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
- 2021-02-07 07:12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一段香甜的奇妙之旅——《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
三月份,和学生一起阅读《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利用一个周六,痛快淋漓读完这一本书。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吊人胃口、奇妙夸张的想象引人入胜,生动细致的描写如临其境。读书时总是会想:嘴里滑着一块巧克力那才更过瘾。于是,赶紧剥开糖纸,添入一块巧克力,继续这一段香甜的奇妙之旅。
童心大发的西班牙设计师DiegoRamos,把巧克力做成又能吃又能玩。
查理.巴克特,故事中的主人公,一家七口住在大市镇边上的一栋小木屋里。全家只有巴克特先生一个人工作,家庭的窘迫可想而知。他最向往的就是巧克力糖,但是,他只能在生日那天得到一块巧克力糖。因此,他把巧克力宝贝得像一根金条,开头几天只是看着,后来实在忍不住了,才“一点点”地享受这块巧克力糖,一小块巧克力糖查理可以吃上一个多月。查理这样的爱吃巧克力,但是,当他在生日得到巧克力糖时,因为没有看到金奖券,为了安慰失望的家人,他把巧克力递给妈妈,让妈妈吃一口,并说:“我们把它分了吃。我要每个人都尝一尝。”即使到了巴克特先生失业,全家人陷入饥饿和寒冷的困境中,小查理没有丝毫的怨言,当他的妈妈要把自己的一片面包放到他的碟子里,他碰也不肯碰,硬逼着妈妈把面包拿回去。他做什么事都又慢又小心,只为节省他的一点儿体力。
他经过巧克力工厂时,会高兴地抬起他的小尖鼻子去吸融化的巧克力香喷喷的气味,仅此而已。当他参观巧克力工厂时,他是最应该从巧克力河流里舀一杯巧克力来补充体力的孩子,但是,他丝毫没有这样的想法。他自始至终遵从旺卡先生的各种参观要求,遵守各种规则,所以最终留在了最后。就是这样善良、懂事的孩子,旺卡先生把巧克力工厂送给他,虽是奇迹,但也在意料之中。当然,更巧妙的是,作者给小查理还塑造了四个贪婪、任性、自私的对立形象,鲜明的对比,更突显出小查理与众不同的美好心灵。同时,作者借助奥帕—伦帕人的歌谣告诉我们导致孩子形成各种不良品质的罪魁祸首就是父母,给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人敲响了警钟。
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巧妙夸张的想象。不必说美丽、神奇的巧克力车间,也不必说可爱、矮小的奥帕—伦帕工人,更不必说发明室中各种奇特的石头弹子糖和头发太妃糖及变换出各种口味的魔术口香糖,单单是“看起来圆滚滚的方糖”读来就不禁让人莞尔一笑。读后感看上去非常普通的方糖,奥帕—伦帕人给方糖上画上脸,一听到开门声,那些眼睛立刻瞪得圆滚滚的,于是就变成了“看起来圆滚滚的方糖”。多么神奇、有趣的想象啊!
记得观看《开讲啦》曹文轩专场时,曹文轩老师说到创作的一个诀窍就是——折腾。
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才能吸引读者。比如作者写小查理得到金奖券的过程。查理生日时,全家人都围着查理,让查理拆开包装,看看有没有金奖券,“床上的四位老人全把身子靠向前,伸长他们的瘦脖子”在一大段文字的渲染下,里面连金奖券的影子也没有。接着约瑟夫爷爷孤注一掷,用他的私房钱买了一块巧克力,爷孙俩偷偷地商量着怎么拆、谁来拆,结果“只有一块巧克力糖,没有别的了。”只剩最后一张金奖券了,而这时一家人开始挨饿,对金奖券产生的兴奋早已忘得干干净净时,查理捡到了一枚埋在雪里的五十便士的银币,买了第一块巧克力,查理大口大口地吃掉,因为他太饿了,此时,他心中肯定没有想到金奖券的事情,但是,当他撕开第二块巧克力糖的包装纸时,奇迹出现了。这样的故事情节的“折腾”,怎能不会让我们读者手不释卷、欲罢不能?作者:宁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