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逆境生存之道
- 2013-10-25 10:04
- 中国历史故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骑墙看风景的刘表
官渡战前,刘备受袁绍派遣,前去说服刘表伺机进攻曹操的后方根据地。
刘备带领自己的老部下上路,转战到达汝南一带,联合黄巾军头目龚都等人,拉起了几千人的队伍,建立起敌后根据地。但说服刘表出兵的策略却泥牛入海没有一点进展。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他是刘表。
刘表,字景升,兖州山阳高平(今山东鱼台东北)人,是汉景帝的儿子鲁恭王刘余的后代。
在三国乱世中,刘表是一个十分特别的男人。
刘表的特别之处不在于他出身皇族,也不在于他长得很帅,而在于他在乱世之中一直充当好好先生,骑墙看风景长达10多年之久。别人轰轰烈烈地开展抢钱抢粮抢地盘的运动,杀得你死我活、天昏地暗,但这一切似乎离他很遥远。只要别人不来找他麻烦,他绝不会找别人麻烦。甚至有人在别的地方混不下去了,来他的地盘上干点杀人抢劫的勾当,他仍然毫不生气,还一个劲地说对不起,让你的兄弟们饿肚子都是我的错。
说刘表政治立场不坚定,那是抬举他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政治立场。不论绑架皇帝的是李傕还是曹操,他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派人前去进贡。这也罢了,也可以说是一片丹心向皇帝,但刘表在向曹操进贡的同时,还与袁绍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而曹操和袁绍,早就势不两立,刘表却依旧两不相帮,站在襄阳城头看风景。
官渡之战时,曹操和袁绍分别在天平的两端,保持着短暂的平衡。此时刘表的地位举足轻重,他只要选择加入其中一方,就可能立时打破平衡,改变天下格局。
如果要做一番事业占一把便宜,此时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可刘表却依旧优哉游哉地骑墙看风景,没有一点要抓住机会参与博弈的意思。他的行为赢得了所有乱世枭雄的惊叹。
曹操惊叹了。曹操惊叹刘表经营数千里大好河山和10余万水陆军队,只是为了给他人作嫁衣裳。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袁绍惊叹了。袁绍想不通在这样一个乱世,刘表坐拥荆州地方数千里、带甲10余万,竟然满足于当一个土财主,没有一点把生意做大的念头。这是一种什么定力?是一种泰山崩于前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着实令人百思不解。
刘备惊叹了。刘备惊叹刘表作为汉室宗亲,眼看天下大乱、黎民遭难,竟然无动于衷,只一门心思守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不思进取,终日置酒高会,玄谈无为。这是一种什么状态?是一种低着头过自己的日子,闭上眼不看世间的痛苦,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的状态,着实令人唾弃不已。
但刘备很快就停止唾弃了。停止的原因不是刘表突然改变风格让他刮目相看,而是他需要到刘表那里避避风头。
建安五年(200年)九十月间,当刘表一如既往地骑在墙头看风景的时候,曹操终于在官渡大败袁绍,前后杀死七八万袁绍将士(包括被坑杀的大批降卒),取得了对袁绍作战的决定性胜利。
苦战之后,曹操与袁绍都需要休整一段时间,用以巩固各自的后方根据地。
威胁曹操后方的,是刘备。刘备在汝南建立敌后抗曹根据地,开始曹操顾不上,只派了一个叫蔡阳的将军领兵前去打刘备,结果被刘备轻轻松松干掉了。建安六年九月,曹操腾出手来,亲自进攻刘备。
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搞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刘备此时就非常有自知之明。区区几千人马,大半还是刚刚招集起来的乌合之众,根本打不了硬仗,干掉菜鸟蔡阳不难,想干掉猛人曹操就有点不靠谱了。
于是,刘备派遣麋竺和孙乾前去联合刘表,然后撒腿走人,以免被曹操干掉。
刘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前往刘表的荆州避风头的。这是他生命中的第N次跑路,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曹操当然不愿意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刘备到荆州过日子,却也没办法。曹操的当务之急是集中精力趁热打铁彻底搞定袁绍,不能让袁绍死灰复燃,所以他只能先放刘备一马。相信曹操是抱着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的想法率军返回许都的。
此时的刘备已经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刘豫州、刘使君的名头已经非常响亮,因此当他跑到荆州的时候,刘表亲自到襄阳郊外迎接,待他如上宾。宾主见面,握手拥抱、久仰失敬之后,刘表还送给他一些军队,把新野划给他驻军。
新野位于荆州北部,可以说是荆州的北大门。虽然刘表没有把生意做大的念头,但守住现有的一亩三分地还是必须的。他让刘备驻军新野,是为了让刘备替他抵御可怕的曹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在别人手下吃口饭,就得给别人出力干活。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唯一的选择。
当然也包括此时的刘备。
并非同路人的刘备
在荆州,刘备很快发现自己成了三陪男—陪刘表一起骑墙看风景,还陪吃、陪聊。
刘备虽然有些郁闷,但也没办法,客随主便嘛。荆州是刘表的地盘,谁的地盘谁做主,主人要看风景、开酒肉大会、吃饱了没事干海侃聊天,邀请了刘备,刘备不能不赏脸。这说到底是一种官场交际,不过顺便认识一些荆州名士,也算是有一点收获。
刘表“座谈客”(郭嘉语)的称呼不是白拿的,只空谈不干事的风格在他做荆州牧时得到了发扬光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表实在是开一代风气之先,后世所谓的魏晋风流、玄谈无为,在刘表这里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不过刘表他们海侃的话题,并不是今天常见的八卦新闻或者低级趣味,而是很有品位的。
大约20年后,曹丕继承他爹的事业做了曹魏老板,命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了一项官吏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内容,就是由州郡专门的人才评论员—中正,以家世(此项在实际操作中最重要)、道德、才能把士人分为九个品级,然后给以相应的官职。但早在东汉后期,人才评议就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因此,曹丕后来推行九品中正制,并不是搞创新,而是顺应时代潮流,讨好世家大族,维护既得利益。
面对时代潮流,刘表自然也不甘落后。他在荆州海侃的主要内容,正是人才评论。
有一次,刘备陪着刘表又与一群人海侃。
当时在座的名士应该为数不少,但有史可考的除了刘备与刘表,只有一位叫许汜的。许汜当时的身份是陪客,也就是配角。
一群人侃来侃去,把全天下的牛人们侃了个遍。徐州下邳人陈登(字元龙)是个牛人,自然难免被他们评头论足。
不过提起陈登,许汜很不服气,说:“陈元龙是湖海之士,身上有一股骄狂之气。”
刘备一听许汜的发言,不以为然。要知道刘备在徐州时,与陈登交往密切,甚至惺惺相惜,很清楚陈登的为人。但刘备没有立即反驳许汜,而是礼貌地请主人刘表先发言。
刘表模棱两可地回答:“要说你说的不对吧,许君你是个好人,应该不至于说假话;要说对吧,可陈元龙名重天下,难道他的名声是靠忽悠得来的?”刘表这一番不置可否的发言,完全符合他一贯骑墙看风景的特色。
刘表发言后,刘备进一步追问许汜:“你认为陈元龙骄狂,能否举例说明?”
许汜一看有了倾诉对象,立即打开话匣子,委屈地说出了伤心的往事:“曾经有一次,我路过下邳,见过陈元龙。他居然毫无待客之道,连话都不跟我说,自个儿在大床上高卧,让我睡在下床。”许汜的叙述可能有所隐瞒,隐瞒了他当时与陈登谈论的话题,这正是他被陈登鄙视的关键因素。
听到许汜对陈登的不满,刘备终于露出了他的庐山真面目,他不是像刘表一样的好好先生,而是有雄心壮志且一直在努力奋斗的乱世英雄!
刘备应声说道:“许君你一向被人称为国士,现在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大家都希望你能忧国忘家,救世济民。可是你却只知道置办房产田地过自己的日子,没有一句上得了台面的话,这正是胸有大志的陈元龙鄙视你的原因,他怎么会和你说话?假如当时是我,我要睡在百尺高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下,哪里只是区区上下床之间的差别?”
一番话说得许汜无地自容,羞愧得说不出话来。
事实证明,刘表确实是个出色的好好先生,为了打破许汜的尴尬,他把刘备的话当做一个笑话,听后放声大笑。
刘备提起陈登,想起往日共事的峥嵘岁月,对他的英年早逝(陈登享年39岁)十分痛惜。随后,刘备说出了他对陈登的评价:“像陈元龙这样文武兼备、胆志超群的俊杰,只能在古人中寻求,当今之世很难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这件事至少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刘备不是绝对喜怒不形于色的,虽然城府很深,却是一个性情中人,敢于当面指责别人(许汜可不是他的手下),他更不是不看对象对所有人都一味宽厚,而是有双识人的慧眼,给人以区别对待。第二,刘备与刘表等座谈客根本不是一路人,他在内心深处是看不起这些人的,只是碍于情面一般不表现出来罢了。
还有一件事,更能证明刘备与刘表的差别。
刘备在荆州无事可干,除了陪聊,还要陪吃。一次酒肉大会上,众人酒足饭饱之际,刘备去了趟厕所,回来却流起了眼泪。刘表看到之后很奇怪,连问这是为什么。
刘备流眼泪的缘故,当然不是在厕所里发生了什么意外事件,而只是他在上厕所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大腿。
按理说,刘备也是四十大几的老男人了,两条大腿没有什么好看的。
但刘备偏偏就看了,而且看出了不同,看出了奥妙—大腿粗了,内侧长肉了(髀里肉生)。
对于养尊处优的刘表来说,他很难理解大腿内侧长肉代表着什么,但对于半世骑马作战、一生颠沛流离的刘备来说,这有着深层的含义:他已经很少骑马了。
不骑马意味着不打仗,在乱世中不打仗就意味着无所事事,虚度光阴。
刘备已经是四十大几的人了,还过着寄人篱下无所事事的日子,“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想到这里,忍不住流下几行热泪。
刘表却非常不理解刘备:
你刘备是一年365日,多是提剑马上行。
我刘表是一年365日,多是骑墙看风景。
白天不懂夜的黑,恕我不懂你的心。
我认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很美,你却流几行眼泪说心很累。
两个志不同道不合的人走到了一起,这日子到底该怎么过?
有吵有闹过日子
历史证明,刘备与刘表在荆州就这样有吵有闹地把日子过下去了。
刘备初来时,刘表作为荆州家长,给他划分新野作为自留地,双方也算是和和美美,有个蜜月期。但蜜月期一过,刘表心里就不爽了—好多人才都跑到刘备那里去了。
刘表着实有些失落:这不是意味着我不如他刘备吗?再说,他刘备在我的地盘上招揽这么多人才到底想干什么?
于是,刘表开始防范刘备。
但两个人还不至于翻脸,刘表只想限制刘备的发展,让他不威胁到自己,最好能为自己所用,帮自己干活。
为了证明刘备究竟能不能为自己所用,刘表决定做一个实验—出兵攻打曹操。
《三国志》记载“刘表使刘备北侵”,实际上这场战役却不是刘表主动发起的。
建安八年八月,曹操扬言南征刘表(很可能是个幌子),军队进驻到了西平(今河南西平西)一带。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刘表自然不明白曹操的心思,眼看曹操打上门来了,只好派遣刘备前去挡刀子。
在我这里吃了两年饭,兄弟你也该为我出把力了,我倒要看看你究竟能不能给我干点活。
刘备很清楚自己的兵力不一定挡得住曹操,但他更清楚刘表的用意,明白这次必须要听话。如果不听话,以后就别想在荆州混了。
所以,刘备拟订的应对策略是,一要出兵,二要保存实力。这样才能既向刘表有个交代,又不至于让自己损失过大。
这个策略十分英明。
此时袁绍已死,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在河北为谁当老大的事争得不可开交。曹操看有机可乘,立即放弃刘表,跑到河北当“渔翁”去了。留下对抗刘备的将领,是曹魏名将夏侯惇、于禁、李典等人。
建安八年秋冬之际,刘备率军进逼南阳郡叶县附近,后来与夏侯惇、于禁、李典等人相持于博望(博望并不是“坡”,而是一个县,位于今河南方城县西南)。
刘备需要保存实力,所以他在博望深沟高垒,并不主动出击。
双方相持了一段时间,一天夏侯惇突然惊喜地发现刘备悄无声息地跑了,跑之前还把军营也烧了。
在夏侯惇看来,刘备明显是落荒而逃,所以他毫不迟疑,立即宜将剩勇追穷寇。等到夏侯惇钻进了埋伏圈,刘备立即挥军杀出,埋伏的人马一起动手,很快打败曹军。幸亏李典带兵前来救援,否则日后的曹魏大将军夏侯惇很有可能要在博望为国捐躯了。不过,这一战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记到了诸葛亮名下,即所谓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
打败夏侯惇之后,眼看曹操已经回到北方,刘备决定见好就收,率军返回新野。
经过这一场战役,刘备在荆州的声望值和人气指数迅速上升,荆州上上下下都认识到,他不只是名头大,能量确实也很大。更为重要的是,刘备取得了荆州地区一把手刘表的信任,此后在荆州过日子蹭饭吃就不用发愁了。
回军不久,在刘表的安排下,刘备前往与襄阳城仅一水之隔的樊城驻军。
刘备听话的表现让刘表很满意,但刘表的亲信大将蒯越、蔡瑁等人却很不满意。
他们不满的心情非常容易理解,本来刘表最倚重的就是他们几个,现在来了个刘备,要跟他们抢饭碗,他们自然不答应。他们想除掉外来户刘备。
但一把手刘表不同意这样做。刘表本质上是个儒生,性格和善,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当好好先生,连有人过来打秋风他都能忍,何况是听话的刘备?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除非威胁到自己,刘表是不想动刀兵见血光的。
蒯越、蔡瑁几个碰了一鼻子灰后很郁闷,郁闷完了决定找机会先斩后奏。他们料定只要杀了刘备,生米做成熟饭,人死不能复生,刘表就没辙了,难不成刘表再把他们几个全杀了?那他找谁干活?更何况蔡瑁的妹妹现在成了刘表的继妻,刘表又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只要蔡夫人晚上在枕头边使劲吹吹风,他们杀了刘备就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主意已定,只等下手的机会。
蒯越和蔡瑁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用心去找,机会总会有的。
下手的机会就是宴会。鉴于刘备经常到襄阳城陪刘表吃聊,蒯越、蔡瑁等人决定把一次酒肉大会搞成鸿门宴,由他们来扮演一回范增。
刘备能在乱世中摸爬滚打起起伏伏几十年不死,除了运气好之外,也离不开他对人心、对局势的透彻判断—眼看情况不妙就当机立断做出应急措施,装死、逃跑、跳槽都是他采用过的方式。
事实证明,刘备对刘表以及蒯越、蔡瑁等人的心思还是有一定认识的,他在宴会上比较警惕,发觉情况有些不对劲,就以上厕所为借口溜号,翻身上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襄阳城外。
刘备此时的坐骑,名叫的卢。这是一匹留名青史的马。
三国时期载于史书的名马有吕布的赤兔,曹操的绝影,当然还有刘备的的卢。
这次刘备遇险,也多亏了的卢。刘备逃到襄阳城西,被一条叫檀溪的河流挡住了去路。眼看后面追兵已近,刘备只好冒险纵马跳入河中,想渡河逃命,不料水流太急,几乎要淹没水中。刘备命悬一线,情急之下不禁叫道:“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之后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的卢一跃三丈,载着刘备跃过檀溪顺利脱险。
东晋史学家孙盛对这件事提出了严重质:如果发生如此不愉快的事件,刘备怎么还会与刘表相安无事,此后一直没有发生大的冲突?
其实这也在情理之中。
理由一:刘备不能跟刘表翻脸。翻脸了刘备没地方可去,又要过起漂泊无依的生活,所以只能忍着。装作没这回事,是他最好的选择,他不可能要求刘表给个说法。
理由二:这次不愉快事件不是刘表主使的。刘表并不想除掉刘备,否则刘备逃得了初一终究逃不了十五。
理由三:蒯越、蔡瑁确实与刘备不和,互相看不顺眼,矛盾很大,后来刘表一死他们就分道扬镳了,所以蒯越、蔡瑁谋杀刘备是很有可能的。一次谋杀不成功,刘备必然会加强戒备;同时,刘表虽然不至于严肃处理他们,但免不了要批评一番,他们应该有所收敛。
总而言之,刘备在荆州刘表的屋檐下,始终是矮着一头,有吵有闹,凑凑合合过日子。
这一凑合,就凑合了整整七年。
七年之痒:赤壁之战
虽然在这七年之中,刘备蛰伏荆州,没多少事情可做,但他并没有闲着。除了当三陪之外,刘备还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招揽人才。
在招揽人才方面,刘备有自己的优势。除了天生的领导气质加后天的学养形成的个人魅力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他走的是人间正道—坚守仁义原则,立志为国为民。在道德高于一切的我国古代社会,刘备这样的君主毫无疑问是最为理想的。此外,刘备对兄弟义、对臣下礼、对百姓仁,能团结人。概括起来,也就是三个方面:一是个人品质好,二是走的路子正,三是以真心待人。
关羽、张飞、简雍、孙乾、麋竺、赵云、陈到,以及一些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无名英雄都值得我们尊敬。世人能看到他们青史留名的彪炳功勋,却往往忽略了他们跟随刘备创业时的艰难困苦。他们也许动摇过、矛盾过,但他们终究挺了过来,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抛弃、不放弃。当然,还包括另一个世人皆知的重量级人物—卧龙诸葛亮。
风雨过后,才会有彩虹。但在看到彩虹之前,他们还要一起面对一场更为残酷的暴风雨,那就是—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