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竟是禅修——《今日简史》读后感2000字

  • 2021-02-07 19:43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答案竟是禅修——《今日简史》读后感2000字:

  在书店闲逛时看见新出炉的《今日简史》时有些意外,因为读完《人类简史》与《未来简史》时我认为故事已经完整了,上下两部已经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整个思想体系描述清楚了。结果《今日简史》的到来,把这套书变成了上中下。后来在读完全书后再去看序言与致谢部分时才了解了这本书的初衷:本书是作者与公众交流时回答的诸多问题,经过重新整理而成。我理解为是前两部思想史的补充与拓展。

  因此读的时候应当注意,虽然作者在每一章的开始与结束段落都添加了承上启下的过渡文字,但实际上这些话题并没有太完整的框架和体系。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对每一个话题脑洞大开的讨论和时不时蹦出来的金句,不用太在意上下之间是否具有逻辑性。

  开篇提到的便是目前最热的话题,即全球自由主义的衰落与民族主义的抬头。自由主义曾经是20世纪下半页最大的赢家,但随着贫富差距扩大、科技颠覆以及生态崩溃,自由主义荣光不再。民族主义目前存在回潮,但作者认为不可能走回头路,目前处于幻灭与愤怒的虚无主义时期。

  相比之下,作者依然更担心科技颠覆对现有社会的改变。作者认为,人工智能特别重要的两种非人类能力是“连接性”与“可更新性”,以后是整个交通网络系统取代司机工作,而不是多个机器人。这是人类能力无法比拟的。而人文关怀事业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仍是人类会做的工作。养老行业可能是增长最快的行业。

  作者认为,现在已经呈现的一个趋势是:计算机和算法不再只是生产者,还同时扮演客户的角色。如广告业的客户很多就是算法,设计师设计网页时经常需要考虑如何才能被搜索引擎检索到。这样一来,以后人可能既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那为什么还需要人呢?目前这些互联网巨头多半采用"注意力商人"的商业模式:靠提供免费信息、服务和娱乐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再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卖给广告主。这样一来,我们不是他们的用户,而是商品。

  当然,人还是被需要的,例如现在照顾自己的婴儿不算是工作,你必须兼顾工作和家庭。但照顾你自己的婴儿,对全社会也是必须的,因为人作为商品,也还是重要的一环,因此以后可能需要扩大工作的定义。国家可能真的需要考虑为你支付照顾婴儿的费用。至于是支付收入还是支付服务,这可能是类似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差异了。

  在书的中间部分,有很长篇幅就目前欧洲的难民危机进行的讨论(说实话,在看赫拉利的书时经常像在看《奇葩说》)。现在难民危机已经成为检验人类,尤其是欧洲人开放与宽容的一大挑战。其中,作者在分析传统种族主义和文化主义的时候提到,传统的种族主义被认为是一种偏见,而文化主义者的主张偶尔也有道理。但有三个漏洞,1、文化主义者经常把地方优势和客观优势混成一谈;2、针对明确的时间、地点和衡量标准,就实际经验而言,文化主义的主张可能很合理,但如果让主张过于笼统,就没有道理了;3、文化主义主张最大的问题在于,虽然这些主张都属于统计性质,但经常被拿来对个人做出预先判断。(即所谓一棍子打死)

  由于是上两本书的补充拓展,其中有很多核心思想已经接触过,例如关于权力与真相、故事与数据的讨论依然精彩依旧。作者在建议读者如何分辨现实与虚构的时候给了两条法则:

  1、如果你想得到可靠的信息,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如果你总是得到免费的信息,很可能你才是整个商业世界的产品;

  2、如果觉得某些问题似乎对你特别重要,就改真正努力阅读相关的科学文献。所谓科学文献,指的是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由知名学术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以及知名教授的著作。

  进入书的最后部分,感觉可能是作者在对自己成长经历的自我剖析。作者之所以可以如此冷静客观的看待当下世界的种种变化,格局如此宽广。读后感·他认为首先在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其次开始逐渐学会“认识你自己”。他将自己蜕变的经历聚焦在了学习禅修上,时至今日他每天会花2个小时进行禅修,每年会有两个月的时间专门进行修炼。他觉得就光练习自己放下一切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一呼一吸之间,就已经非常不易。

  作者几乎列举了当今世界上流行着的每种思潮并提示相应的盲区和风险后,最后给读者的建议竟是“认识你自己”。这个答案确实让人意外,作者在三本书中带领我们经历了一遍贯穿整个人类历史、覆盖全球每个较多的神奇旅行,并以宏达的视角告诉了读者什么才是真实的世界后,最后将我们带到了他的出发点竟然是中国人貌似非常熟悉的禅修。

  这简直是一个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中国式启示了!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