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沙洲》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7 05:09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瓜分沙洲》读后感1000字:

  现代的中东战火纷飞,对老百姓来说真是一段苦难的历史。可在历史上这里也曾有过岁月静好,灾难的起源就从英法瓜分中东开始。《瓜分沙洲英国、法国与塑造中东的斗争》就详细讲述了这段历史。

  奥斯曼帝国加入一战之后,英法就盯上了这块战略要地。2个对中东历史、人文、地理都不太了解的政客在地图上讨价还价了一番,就彻底分裂了这片土地。地图开疆虽然爽,但还是需要靠实力来占领。这正好是英法的软肋:法国军队在本土拼死抵抗德军,英军刚刚遭遇加里波利惨败,无力再战。情急之下英国人又使出擅长的手段,以支持阿拉伯独立为由怂恿哈希姆家族反抗奥斯曼帝国(当时并不是所有的阿拉伯部族造反)。更绝的是英国发布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拿着别人的土地“一鱼三吃”,英国佬的这操作真是神了。

  等打赢了奥斯曼帝国要分赃的时候,英国佬又翻脸不认人了。寸功未立的法国人占领了叙利亚,犹太人也得以开始移民,只有阿拉伯人没有后台,跟我们中国一样体会了当战胜国还要割地的痛苦。不过英法的统治也不安生,相互给对方下套。

  法国人统治下的阿拉伯人起义,英国人给他们送钱送枪;英国人统治下的阿拉伯人起义,又轮到法国人给他们送钱送枪。直到二战爆发法国速败,英国趁机占领法国人的地盘。不过法国人也不是好惹的,他们又偷偷支持犹太人反对英国占领政府。二战之后,英法在中东的殖民统治终于落下帷幕,灰溜溜地回老家了,从此这里就是美苏争夺的战场。

  之前我看过的书对这段历史侧重英国人的“事迹”,对于英国人和法国人的“互动”语焉不详。这本书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盲点,而且文笔不错,可以一读。读后感读完这本书有很多感受。第一个就是对阿拉伯人深深的同情。被英国人当枪使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与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却要在凡尔赛和约上将山东的权益割让给日本的遭遇何其相似!这种痛苦引发了五四运动,让中国革命进入新的阶段;反观阿拉伯人却始终低潮。

  个人认为阿拉伯人处于分裂状态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第一次中东战争最明显,阿拉伯诸国以多打少、以强欺弱,在最后关头却勾心斗角,让以色列绝地反击。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革命成功,说明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第二个就是以诚相待。英国的微操可谓极致,“一鱼三吃”、以夷制夷,这么骚的操作别人想做都做不到。可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0比5,最后所有的盟友都反目成仇,自己也只能灰溜溜地滚蛋了。我觉得根子还是在“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上,国无信则衰呐。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