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上)
- 2016-07-22 12:21
-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郑成功(1624~1662年),乳名福松,又名森,字明俨,号大木,明末清初南安石井人。1624年古历7月14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松浦郡千里滨。
身世
据明·《郑氏族谱》:“(石井郑氏)十二世,飞黄公(郑芝龙)第一子,讳森,字明俨,”“邑庠生,加例入国子监太学,应袭锦衣卫副。娶董氏。”
明·天启三年(1623年),南安县石井人郑芝龙(参见《泉州人名录·郑芝龙》)为其母舅黄程押送货物到日本长崎,留日经商,娶日本肥前平戶河內浦千里滨(即今长崎县松浦郡千里滨)平戶侯之家臣田川某之女田川氏(参见《泉州人名录·田川氏》)为妻。成婚翌年,以明·天启四年(1624年),岁在甲子古历七月十四日辰時,田川氏出遊千里滨(平戶市街西南,约离平戶一里半之一個海峽),拾文贝,俄将分娩,未及回家,乃依滨內一块平坦巨石以诞(后来称为诞儿石),名福松,是為郑成功。诞生之夜,万火齐明。
郑成功诞生之所,早已视为东瀛胜迹。诗僧苏曼殊,东遊过平戶千里滨郑成功诞生地时,有詩云:
“行人遥指郑公石,沙白松青青照边。
极月神州余子画,袈裘和泪伏碑前。”
福松(成功)六岁(1629年)已就学,在书塾,因其聪慧活泼,才思敏捷,甚得师友顾爱。比邻有剑道大家花房氏,福松每趋庭瞻仰花房氏之授艺,花房独伟視之,以其穎异过人,而教之学剑,且尝于花房宅畔手植椎树一株,至今犹存,且已盘根错节,成为参天巨木。日本人推为“松浦心月”佳胜之一。
郑芝龙因征讨海盜有功,擢升福建都督。郑芝龙既威震八闽,颇有思念滞留日本之妻儿。是时日本方领锁国令,禁止人口出境,郑芝龙屡派員迎归田川氏母子未果。郑芝龙始則威胁,既而败之,明·崇祯三年(1630年)十月始得迎福松(7岁)归晋江安平。福松风仪俊秀,俶谠有志,芝龙喜之,改名曰森。郑森夜必东向望其母,咨嗟太息。诸叔兄弟輩,以异国初归,数窘焉;其叔父郑芝彪(後名改郑鴻逵)每抚弄郑森曰:“此吾家之千里驹也。”
郑森回国后,“延师授学”,师承曾其五恩就读。性聪慧,读书穎悟,8岁通晓四书五经,10岁能写八股文。
郑森11岁,读书私塾,12岁即通读《春秋》、《左传》。课文,偶以《小学》“酒扫应对进退”为题,森文思敏捷,束股有云:“汤武之征诛,一酒扫也;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师为惊奇,称叹不已。于其读书,不重章句之摧敲,而专心于春秋及孫吳兵法。制艺之外,则舞剑驰射。斯时有识之士,对郑森之观感,皆异口同声赞许,预料必成大器,非科甲中人。
少年时代曾赋《登高》 诗云:
“只有天在上,而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郑森15岁,补弟子員,入南安县学为廪生,试列高等,遂食餼(受奖学金待遇)。有金陵术士見而惊曰:“此奇男子,骨相非凡,命世雄才,非科甲者。”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郑森21岁,以榜首进南京国子监太学。所作文章立意深远,词藻华丽典雅,且常于学余之际舞剑学射。郑芝龙喜出望外,想利用手中权势 ,为儿子买个状元来当,以便将来官运亨通。郑森知道后又气又羞说:“为国为民做事,要靠真正的本领,我不做欺世盗名的事!” 在南京,郑森执弟子礼于华亭徐享远与虞山鸿儒钱谦益。曾写《游桃源洞》五言古诗二首,谦益看了评:“声调清越,不染俗气。少年得此,诚天才也。”钱谦益见他才华横溢,极为赏识,视为旷世人才,赞叹说:“此人英物,非人所比。”并根据孟子云:“为巨室则必使师求大木”,号之曰“大木”,寓“大木寄危厦”之意。给事瞿式耜也评批:“桃源上首,曲折写来,如入画图,一结尤清绝。次首瞻瞩极高,他日必为伟器,可为吾师得人庆。”
又如裘毓鏖《清代轶闻》载:“明季郑成功氏,汉族中一奇男子也。近有人见其手书诗一律,诗字皆佳绝,良稀世之宝也。其诗曰:‘破屋荒畦趁水湾,行人渐少鸟声闲。偶迷沙路曾来处,始踏苔岩常望山。椎户秋深知露冷,僧扉昼静任云关。霜林犹爱新红好,更入风泉乱壑间。’ 嗟乎,英雄所留剩之遗迹,一鳞一爪无不可珍。况其发自性灵,而形诸声律,见于文字者乎 !”
1644年,适逢神州震荡,天下大乱。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农民军破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中原,清·攝政王多尔袞入北京之後,反客為主,以狂风扫落叶之勢,未至一年,席捲明朝半壁山河。
明·马士英、史可法等遺臣,拥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1645年改元弘光,是为南明, 以史可法晉師江北。八月,郑芝龙与郑鴻逵原任总兵,加封安南伯及靖魯伯。
郑森目睹明廷昏庸腐败,官员花天酒地,谋取私利,极为痛心。他撰写了一对自勉联:
“养心莫善寡欲,至爱无如读书。”
反清
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
郑森由南京回福建。清将克西安移师东下,四月破揚州,史可法战死。
五月二十四日,清兵入南京,始下薙髮令。福王為清兵所執遇害,弘光政权覆灭。
郑鸿逵、郑彩自京口退至杭州,迎唐王朱聿键入闽。
南明·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
闰六月,福建巡抚张肯堂、巡按御史吴春枝、礼部尚书黃道周,与郑芝龙、郑鸿逵等,擁立唐王称帝于福州,建号隆武。郑芝龙受封平虏侯、旋晋平国公,三弟鴻逵(原名芝彪)封定西侯,旋进定国公(二弟芝虎前已战死),四弟芝豹(小字莽二)封澄济伯,侄儿郑彩亦封永胜伯,郑家官居極品。
明末,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相继在南安石井建立造船坊,营造军、商两用船,年造三五艘,修数十艘。
八月十四日,隆武帝诏赐,晋平国公郑芝龙加太師,引郑森陛见。隆武帝问之:“江山危矣!你何从我乎?”郑森引用岳飞的话即口答曰:“文不贪财,武不怕死,江山可保矣。”帝見郑森气宇非凡,言语明朗,奇之,抚其背曰:“惜无女配卿,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赐国姓朱,改名成功,寻封忠孝伯,拜御营中軍都督,赐尚方剑,仪同驸马都尉。自是,世称其为“国姓爷”,時郑成功22岁。
十月,消息传至日本,平戶侯闻郑芝龙富貴显赫,位极人臣,将郑成功母翁氏(日本作田川氏),由日本长崎送归福建晋江县安平镇。郑成功接母亲田川氏回国之后,写五言绝句给留居日本的胞弟左卫门(原件现珍藏于日本):
“礼乐衣冠第,文章孔孟家。
南山开寿域,东海酿流霞。”
[潘受《海外庐诗集》有台湾杂诗七绝一首,题为《郑氏墨迹》。自注云:“赤嵌楼悬郑成功手书中堂一幅,有章草意,略近晚明倪黄风格。末句为‘东海酿流霞’。”其诗云:“礼乐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开寿域,东海酿流霞。”据载,此诗写于隆武时,品味其诗,应属未焚青衣之前的作品。]
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
局势危急。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封郑成功为忠孝伯,赐尚方剑,挂招讨大将军印,委其镇守闽赣界上大定、大安等关。郑芝龙竟怀二心,与洪承畴暗通书信,有叛意降清。郑成功与父亲不同,态度谦恭,心地光明,自任职以来,凡事以国家为重,为朝廷出力。
正月,清兵攻江西建昌,守将郑彩逃走,郑成功奉敕领精兵二千驰援,又出大定关。
三月,郑彩被革职,部众溃散,郑成功奉诏出兵分水关招安,並图收复江西。后来铭山告急,郑成功奉命会各镇兵赴救。一日,郑成功见帝独坐,愁眉不展,進见奏曰:“陛下郁郁不乐,得毋以臣父有貳心乎?臣爱国厚恩,义无反顾,愿以一死报陛下。”复向帝奏陳治兵、筹餉、精政三事,不禁为之落泪。
六月,清兵入閩,郑芝龙兄弟拥兵不進,郑成功镇仙霞关,郑芝龙不给軍粮,士兵逃散,郑成功不得已引回泉州,回安平探母。
八月,清兵陷仙霞关。
九月十九日,清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统兵长驱直下,占领福州。隆武帝奔汀州,被执,后绝食死于福京。
同月,博洛遣泉州绅士郭必昌持书往安平招抚郑芝龙,许以闽粤总督。
郑芝龙既得贝勒书,決意降清,郑成功哭谏不从,继之牽衣以泣曰“夫虎不可离山,鱼不可脫渊;离山则失其威武,脫渊则登时困杀,告父当三思而行。”郑芝龙终不听。郑成功出,遇叔郑鴻逵,告以始末,郑鴻逵壮之,郑成功遂密带一旅遁金門。
十一月,郑芝龙将往福州,差往金門,寻郑成功同行,弗从,上书,有云:“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貳。今吾父不听儿言,倘有不测之禍,儿祇有缟素而已。”郑芝龙見之,长叹曰:“他日为清之患者,必成功也。”
十一月十五日,郑芝龙不顾郑成功苦谏,北上福州降清。贝勒拔砦挟持郑芝龙上京,授精骑呢哈番。清兵乃疾取兴化、漳、泉。
十一月三十日,清·固山韩岱率兵進劫安平,郑芝龙弟郑芝豹、郑芝鹏“敛其众,挈家资、子女于巨舰,弃城泊外海”。清兵烧杀奸淫,安平镇十室九空,鸡犬不宁。翁夫人(田川氏)未及逃出,恐受辱,乃“拔剑破腹而死”(时十一月三十日己时,享年四十五)。郑成功在浯屿闻讯急挥师救援。清军见“船只塞海”,即弃城退回泉州。
郑成功父郑芝龙被满酋诱执,迫郑成功降。成功不肯屈节污身,赋诗云:
“天以艰危付吾俦,一心一德赋同仇。
最怜忠孝两难尽,每忆庭闱涕泗流。”
自注云:“太师(郑芝龙)为满酋诱执,迫成功降。再四思量, 终无两全之美。痛愤儿不欲生,惟有血战,直渡黄龙痛饮,或可迎归终养耳。屈节污身不为也。”
郑成功憤父降敌,痛母慘死,国破家亡,乃決意投筆从戎,赴南安丰州孔庙,焚儒衣青巾,祭曰:“昔为儒子,今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谨谢儒服,唯先师昭鉴之!”长揖而去。
十二月,郑成功遂率领陳輝、张進、陳霸、洪旭等愿从者九十余人,乘兩舰入海,树“杀父报国”义旗,于烈屿誓师,谋匡复。郑鸿逵、郑彩亦各率所部入海抗清。
郑成功起兵后,会从者仅三数百人,饷械两缺,部旅单弱。“时金门乃叔父定国公鸿逵所据;厦门为建国公郑彩同弟定远侯郑联所据;其上海坛、南日、南北二加、舟山等离岛,悉系鲁王遣闽安侯周瑞、平彝侯周鹤芝、定西侯张名振、阮美等分守;其下诸岛如铜山系朱寿所据;南澳系忠勇侯陈霸所据;惟安平块土,莫能展其所为。”
南明·永历元年(隆武三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
郑成功自称“招讨大将军”,“募兵措饷 ”、“修船练兵”。
四月二十四日,郑成功部将林顺于晋江永宁一带招兵。清·固山韩岱闻报突袭永宁,乡民死难者2400余人。尚有逃于水关沟者,恰逢暴雨,水涨入沟,淹死甚众。
郑成功又募兵南澳,得数千人,据鼓浪屿训练;委黃愷措餉於安平镇。识者知其可与有为,郑芝龙旧将咸归心焉。沿海农民、渔民、水手和不愿随郑芝龙降清的将士纷纷投奔郑成功。不多时,郑成功便组成一支兵卒10万余、战船500艘的声势浩大的军队。郑成功封洪政、陈辉为左右先锋,杨才、张进为观丁镇,郭泰、余寬为左右镇,林习山为楼船镇,柯震枢、杨朝为参軍,杜辉为总协理。
郑成功以金、厦为基地,率军频频出击,转战闽、粤、浙沿海各州县。
七月,郑成功与建国公郑彩、定远侯郑联攻海澄,札祖山头。数日清援兵至,洪政中流矢死,乃引还。
八月,郑成功与定国公郑鴻逵合攻泉州,敗清·提督赵国祚于桃花山,追至城下,围泉州月余不克;寻清·漳州守将率师來援,乃解圍分别退回安平和金门。海澄甘辉、南安施琅(参见《泉州人名录·施琅》)投郑成功帐下。
11月18日,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立桂王朱由榔稱帝於肇慶,改丁亥为永历元年;大学士苏观生亦立聿傲为监国于广州;李成栋袭广州,聿傲死。
南明·永历二年(清·順治五年,1648年):
三月,郑成功攻同安,战于店头山,清·守将廉郎弃城遁。五月起围攻泉州至七十日,九月清·总督陳锦率师来救,乃退。 八月十六日,清兵攻占同安县城,郑成功部在城内巷战力拼,双方死伤甚众。清兵占领同安后,民众被杀5万多人。
郑成功退兵后,逋臣林察、般海来求见,始知永历帝即位,不禁用手加额欢呼曰:“明室有主。”郑成功立遣光祿寺卿陳士京、中书舍人江于灿、黃子高等赴肇庆,奉表朝永历帝。
十月,永历帝遣使封郑成功為威远侯;郑成功从此奉永历正朔。
郑成功致书日本求援,不报。
南明·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1649年):
正月,郑成功募兵于铜山;郑鸿逵复泉州。
四月,清廷调马得功充泉州总兵官。
六月,郑成功派遣施琅等攻漳浦,守將王起凤降;下云霄,活捉清将姚国泰;转攻诏安,移屯分水关。郑成功北联张名振,南下潮洲暨所属各县,向广東發展,以吞并“不清不明”的地方豪强武装为目标,广东揭阳、澄海等县纷纷归附。用郑成功自己的话说,即:“于己丑岁(1649年)亦已扬帆入粤,屯田数载矣”。
七月,永历帝晋封郑成功为延平公(一说广平公)。
十一月,郑成功入南阳,進剿许隆諸賊,克达濛、青林、霞美、新墟等寨。在群龙无首、门户分立的情况下,郑成功的力量较为弱小,尚未能引起清廷的重视。
南明· 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
三月,清军大举南进,广东告急,永历帝诏令郑成功、李定国带兵入粤勤王。郑成功进师潮阳,破平和。
六月,郑成功转失云霄、诏安,乃回师潮阳。
八月,郑成功由粤东挥师返闽,以计杀其兄郑联,又招徕郑彩余部,夺占厦门、金门,屯驻小金门、大金门和厦门等地,从此,金、厦便成为郑成功抗清基地。
郑成功亲历厦门各要口视察,筑寨堡,拨将镇守;联合各路抗清义军,壮大军事力量,在厦门扩充、整编军队。他把陆军分为72镇,水师分为20镇;并建立“五军”制,各路军均分中、左、右、前、后五军,军下设镇,每镇辖兵1200人。又设局督造兵器,装备部队。平时,郑成功尤重水师训练,他辖下的水师“舳舻阵列,进退以法,将士在惊涛骇浪中,无异平地,跳踯上下,矫捷如飞”。 为解决给养,他还进一步发展海上贸易。同时,派遣洪政招安铜山、南澳、闽安诸島,分所属为左右前后五軍,自领中軍,以冯澄世為参谋,纵橫東南海上,结成海上长城。
当时,清将孔有德破桂林,尚可喜亦破广州。永历帝由肇庆出走南宁。
十一月,郑成功闻桂林警,奉诏入援,派遣郑芝莞守厦门,自率诸镇南下勤王。恐厦门兵力單薄,命郑鴻逵回师镇守。
南明·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
正月,郑成功攻下南海城。
三月,清·福建巡抚张学圣乘郑成功赴粤勤王,厦门一带兵力空虚之际,与泉州总兵马得功、漳州总兵王邦俊,统兵袭厦门。守将郑芝莞不战而逃,清军轻取厦门,抢掠大量财帛米粟而去。
四月,郑成功闻报率兵回援,清兵已被郑鴻逵攻退去两日,郑鴻逵私纵犯厦叛将马得功。郑成功增筑炮台,劲旅防守,无私赏罚,重振兵势。议厦门一役功罪,郑成功朝服冠带,捧出隆武帝所赐尚方剑,将叔父郑芝莞斬首示众,禁诸将不准赴郑鴻逵衙署,迫郑鸿逵交出金门水师。赏施琅、陳燻。郑成功大义灭亲,赏罰分明,軍威大振,部众达4万人,整编为左、右、前、后、中五军,自为中军。至是完成了郑芝龙旧部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始转而全力对清。
五月,施琅軍校犯令将杀,郑成功止之,施琅不从,郑成功遂欲杀施琅,施琅以郑成功自毀其法,降清为水师提督(参见《泉州热点人物·施琅》)。
清·福临始亲政,追尊多尔袞为义皇帝,庙号咸宗;未几以僣逆罪论,撤庙享,夺袭爵。永历帝封孙可望为秦王,李定国为西宁王,刘文秀为南康王。孙可望遣兵迎驾于南宁,见走广南。清兵攻四明山寨,王翊死,续攻舟山,魯王与张名振率师攻吳淞,舟山陷,魯王走厦门依郑成功,郑成功待以宗人府宗正之礼。清诏济尔哈朗班师,以尚可喜镇广東,孔有德镇广西,两广州县次第陷落。
五月,郑成功率军于漳浦、海澄磁灶两败清·漳州总兵王邦俊。
九至十一月,于同安小盈岭击败福建陆路提督杨名高援军。並遣使通日本,日本以铜、铅相援。又有海澄人黃梧、黃兴来投,郑成功授以中权镇将。
十二月,郑成功平漳浦,攻诏安、平和两县。同月,郑成功接受参军冯澄世关于“修书与日本通商,下贩吕宋、暹罗、交趾等国”的建议,以晋江县安平为主要贸易港口,通贸日本等国。
南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1652年):
正月,郑成功攻入海澄、石码。
二月,败陈锦,取长泰、平和、诏安皆下。
四月,進攻漳州,清·总督陳锦赴援,战于江東桥,陳锦败退同安。庫成栋弒其主陳锦來投,郑成功曰:“仆隶之人,而皆戕其主,天下无刑也。”赏其功而终诛之。遂围漳州城达六閱月,食尽,人相食,尸体枕藉,軍民饿死达七十三万人。同安周全斌来投郑成功,貢陳战守之道。
五月,清·水师犯厦门,郑成功令陈辉督水师迎战,两军遇于崇武,清军战败,弃船登岸逃跑。
九月,清·固山额真(都统)金砺率领万余骑兵驻扎泉州。
十月,金砺会同福建提督杨名高援漳州解围,兵至,郑成功战屡败,退保海澄。
十一月,据传,郑成功大军进驻石码,与诸将登晏海楼观潮,并议军事。晏海楼在石码东南龙海桥畔,东通大海,海潮来时,波涛澎湃,称为奇观。郑成功赋《晏海楼观潮》诗,这首诗在龙海石码一带广为流传。诗云:
“神州鼎沸横胡虏,禽兽衣冠痛伪朝。
十万健儿天讨至,雄心激似大江潮。”
南明·永历七年(清·顺治十年,1653年):
三月,魯王自去监国号,离厦遊於各島间。
五月,清将固山金砺率师攻围海澄,郑成功身当矢石,战況惨烈,城破百余丈,积尸填河,清兵大敗而退。
六月,郑成功遣使疏陳克敌情形,永历帝晋郑成功为漳国公,封延平王,郑成功上表谦辞,奏请封海澄破敌诸镇将,並筑海澄城,巩固据点。
七月,永历帝派遣漳平伯周金汤及太监刘国柱敕印至,郑成功勉受之。张名振请郑成功之师,暨张煌言、陈辉等率战船百艘北上,与清兵战于崇明之平阳沙,于舟山击败清军,恢复浙直州县。
南明·永历八年(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
清封郑芝龙為同安侯。郑成功已奠定战斗基础。
清廷遣定远大将军世子济度、多罗贝勒巴尔处浑、固山贝子吴达海、固山额真噶达浑,进剿福建,剿抚兼施。
二月,清廷命郑芝龙派其家人李德與郑、賈二位使臣送海澄公敕印入閩,招郑成功降,並有福建总督刘清泰附书,保其安全。且派遣其弟郑世忠持郑芝龙书劝之;郑芝豹、郑彩、联皆降清,唯郑成功不受。成功反复以清朝“有始无终”,“待降人多无结局”为言,坚持必有三省方就和。郑成功对李德曰:“我不能献魯王,更不能辜負大明。”此是第一次劝降。
八月,清朝特遣內院学士叶成格、理事官阿山等人携带诏书,敕命入閩,再行招抚,并由郑芝龙派郑成功之弟郑渡、郑荫同来劝降。
九月,郑成功派人迎接清使于安平,並令水陆軍将列营数十里,兵埋伏险要,自领各参軍往見。郑成功见使臣,请其谙诏。清使回:“尔等既无薙发者,不为清臣,不能出诏。”清使提出让漳、泉、潮、惠四府划分郑成功安屯兵将为招抚条件,郑成功则要三省地方,双方僵持不下,谈判破裂。清使遂回泉州。郑成功冷笑曰:“忽来忽去,吾料之已熟。”
郑渡哭劝郑成功接受招抚,否则父亲及家人性命难保。郑成功乃上书其父亲,言表拒未投降之因:“吾父往见贝勒之时,已入穀中,其得全至今者,亦大幸也。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两全之局耳。”並致书与其弟渡,尝云:“兄之坚貞自持,不特利害不能动其心,即斧刃加吾颈,亦不能移吾志。何则?決之已早而筹之已熟矣。”不从清使覆命,清廷怒囚郑芝龙于高牆、郑芝豹于宁古塔。此为第二次劝降。
十一月,郑成功派遣效用官林云璿奉表行在勤王,並派輔明侯林察、闽安侯周瑞、戎旗镇王秀奇、左先锋苏茂等,统率五镇营兵,战舰百余艘,护送南下,会西宁王李定国並力勤王破敌。
十二月,郑成功率部攻漳州,守将刘国轩献城归降,漳属十邑俱下;又转攻泉属,同安、南安、惠安各县望风迎降。郑成功乘机登岸措餉,大扰福州、兴化等郡。
南明·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
正月,郑成功攻下仙遊县,福州省城惊恐。
二月,以占领土地日大,健全政权机构,在中左所设吏、户、礼、兵、刑、工六官分理庶政,並设儲贤館、育胄館、察言司、宾客司、印局、軍器局等分办政务,并以大规模海上贸易养兵自给。
三月,改中左所(厦门)为思明州。为适应作战需要,郑成功再次整编军队,分镇统制,编陆军为72镇,水师为20镇,创新操法,训练军队。又迎魯王、卢溪王、宁靜王等归金門,並礼待避地遺臣。凡国軍大事,向諸王请教之;有时封拜亦而此稽首,望永历帝抗手焚疏。忠心所在,沿海士民讴歌,称为恢复之师。
三月,清廷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3万满汉兵入闽,攻伐郑成功。
四月,郑鸿逵拆晋江安平城墙石料修筑东石、大盈、前埔等要塞以及白沙城,作为郑成功退守金门、厦门的前垒。
五月,拜定西侯张名振為元帅,以部将陳輝、洪旭、陳六御等为副帅,统其二十四镇入长江,攻崇明。
六月, 清廷又增兵入闽,前锋进逼安平。郑成功令安平、漳州、惠安、南安、同安各县队伍,退守金门、厦门与海澄。撤退时,将安平眷属和家资尽移往金门,毁府第,坠镇城,并令部将黄昭拨船接应当地“愿相从者”,“悉渡金、厦两岛居住”。 同时,大演水师,遣黃廷、张万礼南下抵禦清兵,甘輝、王秀奇北上接应陳六御等。
八月,黃廷破揭阳城,進攻澄海、普宁。
九月,清·貝子王统大軍入闽,攻复泉属各县,进驻泉州,並由清·总督刘清泰复致书郑成功,以甜言蜜语,先以晋封郑成功为潮王诱降之,郑成功不受;最后再用清将固山之兵力威胁之,且以祖母安全打动之。郑成功笑而曰:“用以固山兵力来威胁,吾不足懼怕。”便不复書。此是第三次招降。
郑成功撤安平、漳州、惠安等地之师守厦门。清廷厉行“海禁”,规定沿海不准片帆下海。
十二月,洪旭攻入望州港。
南明·永历十年(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
正月,清将尚可喜兵窺揭阳,大将苏茂轻敌败退思明,部将黃胜、林文灿陣亡。
三月,清廷规定,凡运送粮食等物资供应郑成功者,均处斩;该地方武官缉拿不力者,皆革职严治,保甲通容不举者从死。
四月,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水师出泉州港攻思明及金门,遇风暴,郑成功部乘势进击,清军大败。清军进入安平,焚毁安平市镇及型厝、西土安、皇恩、后库等村庄。安平港再次遭到严重破坏,从此废弃闭绝近30年。
五月,以左先锋苏茂丧师揭阳,且前曾密纵施琅,诛之。
六月,郑成功督师北上,将行,留儲蓄於海澄,以左提督王秀奇统黃梧、苏明等守之,剋日解缆。既而王秀奇他调,以黃梧守之。时清·貝子以漳、泉属邑皆下,独海澄未复,百计诱降。黃梧以揭阳失利惶诛,遂挾苏明据城叛降于清,清封海澄公。黃梧因向清廷陳剿寇五策。清将韩尚豪率水师犯思明,郑成功分师左右合围迎战。飓风作,滑舰漂沉无数,大敗而退。
七月,郑成功挥师北上,任命甘辉为元帅,率水师攻福州。克闽安,逼至福州南台城下,郑成功亲临城下督战。清兵援至,乃退回闽安及罗星塔。
八月,清命宁海将軍伊尔德攻舟山,陳六御、阮骏等死难,郑成功加以优恤。
九月,筑闽安及罗星塔案域镇守,扼守闽江口。
十月,攻連江,並击退来犯铜山之清兵。
十二月,郑成功督师北上,進攻罗源、宁德等邑。清将阿格商率马步兵数千,尾后牽击。郑成功設伏诱击于护国岭,阿格商为甘輝所杀,清兵败回者仅数百骑。
清廷大震,又迫郑芝龙差家人谢表持巡抚佟岱书来宁德見郑成功,再度相劝就抚。郑成功览后,谢表劝進曰:“少主公,天下已定,徒劳无益矣。”郑成功大怒,拔剑叱止曰:“尔小子敢多言,砍尔首级。”吓得谢表魂不附体,日夜跪哭:“请替老主公打算,早日降清。”郑成功不理。待至大破清兵杀清将阿格商之后,令谢表持书还,自是抚议永绝。此为第四次招降。
郑成功任陳永华为参軍。
南明·永历十一年(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
郑成功改变取漳、泉为基业的方针,倾全力北伐南京。
二月,郑成功派遣張英率师攻福建兴化等地,取溫州,所至皆捷。
三月,定國公郑鴻逵薨。
六月,台湾荷兰长官揆一,派遣台湾通事(翻译)、南安水头人何斌(亦名何延斌,郑芝龙旧属)至厦门求通商,愿年纳餉銀五千两、箭标十万支、硫黃一千担。何斌向郑成功陳述在台华人相念之殷切,向郑成功述说了台湾人民深受殖民者的蹂躏、压榨等惨状及渴望救援之情,建议郑成功东征收复台湾,表示愿为向导。郑成功甚为嘉许之。但郑军已经作好了决策北上的准备,何斌的意见未被采纳。何斌回台后即为郑成功筹集军饷、描绘入台航道详图。
七月,郑成功率大军北上進扎涵头、浙江黄岩地方。
八月,北略黄岩、台州(府治今定海)。
九月,转攻台属太平、天台、仙居、海门等地俱下;又派遣林忠破永福县,派遣施举赴浙江、松門一带招抚渔民,謀大举,遇敌陷沒。清·福建总督李率泰乘虚占领郑军要地闽安镇(今属福州),郑成功急弃台州南下回救,闽安已失,引回思明(厦门)。为解除北伐后顾之忧,郑成功两次派兵攻破鸥汀寨,攻克粤东澄海。
冬十一月,永历帝派遣漳平伯周金汤及太监刘国柱海道賚延平王,敕晋招讨大将軍延平王成功潮王,赐姓。因南京未复,郑成功辞不敢受,仍称招讨大将軍延平王。
政权建设和海上贸易
郑成功在厦门,除了进行战争所必须的军事建设和不断地开展军事斗争外,还十分重视政权建设和经济贸易。
郑成功在厦门建立政权机构,委任吏官、户官、礼官、兵官、刑官、工官及都事、承宣、审理等官,分理政务;又设“六察官”,纠察官吏,肃清吏治。此外,还建储贤馆,招贤纳士;设育胄馆,抚育为国捐躯的文武官员子弟。
郑成功继承其父“无海即无家”的思想,建立的地方性政权基本上属于海上政权,因此积极拓展海洋空间。此举虽是明清鼎革特殊的政治环境逼出来的,军事和商业的复合服务于国内的战争,但它的前景是东亚的海洋竞争和中国海洋经济成为沿海地方社会的普遍追求。
郑芝龙在明朝东西洋贸易制度框架内实现了民间海上力量的整合,郑成功则进一步把东西洋贸易制度系统化、军事化。
他在厦门及其附近设仁、义、礼、智、信海路五行,在京师、苏杭、山东等处设金、木、水、火、土山路五行,是谓“五商”,把内地货物集中到厦门,然后转贩日本、台湾和南洋各国。又设裕国库和利民库,负责稽算东西二洋的船本利息,以及“五商”各行出入的银两。
郑成功平均每年投入海外贸易的商船约在46-50艘之间。其中,用于日本贸易约30艘,用于东南亚(今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贸易约6-10艘,从事中国→东南亚→日本→中国三角贸易约10艘。这些商船是官营的,且具有军队背景,必要时可征集参战。
郑成功海上政权虽是地域性的,但他“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马克思语),使东西洋贸易制度提升一个层次。
郑成功还鼓励散商经营海洋贸易,发给船舶国籍证明文件的“牌”,征收具有商业税、保护费性质的“饷”,把零散的海上社会群体集合在他的管理之下,形成挑战外洋的合力,这就使东西洋贸易制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荷兰人视他为南中国海的统治者,尊称他为“伟大的长官国姓爷”。
由于实行“通洋裕国”政策,厦门财货充裕,抗清斗争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北伐
南明·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
一月,永历帝册封郑成功延平郡王。郑成功表奏永历帝,请命李定国出洞庭,会师江南;同时还约鲁王部将张煌言出兵,参加北伐。
三月,郑成功调各提镇舟师回厦门,在厦门港筑演武亭,精选良将锐卒,整编大军,训练营伍,筹集粮饷,備大舉圖江南。郑成功拥兵十七万,分以五万习水战,五万习骑射,五万习步击,以万人为策应;并选壮勇者5000人编入左右武卫、虎卫亲军,戴铁面、穿铁甲,绘朱碧彪文,矢铳不能伤,专立于阵前砍马足,号称“铁人”,由左虎卫陈魁统率。
五月初七日,郑成功颁布北伐令。郑成功为严格约束部队,提高战斗力以取得民援,特颁布军纪条令:官兵除沿途取粮外,不许奸淫掳掠,不许抓夫屠畜抢夺等,违者枭首示众,将领连罪。为巩固后方,郑成功派林胜督兵南下,攻巨寇许龙,破之。
五月十三日,郑成功留黄廷、洪旭、郑泰守厦门,自统甘辉等北征,有战船千艘,甲士5万、精兵10余万、铁人8000,号称80万,自思明(厦门)出发,大举北伐。
六月,克浙江平阳、瑞安,进围温州, 沿途清军望风丧胆,纷纷投降,全浙震动。
七月初二,至舟山,遇风。
八月初,攻羊山(今浙江嵊泗西南海中大、小洋山),遇飓风覆舟,沉舟舰50艘,漂没官兵8000人,公子睿、溫,暨义阳王等溺斃。
八月十四日,郑成功拒绝返回厦门的建议,折回舟山之滃州屯驻休整,合兵部右侍郎张煌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