻方向在南面,掩护北面主力攻击。

  交战双方各有8 个步兵师和4个装甲师,但德意部队的兵员远远不足额。每个师仅有6000多人,隆美尔的8.2万人中有1万余人因病失去战斗力,只有约7万人可以作战。蒙哥马利的军队则多达23万人。隆美尔只有坦克540辆坦克,其中280辆是意军的老式薄皮坦克。蒙哥马利拥有坦克1440辆,其中包括美国提供的新式"谢尔曼"重型坦克300辆。德意方面在北非的作战飞机是350架,英军是1500多架,英空军和海军潜艇协同还有效地破坏着德意军的海上补给线。因此,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英军都占压倒优势。

  10 月23日晚10时,英军1000多门大炮同时向德意部队的炮兵阵地开火。20分钟后,英第8集团军第30军和第13军分别在北南两个方向发起进攻。在北面,第30军很快突破德军前哨防线向纵深推进,但到深夜,向前推进的第30军和随后跟进的第10装甲军遭到德意军队的激烈抵抗,在布雷区开辟通道的过程中,英军进展十分缓慢,伤亡也大。在南面,第13军的进展也不理想,进攻部队陷入地雷场中,到24日仍无法达到突破的目的。

  25 日晚,隆美尔重回北非战场,他迅速判断出蒙哥马利的主攻方向在北面,遂于27日变更兵力部署,企图以坦克突击集团击溃英军的主要突击集团,于是双方都把自己的全部坦克力量集中在北翼。10月28日下午,英军出动大批飞机,对位于进攻出发地域的德意军坦克实施了密集的火力突击,破坏了德意军准备实施的反突击。但英军仍然进展缓慢,蒙哥马利命令暂停主要方向上的进攻,部队进行短时间的休息和调整补充。

  11 月2日,英军在优势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的支援下再次发起进攻。但主要方向上的行动仍然很缓慢,而在主突方向南侧的印军步兵第4师则发展较快,突破了德意军的防御。蒙哥马利见此情况,随即将两个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从突破地段投入交战。在向纵深和两翼扩大战果的同时,以主力从侧后迂回德意军的北翼,以切断其退路。

  面对此种被合围的威胁,隆美尔下令开始撤退。他令装甲部队坚守到第二天早晨,以给步兵赢得脱身的机会。夜间,步兵师开始边打边撤出防线。11 月3日晨,隆美尔请示希特勒,要求给予他"完全的行动自由权",但希特勒对他的答复是:"站住不动,不准后退一步,对于你的部队,你应该告诉他们不成功便成仁。"于是,隆美尔只得违心地下令部队暂停撤退,并派副官回国面见希特勒述说实情,请求元首撤消那道灾难性的命令。11月4日下午3点,英军在德意军队的防线上打开了一道20多公里宽的缺口,意第20军全军覆没。隆美尔不再等希特勒收回成命,冒着被送上军事法庭的危险,断然下令撤退。晚上8点50分,希特勒终于同意撤退。就这样,隆美尔率德意部队开始了艰难的撤退。此时的隆美尔手中既无预备队,又缺乏燃料。然而,蒙哥马利没能及时察觉隆美尔的撤退行动,察觉后又用兵过于谨慎,没有抓住最有利的追击时机,使隆美尔的溃退之军摆脱了被全歼的恶运。11月9日,隆美尔终于带着德非洲军的两个装甲师、一个轻装师和一个步兵师的部分部队撤出埃及,退回到利比亚境内。

  至此,阿拉曼会战结束,德意联军阵亡万余人,伤15000人,被俘30000多人,共计损失55000多人,坦克300余辆,火炮约1000门。英军伤亡13500人,损失坦克500多辆。此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隆美尔在到达北非并取得胜利后,就将希特勒的叮嘱抛之脑后。在战争的初期,隆美尔指挥他的部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战线,但最终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

  希特勒的主要战场放在东线,对苏联的战场上。隆美尔作为出色的战术家,却犯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战略失误。这也成为他最终失败的原因所在。

  不管怎样,经过阿拉曼战役后,在北非的德意联军再也不能扭转局势了。

  接下来的,就是“火炬”行动了。

  狐狸黯然离北非

  1942年7月,英美首脑决定实施进攻北非的“火炬”行动计划,并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火炬”行动的盟国远征军总司令。

  当阿拉曼战役结束后,“火炬”行动正式展开。1942 年11月8日,10余万美英联军分乘664艘军舰和运输船分别在阿尔及尔、奥兰和卡萨布兰卡登陆。联军仅仅受到了法国人的轻微抵抗。11月11日,正在北非视察的法军总司令、海军上将达尔朗宣布脱离维希政府,命令法军停火,并加入联军。盟军登陆成功后,英第1集团军和美第2军即继续向东推进,以攻占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

  1942年10月10日,德军抢占了突尼斯。12月9日,希特勒将在突尼斯的德意部队编为第5装甲集团军,并任命阿尼姆上将为司令。通过不断的增援,第5集团军逐渐扩大到辖德军2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步兵师和2个步兵师及3个意大利步兵师的规模。阿尼姆在突尼斯的北部山地建立了一条防线,并逐渐向南推进,以对抗英第1集团军和美第2军的推进。

  12月26日,在阿拉曼会战中失利的隆美尔率非洲装甲集团军的7.8万人(其中德军3万人)和130多辆坦克撤退到利比亚与突尼斯南部交界的马雷特防线,靠近了阿尼姆的部队。

  希特勒命令隆美尔在巩固了新阵地之后,即回国治病。他的非洲装甲集团军也更名为意大利第1集团军,由意大利的梅塞元帅任司令。

  1943 年1月14日,英美首脑在卡萨布兰卡会晤,决定在北非战场设立战区,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任总司令,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为副总司令。北非盟军整编为第 18集团军群,下辖安德森指挥的英第1集团军、蒙哥马利指挥的英第8集团军、弗雷登道尔指挥的美第2军和部分法军。亚历山大任集团军群司令,统一指挥盟军在北非的全部地面部队。

  3月20日,蒙哥马利指挥英第8集团军进攻马雷特防线,巴顿指挥的美第2军也于3天前从西南进攻马雷特防线的后方。

  3月26日,梅塞被迫率意大利第1集团军从马雷特防线向北撤退。

  4月6日,蒙哥马利突破加贝斯隘口,并于4月8日与从加夫萨东进的巴顿会师。4月10日,英第8集团军又占领了斯法克斯。到4月中旬,盟军完成了对德意军的合围。

  阿尼姆率非洲装甲集团群共14个师20多万人退守突尼斯北部,他的3个装甲师仅剩下120余辆坦克,作战物资异常匮乏,没有补给。而亚历山大的第18集团军群共有20个师30万人的部队,拥有1400辆坦克和1000多门火炮。制空和制海权也掌握在盟军手中。

  4 月16日,亚历山大下达了代号为“铁匠”的总攻令,部队沿整个弧行战线强攻退守的德意部队。安德森的英第1集团军担任主攻,突入敌军的中央防线,直取突尼斯城;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在南面,对敌军左翼发动攻击;布莱德雷的美第2军在北面,打击敌军右翼,以夺取比塞大港为目标;法第19军在蒙哥马利左侧和安德森右侧伺机参加攻击而扩大战果。

  4 月19日下午9时30分,蒙哥马利首先在南面发动攻击。4月22日,安德森指挥英第1集团军在中央战线发起主攻,阿尼姆集中其装甲兵力的大部分来进行激烈抵抗,英第1集团军进展缓慢。亚历山大遂从蒙哥马利那里调来第7装甲师、第4印度步兵师和201警卫旅给安德森,以增强英第1集团军的打击兵力。

  5月6日,英第1集团军全力猛攻,德意部队向后溃退。同时,在美第2军的不断压迫下,北面的德意军防线也开始向内凹入。5月7日,安德森指挥的英第1集团军攻入了突尼斯城,接着不久,布莱德雷指挥的美第2军也攻占了比塞大港。德军在英美联军的攻击下,完全崩溃了。

  5月13日,阿尼姆上将和梅塞元帅相继向盟军投降,约10万德军、15万意军被俘,只有633人从海上逃走。突尼斯会战以盟军的胜利而结束了。

  经过2年零8个月的拉锯战,北非战争至此终告结束。盟军在北非的胜利,使地中海航道从此畅通,为下一步通过西西里岛重返欧洲创造了条件。

  而早在1943年的2月2日,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的结束,德军在东线战场上也开始了溃败。希特勒不得不将战略进攻并为了战略防御、战略退却了。

  1943年7月10日,英美军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