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太太说开去一一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2000字

  • 2021-02-08 18:46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从韩太太说开去一一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2000字

  暑假在老同学的力荐下,我听完了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唏嘘不已。感叹不愧为茅盾文学奖的经典作品。寒假老公从书店给我买回来,我一口气读完,多少次泪眼模糊。掩卷沉思:历史的长河,宗教的信仰,鲜活的人物,悲壮的爱情。我的头绪繁多,不能一一道来,仅此从韩太太说开去……

  韩太太真名梁君璧,是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的大女儿,后嫁于梁亦清唯一的徒弟爱玉如命的韩子奇。她的一生其实很可悲的。她得不到丈夫韩子奇的情爱,从英国归来后韩子奇就一直睡在书房的沙发上了,〝他病倒不再躺到书房里的沙发上去养病,这是韩太太甚为欣慰,十几年中拉开的距离,仿佛又靠近了,她又挨在了丈夫的身边了,但当他停了药以后,完全不需要别人服侍的时候,他又固执地搬回西间的书房了,‘我晚上爱躺着看书,不愿影响你’,这当然都是托词,韩太太还能不明白吗?到底还是暖不过你的心?〞韩太太绝不可能例外,〝少年夫妻老来伴〞,这仅仅是伴么!她无法释放这种无情爱的生活,只能靠刻薄的言语和自私的行为来发泄,原来她有一张无遮无拦、畅所欲言的利嘴,经过半世生涯的磨炼却变得常常〝逢人只说三分话〞,甚至对丈夫和女儿也不得不言不由衷。〝这可是把正话反着说了,这房子是你的,家是你的,你挣工钱养活居家老小,你是一家之主,谁敢贱遇你呢?〞她说的话全是奉承话,可是让人听起来却句句是嘲讽和挖苦。

  曾经的韩太太很要强。面对仇人蒲寿昌要赔偿时,她凛然:父债子还,该多少钱,咱还他多少钱,哪怕砸锅卖铁,典房子,咱娘儿几个就是喝西北风,也得挺起腰做人!她靠卖茶水硬撑起这个家。面对丈夫韩子奇狠心丢下了无依无靠的她,和当时不到两岁的儿子天星,交给了韩太太在她肩头上的责任,一个女人的肩膀,将怎样承担这一切?她撑了十年!放在今天,有多少女人能做到!

  是什么造成这种状况呢?是那战争和年代造成的。如果没有那场侵华战争,韩子奇就不会携玉随沙蒙·亨特去英国,没有希特勒的世界大战,〝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韩子奇就不会寄回北平的信石沉大海而断了联系,更不会收到的家信却是一封仇人蒲寿昌造的假信才使他和冰玉相依为命产生爱情而有了新月,回国后也不会让韩太太无法接受,更不会赶走她的妹妹而抚养新月。是残酷的战争彻底改变了各自不同人物的命运!如果不是那个旧社会,她这个女人要固守自己的信念和家庭,她有错吗?若真要说错,那只能是错在战争,错在时代,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这个可悲的矛盾女性。

  其实我们想想生活中哪个夫妻不争吵,有时吵架也是一种沟通,吵完了又和好了,不离不弃,日子一天天就这样过下去了,他们有一种超出爱情的感情,这是一种依靠,是一种亲情。但有的人连争吵都没有,平淡无奇,不理不睬,冷漠啊有时比争吵更可怕,这是一种冷暴力,最折磨人,令人最痛苦了。要我说呀,韩太太在那个时代是酸痛,是隐忍。如果放在今天,特别是年轻一代,恐怕早就离婚了。所以()说人生是一段旅程,走过的路,就是你编织的生活,我们无法预知以后的路途,但是,我们能把握现在的自己,珍惜身边的一切,脚踏实地地走,走好自己的路,不要在生命里给自己留下遗憾的风景。懂得珍惜,懂得拥有,懂得包容,懂得理解!

  韩太太是最虔诚的穆斯林信徒。她每天要做五次礼拜。从九岁开始,就每日必做晨课,以后就从未间断。随着年岁的增长,她越来越笃信万能的真主,那是指引她的人生之路的唯一的神,在肃穆的祈祷中,她感受到〝一心敬主〞的宁静与深远。可是她阻止女儿新月和不是穆斯林的楚雁潮的爱情,生生拆散一对原本就很可悲的恋情,强烈反对回汉通婚,那是不符合教义的,当给新月举行葬礼时,〝韩太太不安地站起来。他怎么来了?可不能!可不能,她决不能允许楚雁潮见到新月,穆斯林的〝埋体〞带着神圣的信仰,她要去见真主了,怎么能暴露了在一个异教徒面前。〞她把这种恐惶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连对儿子天星也要设计按照〝门当户对〞的穆斯林身份挑选陈淑彥为妻,使得天星被动地无奈地痛苦地接受着这没有爱情的婚礼。当最后韩子奇临死的忏悔要求她原谅时,才知道自己的丈夫竞是一个汉人。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这也许让我明白了《穆斯林的葬礼》要埋藏的不正是这些繁芜教规,打破民族界限而趋向融合么?这也不正是对当今一些口头信教,形式信教,做给别人看的人的鞭笞么!

  我打开《穆斯林的葬礼》的扉页,看到了这段穆斯林葬礼的祷辞:“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这是一种信仰,一种超越贫富,超越生死的信仰,在有着信仰危机的今天,谁又能忽视这种信仰的力量呢!作为我们教师,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是课堂上鼓励的眼神;是每天穿梭于教室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是炎炎夏日里,行走于家访的道路上;是每一次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是每一次检查学生宿舍的安全隐患;是操行评语上,一字字,一句句真诚的希望;是学生进入理想学校的自豪……也许,我们的一生朴实无华,但我们的信仰不变:奋斗一生,幸福一生。

  读罢君璧思良多,生为儿兮活为教。虔诚要强叹可悲,霍达悲悯知义晓。文|刘文英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