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嬴胡亥:亡国责任只排第四
- 2014-11-18 19:48
- 帝国的黄昏
- 作者:李蒙
- 来源:网络
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末代皇帝,是秦朝的二世皇帝嬴胡亥。秦朝始于始皇帝赢政,终于二世胡亥,一共只有两个皇帝。胡亥之后,还有一个子婴被宦官赵高拥戴为秦王,未称帝,是不能算数的。
秦始皇犯下的错误
赢政在短短10年内扫灭六国,统一天下,认为自己的尊贵已经超过了“三皇五帝”,就创造了“皇帝”这样一个新名词。他自称“始皇帝”,规定后代皇帝就“二世”、“三世”地叫下去,直到“千万世”,谁知秦朝二世而亡,只有短短15年,不能不说是个莫大的讽刺。
秦朝灭亡的原因,深究起来要追究到始皇那里。他统一六国,靠的是雄厚的国力,强大的军队,但这些以前的秦王也拥有,为何赢政能统一,而且只用了短短10年?赢政成功靠的是两个人,一是韩非,一是李斯。韩非给赢政带来了“严刑峻法”的治国纲领,但他被同乡和同学李斯害死,李斯则是韩非法家学说的执行者,帮助赢政把秦国打造成了一部战争机器。赢政就是靠这部战争机器取了天下,但后来胡亥亡国,也亡在了这部机器上。
战争机器所需要的润滑油,是在战争中不断掠夺战败国的财富和人口,只要能不断得到财宝和女人,将士们就能够忍受艰苦的征程、惨烈的战斗和严酷的刑罚。一旦战争结束,润滑油没有了,这部机器就应该停止运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让百姓休养生息,创造财富。而赢政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统一中国后,刑罚反而更严岢,统治反而更残暴,还兴起了万里长城、阿房宫、骊山陵这样的大工程,耗尽民力,终至灭亡。
赢政的第二个错误,是没有处理好接班人问题,没有使帝国安全度过“瓶颈期”。一个帝国建立之后,通常第二个皇帝是“瓶颈”。帝国建立不久,统治尚未稳固,人民的国家观念尚不牢固,而开国皇帝的威信突然消失,新皇帝得不到权臣的敬畏,又缺少治国的才干和经验,位子就坐不稳了。秦、隋、南北朝、五代十国不少王朝二世而亡,就是这个原因。
赢政心中的接班人,是他的长子扶苏,但一直未明确册立为太子。扶苏在他焚书坑儒的时候,反对他的做法,令他不满,于是被他贬到边疆,和蒙恬将军一起戍守边塞。当然,始皇赶走扶苏,还因为他的多疑性格,他是个喜欢到处巡游的人,长期不在京城的时候,扶苏老在京城里和大臣们活动,对他总是个威胁。
他的小儿子胡亥,是个浪荡公子,根本不成器,但他却很喜爱,出巡的时候总是带在身边,这为日后胡亥的篡位埋下了伏笔。赢政在用人方面,重用了宦官赵高,一个见识短浅但很有些小聪明的小人。只要赢政不死,赵高翻不起什么大浪,赢政一死,小人赵高就兴风作浪了。
至于丞相李斯,从他害死韩非来看,本来就是个心胸狭窄的人,自私的本性一旦被赵高利用,胡亥的篡位就没有什么障碍了。在秦始皇的晚年,他其实已不信任李斯,他临终前未将遗书、军令和玉玺交给李斯,而是交给了赵高,就说明在始皇心中,李斯还不如一个宦官可靠,这也是李斯最后被赵高说服的重要原因。
胡亥踢鞋
说胡亥是个浪荡公子,有这么一件事。有一次,秦始皇设宴招待群臣,让儿子们都参加。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不愿和大臣们循规蹈矩地在父亲面前喝酒,早早吃饱便借故退席。在殿门外整齐地排列着群臣的鞋子,按照秦朝的规定,大臣进入宫殿时必须将鞋子脱下放在殿门外。胡亥借着酒劲,边走边随意地将群臣的鞋子踢得横七竖八,后来宴会结束,许多大臣胡乱错穿了别人的鞋子回家,闹了一场笑话,始皇却并不介意。后来胡亥即位,就像他当初踢鞋一样把国家“踢”得乱七八糟,最后连自己的性命也搭进去了。
胡亥生活浪荡,也没有什么心机,他根本不懂政治,从来没想过要当皇帝。他能成为历史人物,还能亡国,全是托赵高的福。两人的缘分,是从秦始皇让赵高当胡亥的老师开始的。
小人赵高
赵高是个货真价实的小人。他本是赵国人,还是赵王的远房亲属。赵国灭亡后,因为和赵王的关系,他和父亲都被抄没入宫,阉割后做了宦官,而母亲则被处死。所以赵高在内心里是恨秦始皇、恨秦朝的,他把秦朝搅得乌烟瘴气、土崩瓦解,其实是在报仇呢。但他爬到高位,则靠的是聪明和机灵,还有过人的记性。
赵高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算个美男子,得到了始皇的垂青。他为人精细,善于窥测别人的心理,利用别人的弱点。秦始皇以法治国,统一了天下,尝到了法治的甜头,很喜欢懂法的人。赵高投其所好,下苦功将法律条文倒背如流,深得始皇喜欢,始皇曾经披阅公文,遇有刑律处分,稍有疑惑,赵高只要在旁边参与决定,无不如律。于是越加宠信,提拔他为中车府令,负责掌管皇帝出行和印玺的事务。他常在秦始皇左右协助处理政事,也因此得以全面接触到国家机密大事。在始皇眼里,他不过是个奴才,但他的实权其实已经超过了李斯,一人之下万人上了。
除了讨始皇喜欢,赵高还想得长远,考虑到始皇身后的接班人,想巴结巴结,将来好继续得宠。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宽仁忠厚、德才兼备,最有可能继位,赵高先去拍他的马屁。没想到扶苏内心里瞧不起宦官,不吃他那一套,让他受了冷遇。赵高转而求其次,发现始皇最宠爱的是小儿子胡亥。他想方设法笼络讨好这位娇纵无知的纨绔公子,让他吃好玩好,很快得到胡亥的欢心。始皇见了,也很高兴,干脆让赵高做胡亥的老师,教他书法、文字及狱律令法的知识。胡亥哪有心思研究什么法律﹖一切判决讼狱之事都推给赵高办理。赵高深知始皇性情,喜欢杀人打人,以此显示威严,每遇刑案总是严词罗织,铸成重罪,博得了始皇的欢心。
秦始皇放了赵高一马
赵高后来招权纳贿,舞文弄法,被秦始皇发觉,将他交付蒙恬的弟弟蒙毅审理。蒙毅猜不透秦始皇的意思,不敢徇私,于是按律定罪,当判死刑,并废除了赵高的宦籍。不料秦始皇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念赵高明断有识,办事勤敏,格外加怜,特下赦书,不仅免其一死,而且还官复原职。这件事造成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后果,它使赵高和蒙恬兄弟从此结下了仇怨。而蒙恬兄弟是扶苏最仰重的大臣,一旦扶苏继位,赵高肯定没有好果子吃,这为日后的沙丘之谋埋下了伏笔。
秦始皇死在沙丘
始皇三十六年(前221),有流星坠于东郡,化成一石,有人在上面刻着:“始皇死而地分”。估计是当时一个六国之后人,追思故国,造出流言。到了秋季,有使臣从关东来,路过华阴,忽有一人持璧相授,说:“今年祖龙当死。”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秦始皇惊慌不安,召入太卜问卦,结果是游徙最好,于是秦始皇决定出巡避凶。
第二年(前220),大队人马走到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时,秦始皇突然病危了。当时随行的有胡亥、赵高、李斯等人,由于秦始皇晚年信奉神仙之说,祈求长生不老,平生最忌讳的就是“死”字,李斯等人都不敢开口向他请示身后之事。直到秦始皇自己意识到活不过明天了,才给长子扶苏留下一封诏书,让他把军队交给蒙恬,回到咸阳参加葬礼。
沙丘距京城咸阳1000多公里,始皇生前没有明确设立太子。所以,这消息一旦传出去,很可能发生诸皇子争夺皇位的内讧,丞相李斯下令秘不发丧,迅速赶回咸阳。他一面把秦始皇的尸体安置在车中,让宦官照常坐在车上,传递批答奏章,送水送饭,一切照常。一面催促赵高,速发玺书,召扶苏回咸阳。这个秘密只有李斯、赵高、胡亥及所亲幸的宦官一共五六个人知道。赵高怕扶苏继位,蒙恬兄弟掌权,自己要倒大霉,就阴谋策划让胡亥即位,他首先去说服胡亥。
三人阴谋小集团
赵高告诉胡亥,秦始皇想让扶苏继位,胡亥觉得是理所当然,毫无野心。赵高说,现在天下大权就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李斯的手里,何不自己当皇帝,制人和受制于人,怎么可以同日而语呢?胡亥说,废掉兄长而自立,是不仁;不遵守父皇的诏命,是不孝;自己能力不够才识浅薄,勉强靠别人的力量做了皇帝,是不能。这三件都属大逆不道,天下人是不会服气的,自身也会非常危险,祖宗的神灵也不会承认保佑的。
胡亥这番话,说明他并非不懂道理,但皇帝的权力无疑是巨大的诱惑,这种诱惑没几个人可以抵抗得了。凭赵高的伶牙俐齿,再劝几句,胡亥就被说服了。
赵高说,商汤革命,周武伐纣,都杀了他们的君主,天下没有人说他们不忠;卫国国君杀掉残暴的父亲自立,没有人说他不孝,连孔子都为他书上一笔。凡是干大事的,就不能够拘泥于小节;有大德行的人,就不计较一些小的过失和责备。事贵达权,不可墨守。因小失大,必生祸患;优柔寡断,将来后悔。这番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打消了胡亥尚存的一点良心,看来赵高还是个颇为高明的心理医生。
攻下胡亥,再攻李斯,赵高也只用了两三个回合。他先说明来意后,李斯大惊失色,斥责他的话亡国乱政,大逆不道。赵高却给他摆出了理由——
1、论才能、功劳、谋略、人心、与扶苏的交情和得到他信任的程度,李斯比得过蒙恬吗﹖由此推论,一旦扶苏即位,李斯将相位不保。
2、古往今来,被罢免的丞相或功臣的富贵荣耀,从来没有能够保持两代的,他们和子孙最后都逃不掉杀头的结局。由此推论,李斯只要罢相,难逃杀身灭门之祸。
李斯被说服了,三人组成阴谋小集团,开始实施一场直接改变秦朝命运的宫廷政变。政变的主谋虽然是赵高,执行者却是李斯,因为没有他的同意,任何诏书都发布不出去,同时李斯任相多年,在国内的地位和威望都是赵高无法比肩的。
胡亥登基
赵高先是毁掉了秦始皇赐给扶苏的“玺书”,另外伪造了一道给丞相李斯的临终遗嘱,册立胡亥为太子。又以秦始皇的名义把长子扶苏和蒙恬下令赐死。
诏书传达到军中后,扶苏虽然感到震惊,但毕竟不知道父皇已死,秦朝尚法,扶苏听完使者的宣旨后,便要自裁。蒙恬急忙上前劝止,认为始皇既然派扶苏来做三十万大军的监军,本身就意味着把天下重任交付给了他,今天怎能凭着使者的一封诏书就自杀,又怎么知道这诏书不是假的呢﹖让扶苏再请示一下,弄清诏书的真假,再死也不迟。扶苏是仁孝忠厚的人,认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就稀里糊涂地拔剑自杀了。但蒙恬却坚决不肯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使臣就把他抓起来囚在狱中,然后回报胡亥、李斯、赵高。
三人听说扶苏已死,大喜,他们匆匆离开沙丘直奔咸阳。当时正值盛夏酷暑,没几天,秦始皇的尸体便腐烂发臭了。李斯和赵高怕引起众人的怀疑,就想了一个办法,下令索取鲍鱼,百官车上各载一石,以鱼腥来掩盖尸体的臭气。这样星夜兼程,赶回咸阳,立即宣布胡亥为太子,并为秦始皇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葬礼结束后,胡亥正式即位登上皇帝宝座,称为秦二世。赵高升任为郎中令,常居于宫中参与决策,李斯也保住了丞相的位子。
胡亥的杀戮
赵高得势后,便想起蒙毅曾经判过自己死刑,可以说是深仇大恨,便说动胡亥诛杀蒙恬和蒙毅。胡亥对赵高言听计从,下诏处死蒙恬和蒙毅。后来,赵高又让胡亥杀了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秦朝的几根栋梁,都让胡亥伐倒了。
杀完了蒙氏兄弟,赵高还不过瘾,对胡亥说,陛下刚即位,急须大振威力。要立威,就必须制定严酷、苛刻的刑法,使那些有罪的人彼此连坐,直至株连九族。再采取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的办法,换上一批亲信,这样,既可除去先帝的那些旧臣,又可安置陛下所亲信的人,谁不感恩戴德,忠于陛下呢?这样国家就安定了,陛下也可以高枕无忧了。胡亥的天下原本就是偷来的,做贼心虚,害怕诸公子与他争位,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杀个干净。只剩下自己一人是先皇的骨肉,就不会有人来抢帝位了。
于是在赵高的罗织诬陷下,胡亥连兴大狱。赵高将公子十二人、公主十人,旧臣近侍若干人一起拘捕,在严刑拷打之下,全部问成谋逆重罪。结果,公子十二人戮死在咸阳,公主十人则在杜邮被肢解,所有财物抄没入官,被株连者不可胜数。
公子将闾等兄弟三人,是胡亥的同母兄弟,以为哥哥会网开一面,被囚于内宫后还自认无罪,只待不久即可获释。接到将他们处死的诏书后,将闾叫屈道:“我平时出入宫廷,未尝失礼;随班廊庙,未尝失节,奉命应对,未尝失辞,怎么叫作不臣?”高呼“无罪”,痛哭流涕,最后也只有拔剑自杀。
还有一个公子高,虽未曾被拘系,自知不能幸免,本想逃走,但又怕因此株连全家,祸至灭族,只好“牺牲我一个,保住全家人”。他上书胡亥,情愿殉葬父皇。胡亥非常高兴,赐钱十万以葬。
秦始皇的子女都被杀完,所有功臣除李斯之外,也被清洗干净,一时朝堂空虚,幸存者人人自危。赵高趁机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到朝中要害位置,如弟弟赵成被任为郎中令,掌握京师和皇帝的卫队,女婿阎乐为咸阳令。其他如御史、侍中等官,也都换成了赵高的人,朝中到处都有赵高的爪牙和耳目。
感觉坐稳了宝座后,胡亥效法秦始皇,也巡游天下。南到会稽(今苏州),北到碣石(今河北昌黎北),最后从辽东(今辽宁辽阳)返回咸阳。在巡游途中,赵高建议胡亥趁机树立自己的威信,将那些不听话的官吏全部诛杀。胡亥一路下来,杀了不少地方官吏,以致于许多地方都没人敢当官了。
赵高“愚君”
赵高把持了国家大权,便开始蒙蔽胡亥。胡亥对国家大事根本不通,只想寻欢作乐,一天对赵高说:“人生在世,如同白驹过隙,现在朕既然已经君临天下,那就应该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这样终百年寿,你看可以吗?”赵高说:“天子所以称贵,就在于深居九重,高高在上,只让群臣听到他的声音,不让他们见到面孔。从前先皇在位的时间长,群臣无不敬畏,所以即使每天与群臣见面,他们也不敢胡作非为,妄进邪说。现在陛下还很年轻,又刚刚即位,对各种事情未必样样精通。如果在朝廷中现场处理政务,万一言语有误,处置失当,就在群臣面前暴露了您的弱点,这岂不有损于陛下的圣明吗﹖所以,陛下不必再临朝和臣下见面,只管深居宫禁,有什么事情由我和侍中来批答处理一下就行了。”这番话正中胡亥下怀,从此便深居九重,不和朝臣见面,一切政事交由赵高处理。从此,胡亥只是个名誉皇帝,赵高成了执行皇帝。
李斯看到胡亥深居禁宫,只听从赵高的话,惟恐自己失宠,于是写了一篇文章《行督责之术》,向胡亥献出了独断专权、酷法治民的治国方法,给胡亥的暴政火上浇油。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赵高的最后一块绊脚石,后来果然遭到报应,死得比谁都惨。
赵高杀李斯
有了李斯的主意,胡亥把秦始皇的暴虐发扬光大了。他继续大量征发全国的农夫修造阿房宫和骊山墓地,调发五万士卒来京城咸阳守卫,同时让各地向咸阳供给粮草,而且禁止运粮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阳周围三百里以内的粮食,必须自己带粮食。除了常年的无偿劳役外,农民的赋税负担也日益加重,最终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
陈胜及吴广均为颖川郡(今河南)人,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两人奉命押解一群工役500人,将粮食送到渔阳(今北京)的长城工地上去。但当他们到达蕲州(今安徽宿县)大泽乡时,遇上了倾盆大雨,道路全为洪水淹没,车人皆动弹不得,被困了好几天。如果他们无法依限期到达目的地,以秦国刑法可能被判处死刑。两人杀掉监军,领着这500人造反,假冒扶苏及项燕之名,向全国各地发出檄文。不久,便有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自立为魏王、田儋自立为齐王,一时间群雄并起。胡亥即位一年不到,起义军已遍布全国各地了。
天下大乱的责任,大半还是该秦始皇负,胡亥刚上台,顶多算推波助澜而已。但惯耍诡计的赵高,看不到天下大势,不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却把这看作是一个除掉李斯的好机会。他一边对胡亥封锁消息,一边对李斯说,关东群盗蜂起,可皇上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劝谏他也不听,还是丞相的话有分量,你去劝劝看。
李斯不知是计,答应下来。赵高故意在胡亥拥姬挽妾燕乐正浓时派人通知李斯,李斯赶紧去求见,结果引起了胡亥的反感。一连几次都是这样,惹得胡亥大怒,觉得你李斯故意趁我忙的时候来,找我的不痛快。赵高乘机进谗言,说李斯没有从胡亥即位中捞到好处,心生怨恨,并诬陷李斯的长子李由是三川郡守,造反的陈胜是李斯邻县的人,陈胜的军队经过三川时,李由故意不出击。两人有文书往来,有可能要谋反。胡亥就让赵高调查此事。
李斯听到风声,才知中计,便上书揭发赵高专权擅势、贪欲无穷,有篡位自立的野心。赵高知道胡亥听不进去,便没有扣押这封上书。胡亥果然不信,李斯再次上书,坚决要求惩治赵高。胡亥担心李斯会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先斩赵高而后奏,便告诉赵高要小心。赵高趁机大进谗言,说李斯想先除掉自己,再像田齐篡夺齐国的政权一样篡夺胡亥的天下。胡亥相信了赵高,命他把李斯拘捕起来,投入狱中,随即又把李斯的宗族、门客以及凡与李斯有交往的人统统收捕归案。
赵高重刑逼供,逼李斯招认与儿子李由谋反之事。李斯难受酷刑,屈打成招。但他还不死心,又上书胡亥自陈,赵高接到上书后扯得粉碎,说:“囚犯怎么能上书呢?”李斯的上书,反倒提醒了赵高,倘若胡亥真的派人来审问李斯,他肯定会翻供的。赵高就让自己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御史、侍中的样子,轮番去审讯李斯。李斯不知其中有诈,就以实情相告,结果每次都遭到残酷的拷打。后来,胡亥派人来核实李斯的供词,李斯以为又如前几次一样,始终没敢改口,承认了谋反的罪名。赵高把这份供词上奏给胡亥,胡亥看后非常高兴地说:“如果没有赵高,我几乎被李斯所卖。”这样一来,李斯被定成死罪,夷灭三族。
李斯受的是当时最为残忍的一种处死方式,叫做“具五刑”,程序是先在脸上刺字,然后割鼻子,再砍掉左右脚,又被拦腰斩断,最后被剁成肉酱。临刑前,李斯凄楚地对他的二儿子说:“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前当老百姓的时候那样,牵着黄狗出上蔡东门外去追逐狡兔了!”
李斯死后,赵高又让胡亥搞了大规模的集体殉葬,宫中凡是没有生育的宫女1万多人,和为秦始皇设计、修筑陵墓的数千名能工巧匠,都被下令为始皇殉葬。
指鹿为马
除掉了李斯,赵高被胡亥任命为中丞相,独揽朝纲。但他还想试探群臣是不是真心归属自己,命人把一头鹿牵入宫中,献给胡亥说:“我把这匹好马献给陛下。”胡亥一看,分明是一头鹿,哪里是什么马,便说赵高弄错了。赵高仍坚持说是马。胡亥不信,就问左右的人。左右的人都不敢作声,也有几个人据实说是鹿,但更多的人都奉承赵高,说是马。胡亥闻言,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精神惑乱,竟分辨不出鹿和马,于是就召来太卜,让他为自己占一封。太卜已经赵高授意,便说胡亥在春秋季节祭祀天地尊奉宗庙鬼神时未能严格遵守斋戒禁忌,所以神灵惑乱,让他今天鹿马不分,现在他必须严格认真地去行斋戒之礼。胡亥听信了这套鬼话,便躲进上林苑中,后来更是跑到咸阳东南离城八里远的望夷宫避灾去了。胡亥一走,赵高就把那些据实说鹿的人统统杀掉。从此宫中内外,都畏惧赵高,无人再敢说半个“不”字。
当时各地的起义军越来越壮大,但二世胡亥根本不相信,只喜欢听天下太平的好话。有一次群臣讨论是不是发兵平定起义,胡亥竟然不同意有“反叛”的事,发兵当然也就没什么必要了。赵高在宫廷里玩弄权术炉火纯青,对待起义军却束手无策,竟然采取掩耳盗铃的鸵鸟政策,对胡亥说:“他们说的天下反叛根本就不对,先皇早已经拆毁了城墙,熔铸了天下兵器,有您明主坐堂,有严明法令行于天下,国家安定,人民富足,谁还会造反呢?现在陈胜这些人只不过是几个盗贼而已,地方官正在积极追捕,请陛下尽管放心就是了。” 胡亥听了,满心欢喜,又问其他人,有的说陈胜是“盗贼”,有的则说是“造反”。说“盗贼”的没有事,说“造反”的就治罪,因为说“造反”等于说天下大乱。治罪的罪名是“非所宜言”罪,就是说了不应该说的话,这样一来,胡亥连一句真话也听不到了。
赵高逼反章邯
由于胡亥的闭目塞听,赵高的鸵鸟政策,各地的起义愈演愈烈,像野火一样四处蔓延。一直到陈胜的大将周文势如破竹般打到距咸阳只30公里的戏(陕西临潼新丰镇),胡亥才大梦初醒,征调正规军已来不及,就下令赦免正在骊山做苦工的数十万奴工跟囚徒,命少府章邯率领迎战。交锋的结果,周文败退,章邯出函谷关向东追击。
章邯一连串扫荡了几处草莽王国,最后围攻新建立的赵王国的重镇钜鹿(河北平乡)。赵王赵歇向其他同时新建立的一些草莽王国求救,项羽率领的楚兵团抵达,破釜沉舟,大败秦军。章邯派他的长史司马欣到咸阳请求增援,成事不足的赵高这时败事有余,他深恐章邯坐大,威胁自己,就把民变日炽的责任推到章邯身上,说章邯纵敌玩寇,现在应该戴罪立功,还想什么救兵。司马欣一连三天都见不到赵高,正在惊疑时,得到这个消息,他急急逃回,不敢走来时的道路,另走其他小径,赵高果然派人追捕,没有捉到。章邯进退失据,别无选择,只有向项羽投降,项羽就统率联军西进。
比项羽先出发的刘邦,速度更快,他早已到达武关。十万火急的告警文书雪片一样飞到咸阳,胡亥急忙召见赵高,可是赵高正卧病在床。屡次召见,赵高屡次都卧病在床。大势已去之时,胡亥开始埋怨赵高了,屡次派使者责备他。赵高见胡亥已有不信任自己的迹象,就对胡亥下手了。
赵高杀胡亥
赵高的弟弟赵成身为郎中令,负责宫廷保卫工作,赵高便让他作内应,假称有盗贼到来,派阎乐发兵捕捉。然后,由阎乐率领一部分士兵化装成起义军,把阎乐的母亲抓来,偷偷安置到赵高家中,以造成一种似乎起义军真的打进城来的假相。随即由阎乐率领一千多士兵直抵望夷宫。
阎乐率领士兵杀进望夷宫,胡亥的卫兵都四散奔逃,胡亥身边只剩下一名宦官不肯离去,胡亥此时才明白赵高是个什么样的人。他问那名宦官:“你既然知道赵高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宦官说:“我就是因为不说才能活到今天,如果我说了,早就被你杀死了。”
胡亥哀求阎乐:“您能允许我见见中丞相吗?”阎乐说:“不行!”胡亥又说:“皇帝我不做了,让你们中丞相去做,你能留我一条性命吗?我只求做一个郡王。”阎乐说:“不行!”胡亥又说:“那让我做一个万户侯吧。”阎乐说:“不行!”胡亥说:“我愿意同妻子做普通百姓,纳税服役,总可以吧?”阎乐说:“不行!”胡亥于是接过阎乐手中的剑,自杀了。
子婴轻易杀赵高
赵高知道胡亥死了,非常高兴,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君临天下了,没想到百官大臣没人肯听从,他只好又把胡亥的叔叔子婴请出来,把玉玺授给他,并说六国复兴,秦国的地方太小,不能称帝,便让子婴称“秦王”。
子婴是个聪明人,他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及心腹太监韩谈密谋说:“赵高在望夷宫中杀死胡亥,他怕群臣杀他,才假仁假义地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与楚军有约,消灭秦室以后在关中称王。现在他想等我斋戒以后入告祖庙时,乘机在庙中杀掉我。我只说有病不能去,他必定来催促我,那时就把他杀死。”
赵高派人请子婴去祭祀祖庙,子婴称病不去,赵高果然自己来催,子婴便让手下把他杀死,随后又灭掉赵高三族。
子婴怎么能如此容易地杀掉了赵高呢?赵高毕竟是个宦官,权力再大,也只限于宫廷之内,宫廷之外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支持,权力基础非常脆弱。宦官的权力往往是帝王权力的延伸,帝王是宦官的权力之根。赵高杀死胡亥,等于自己断了根,当然就自取灭亡了。
子婴只当了46天秦王,汉高祖刘邦攻破武关,来到灞上,派人劝说子婴投降。子婴见大势已去,便投降了刘邦,看似强大的秦王朝至此灭亡。
虚待斋曰
纵观胡亥的一生,可以评价为四个字:糊涂、暴虐。
暴虐的制度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但源自始皇,胡亥不过发扬光大而已,他的最大弱点还是糊涂。秦始皇非常精明,而且也很勤政,他每天批阅的竹简达几十公斤,所以能稳固统治。而胡亥太糊涂了,一个小人赵高,胡亥要杀他是很容易的事,不会比子婴困难,胡亥却对他信任有加,最终被赵高杀掉。想当初,在沙丘密谋的时候,胡亥本不想篡位称帝,是赵高硬赶他这个鸭子上架的。胡亥实在没有做皇帝的起码素质,又视杀人为儿戏,最终闹到亡国,是顺理成章的事。
赵高是个得志便猖狂的典型小人,具有小人的所有特质,只知道害人弄权,不懂一点治理国家的道理,面对各地的农民起义更是束手无策,最终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比赵高更可恨的是李斯,身付秦始皇临终嘱托,竟然听信一个宦官的话,为了个人的一点私心,拿国家社稷开玩笑,最后死得比谁都惨,实在是报应。秦始皇临终前已不信任他,也是有道理的。
要是按秦朝灭亡的责任大小排个座次,我排的是:秦始皇,李斯,赵高,胡亥。有人也许会不同意,但若穷究根本,只能如此。胡亥本质上是个糊涂虫,只是因为种种巧合才当了皇帝,要他负太大的责任,也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