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读后感2000字

  • 2021-02-05 21:41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乍一看这本书名,会以为是家长或教育专家写的亲子家教书,翻开一路畅读后,才知道是当事人从自己在奥地利的留学和成长历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写给家长们,尤其想要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借鉴和参考的一本书。

  书中的观点非常中肯,对于国外的教育体制有褒有贬,结合自己在国外25年的学习生活经历,非常具有说服力。

  作者杨佳恬是来自宝岛台湾,13岁独自赴奥地利学习音乐,先后就读于约翰约瑟夫福克斯音乐学院和卡拉茨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曾先后获得奥地利钢琴教师资格鉴定特优奖以及两个艺术硕士学位,并且在欧洲音乐界渐渐展露头角,成为国际级音乐家、专栏作家及跨国音乐制作人。现定居奥地利。

  也许,在很多家长心目中,这就是留洋镀金的完美版本了,但读过她的书,你就会知道,一个仅有13岁的小女生背井离乡、远赴重洋,历经了多少挑战,生活的、心理的、生理的,青春叛逆期,她也曾经疯狂翘课寻欢作乐直到被勒令退学,又是经过了多少心理建设和刻苦研读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就。

  这本书有留学生活的最真实的心得体会,也充满了对中国与欧洲教育理念之间差异的种种对比与反思。

  感性与理性交织,让人对异域教育有了深层的理解,也在子女留洋学习方面获得很多第一线的建议。

  本书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总览奥地利这个国家和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他们贯穿在生活和学习之中的文化和观念。

  他们保持着悠闲的人生态度,对事对人,保持冷静,顺其自然,清醒面对挑战,也惬意享受人生。在教学中,不论文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崇尚言论自由。书中以中学开设的“诗词诠释”“心理学”“哲学”“宗教”等课程为例,从各个层面说明这个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是多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重视思辨能力,提倡表述自己的观点,思考和探寻的过程永远比答案对错重要。

  考试方面,不纠结分数,不公布成绩,也不作为评判学生成绩的唯一方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学业负责。

  第二部分,以学习外语这个海外留学生面临的第一大挑战为例,生动详实地记叙了自己的学习经历,给出了很多具有实操性的建议和经验,也指明了学习外语的过程对整个人生的意义。

  培养“外语自信”和兴趣,进行大量而不偏食的阅读,不要过分依赖字典等辅助工具,特别是勇敢、大声、不怕出错地说出来,比一味的背单词、学语法、学发音更重要。读后感语言的学习,是对整个异域文化构架的认识,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要多接触戏剧、音乐、电影等题材,把对文化的学习纳入到外语学习的体系中,才是对社会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第三部分,特别拿出一整章来讲奥地利的音乐,从历史背景、到社会习俗,以及音乐教育的普及制度,对想去奥地利学习音乐的学子,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对奥地利来说,音乐就是他们的名片,每个外国学生,都是推广奥地利音乐文化的重要推手,因此政府会给到每一个有天赋爱学习的学生很多的资源扶植。在这个国家,年龄,学历,都不会是阻止你学习音乐的理由,普及化的音乐教育与资源,就是奥地利让音乐人趋之若鹜的优势。

  第四部分,这部分是归纳性的主题提升: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永不放弃他的大人。

  青春期的孩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大人不该用网套住他们,更不应该用力去撕扯他们的翅膀。作者以自己刻骨铭心的亲身经历,写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多少次悬崖勒马,多亏了老师的不放弃,家庭的陪伴到底,每个关键时刻,都会遇上愿意相信她的人。不论孩子在哪里学习和生活,家庭的正面支持和良好的共同经营的亲子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部分,详细列举了奥地利的多元化的学制规划,既有优势也有弊端,观点非常客观。

  奥地利的学制也有和中国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学徒制,就和中国技校很相似。个性化的教育,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人生方向,学会一技之长,同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国外的教育不一定都是好的,我们要通过观察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之解。

  我有过在新西兰留学的经历,读作者的文字,就像在重温自己的过去,对书中所言的中西文化差异感同身受,非常贴切而真实。

  作为一个过来人,非常佩服作者能够一路披荆斩棘,闯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这里面有好的教育制度的依托,有家庭的支持和陪伴,老师的信任和鼓励,更有作者自己非凡的感知力和学习力。

  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书中的很多人生经验是她25年酸甜苦辣的总结,非常值得一读。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