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疑案》读后感

  • 2021-02-05 10:18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罗杰疑案》读后感

  阿加莎的灰色细胞

  ——《罗杰疑案》读后感

  写在前面/川

  我是一个热爱侦探小说的人。在我看过的所有侦探小说里,阿加莎的《罗杰疑案》最让我为之震颤,并且毫无疑问地摘取我心中第一名的桂冠。如果你也曾看过,那么此篇或许能引起你的共鸣;如果你还没来得及看,但有此意向的,作为读者,我建议你可以直接从倒数第三段看起,免得你失去了真正阅读时的乐趣。

  ?正文/九月?

  读完《罗杰疑案》时,正值深夜。尽管之前刚看过《尼罗河上的惨案》,对阿加沙·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那种疑云密布、奇事迭出的布局已深有体会,但《罗杰疑案》的谜底仍旧让我大吃一惊。读到小说第二十五章结尾,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我倒吸了一口冷气,很恐怖的一种感觉,甚至都不敢上洗手间了。

  怎么说呢?打个或许不十分恰当的比方,假如你是在阅读福尔摩斯的故事,一步步看着他与华生一起破案,到头来却被告知凶手竟然是华生,那该是怎样的惊悚?这惊悚不光是因为案件结果的出乎意料,更在于,你突然间发现,一个你心目中(也是大家眼中)值得尊敬和信任的人,其真实面目原来竟是如此的狰狞!

  阿加莎 克里斯蒂

  小说是以第一称来写的。"我",谢泼德医生,作为受害人罗杰的朋友,当地小镇上公认的和蔼可亲、广受尊重的人,因为种种原因,很自然地成为了私人侦探波洛查办罗杰疑案的协助者。"我"积极努力地配合波洛,关心关注与案件有关的一切人与事。波洛貌似也是非常地信任"我",不光让"我"参与大部分的侦查工作,和"我"一起分析探讨案情,有些具体事(比如了解某个相关人的背景、打探某个相关人的情绪状态等)甚至直接交给"我"做。罗杰的家人和朋友(也几乎都是案件相关人)也无一例外地把"我"当成一个正直的人、当成罗杰的好友、当成有能力协助破案的人来信任和看待,向"我"倾诉苦闷,请我向波洛传递信息或解释误会,或当着"我"的面向波洛阐述某些隐秘情况。如此种种,在读者(至少是我)的眼里,很自然地把"我"看成了以侦探波洛为代表的正义阵营里的一员,知道"我"是波洛查找凶手的协助者,而根本没想到将"我"也列入嫌疑人行列。(反之,案件中的其他相关人,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被怀疑,至少小说在字面上给人造成这样的感觉。)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在叙述。作为阅读者,亦是很自然地就站在了"我"的视角和立场,某种程度上,或某些时刻,甚至阅读者和叙述者的角色混淆在了一起,合二为一了。而我又怎么会怀疑"我"呢?

  然而,最终,一切被彻底颠覆。原来,那个贪婪的、扭曲的、残忍的凶手就是"我".这简直就是一道惊雷。让人惊恐的,其实还在于,当阅读者不知觉地融入作为叙述者的"我"的世界之中,这样的一种颠覆,就好比是,我们突然间发现,原来自己貌似或自以为是正直善良的内心深处,竟然潜藏着如此可怕的恶魔。原来,"我"自己竟然就是恶魔……

  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过怀疑。在阅读过程中,也曾有不少让人心生疑虑的地方。比如,"我"对罗杰养子拉尔夫(也是本案重要嫌疑人)的关心似乎超出了常理,令人匪夷所思。还有,在协助波洛破案的过程中,"我"的关心和关注点,似乎更多的是波洛分析案件的思路和角度,而不是案件本身。另外,有几次,在得知自己的姐姐与波洛谈论了可能与案件相关的一些事情时,一贯温文尔雅的"我"莫明地就大动肝火。如此等等。事后看来,所有这些其实都是作者有意给读者留下的线索。而事实上,线索还远不止这些。还有一些貌似无关紧要的话语和细节,其实都有深意。可惜啊,都被忽略了。

  而大侦探波洛对与案件相关(或貌似不相关)的任何细枝末节都不会忽略。在书中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动用一下你的小小灰色细胞。"当然,他也毫不谦虚地说自己的灰色细胞质量是第一流的。的确如此,从表象来看,本案真可谓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看法小发现,有些小事貌似毫无意义,比如,一把被稍稍挪动的椅子,一个似乎没有对证的电话,案件相关人的一个表情,旁观者一句无意的话,等等,零乱,细碎,不被人注意,甚至警察也认为没有什么意义。可波洛就是凭着他的超人的"灰色细胞",把无数被人忽视的碎片,一点点归整拼凑成了案件的全貌。(其实,在《尼罗河上的惨案》里,这位波洛也充分证明了他的"灰色细胞"的质量。如果说本案里他用的是"拼图法",那么,在《尼罗河上的惨案》里,按他自己的'话说,则用的是类似于考古挖掘的"清除法",耐心剔除周围附着的无关之物,直到真相本身显露出来。)

  在书中,波洛的有一段话很让我喜欢:"我的目标是查清真相,无论真相本身多么丑陋,对追寻它的人而言,都将是新奇和美妙的。"我想说,在阿加沙的文字里,跟着波洛一起去探寻真相的过程也是无比美妙的。而要充分感受这份美妙,我个人的体会,至少必须把书看两遍。第一遍是充满奇遇的探索之旅,一路上疑窦丛生,跌宕起伏,直至最后,在超强的惊讶和震憾中彻底呆住。第二遍是感触良多的回味之旅,重读时候才蓦然发觉,原来真相早已留在那些细微之处,伏笔如此巧妙,而且处处可见,只是遗憾初读时却偏偏如此"惘然".说到底,还是自己的"灰色细胞"不够好啊。

  然而,再说到底,阅读阿加莎的快乐,或许就在于自己和她的灰色细胞的质量差距吧。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差距,当我们走进她的文字世界,才会有疑惑,才会有震憾,才会有惊悚,也才会有反复回味时的意味隽永。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热门故事

推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