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信念——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2000字

  • 2021-02-07 15:45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解读信念——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2000字:

  现在突然觉得,其实我应该买一本《一个人的朝圣》,正如之前觉得自己应该要有一套《平凡的世界》《瓦尔登湖》《追风筝的人》一样,这样的书看几遍都不会觉得累。刚看完时,曾尝试着写读后感,最后因感受太多,难以取舍,开几次头没有写成。前几天有位朋友问我要读后,我说没写,居然不相信。现在动笔倒好,好多感受只剩下模糊概念,不会太多太杂以致无从下笔。

  和大多数读后一样套路,开头先介绍书本主要内容:主人公哈罗德?弗莱,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终究没有下定决心将信寄出去。在一个加油站里,听一位女孩子安慰哈罗德“你总要积极点”、“你一定要有信念。反正我是这么想的。不能光靠吃药什么的。你一定要相信那个人能好起来。人的大脑里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凭着这个信念,哈罗德开启了他的徒步之旅,用87天时间,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他希望只要自己走路过去,老友就会等他,或许这样她就能活更长的时间。

  有些书,让人喜欢,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书中所写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一个人的朝圣》就是这样,有太多的文字,精准地表达了很多我想表达,而无法准确表达的情绪。

  我喜欢哈罗德的信念。在茫然的时候,女孩子的建议“如果有信念,一定能把事情做成”,成了他行动的力量源泉。从心理学的角度,这应该是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具有强大的力量。刚上大学,碰到的辅导员就是心理学老师。每次站在她面前,都觉得自己是个透明人,被她从前胸看到后背,我因此深信信念的强大力量。看完这本书后,我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能用这样的信念,帮助自己实现预期的目标。

  我喜欢哈罗德的“轻率”。很轻易地做出一个连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决定,理由简单得匪夷所思。其实,我经常发现,我们要做事情的时候,如果考虑太充分、太成熟,或者认为要到时机都成熟了才行动,最终反而没有做成;而那些刚开始想到,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反倒最终做成了。

  我喜欢哈罗德的真诚。他能为和自己共事过的朋友,开启一次连自己爱人都认为不可能的行程。文章开头就叙述哈罗德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是一个连生活都无法好好自理的人。居然想徒步几百英里去看望一位患病老友。在电话里告诉他老婆莫琳时,莫琳从一开始嘲讽地认为不可能,一定会灰头土脸地回来;读后感m.simayi.net到厌恨他怎么能这样,为了朋友,抛下妻子,独自行动;到心疼他没有任何准备,怎样能做到呢;到应该把他接回来,到最终陪他走完行程完成最初决定……正是他的真诚及其所采取的行动,最终挽救了婚姻。

  我喜欢哈罗德的简单。他真正能做到“断、舍、离”。整个行程,连开始都是意外,没有任何的计划、任何的准备。念头一产生,就直接行动,不给自己退却的理由,不在乎最亲密的人的否定。行程中,所到之处随遇而安,超然物外。“走到后来的哈罗德渐渐放下了所有的负重,获得了新生,他从好心的人那里习得了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他把携带的东西或邮寄或送人,从此轻装前行。他也不再找旅馆和饭店住宿和就餐,他给碰到的人讲他身上的故事,不再羞怯地拒绝食物和帮助,他帮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倾听别人身上的故事,他积累了丰富的野外生存知识,识得了大自然的丰厚馈赠,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地观察过黎明降临前的月亮,淡成一枚苍白的晕黄,也没有行走过凌晨挂满露珠的草地,被草和车前草粉色羽毛状的叶尖扫过小腿,又凉又湿,太阳将升时把周围的景物渲染得变了色,模糊了形状,让人仿若走入了一片迷雾,他饮随处碰到的清泉水,可以分辨哪种野生的蘑菇可以放心食用,偶尔采得一枚熟透的野醋栗或是野草霉,入口的感觉如品尝一块芝士蛋糕。偶尔他也会想起那个被他渐渐遗忘的世界,可是并不留恋,反而庆幸自己跳了出来。”之所以特别摘录这段文字,因为这使我想起了我二哥,大学毕业回到家里时手里只提一个小纸袋,纸袋里只有一本电脑书、一只烤鸭……令父母哭笑不得(我倒是觉得二哥的超脱)。

  我喜欢哈罗德的……我相信,很多人看这本书的时候,会想起一些人和一些事。

  当然,这书也有不少文字是我不喜欢的,比如对跟随者的描述,确实令人厌烦;比如最后看望患病老友的描写,我喜欢更美好的结局。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