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翂十五代父受死
- 2016-11-11 13:39
- 名人故事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吉翂,字彦霄,生年不详,冯翊莲勺(今陕西大荔)人。吉翂幼时,曾有一个为救父而代父受死的故事,流传至今。
吉盼的父亲是个读书人,为人正直,不好名利。他虽然满腹经纶,但不愿出仕做官,一直在家躬耕,过着田园生活。吉翂在父亲的影响下,到六七岁时便已知道事理,尤孝敬父母。他十一岁那年,母亲患重病卧床不起。小小年纪的吉扮日夜守候在病榻前,煎汤熬药,喂水喂饭,洗换衣服,收拾大小便,尽心侍奉。亲朋好友及四邻街坊,皆交口称赞。
母亲医治无效,终于病逝,梁武帝这时再次召他父亲进仕,其父再三推辞不允,最后,被派往原乡县(今浙江东北部)做了县令。
不料,在吉翂十五岁那年,父亲因不畏权贵,秉公办案,得罪了地方官吏,竞被诬告贪污受贿,遭廷尉逮捕。
这飞来的横祸,使吉翂如雷轰顶,他哭着喊着,扑向逮捕他父亲的公差,诉说父亲的冤情。但公差无动于衷。他哭诉官府,跪地不起,希望官府能为他的父亲洗去冤屈,还父亲清白。但他跪破了膝盖,哭肿了眼睛,却被官府一次又一次地拖了出来。他求亲告友,央求路人,希望能有人挺身而出,把他的父亲救回来,但亲友、路人空有一腔同情之心,只能为他洒一把泪水而爱莫能助。父亲最终还是被逮走了。
审案官员早已接受了贿赂,知其冤枉,仍重刑逼供。最后,吉翂的父亲受刑不过,终于屈打成招。结果,被判处死刑。
判决书下来,父亲秋后问斩,吉翂心如刀绞。望着哭成一团无人照顾的弟弟妹妹,他决心救出父亲。
他找到官府,央求代父接受死刑。官府里的人嘲笑他说:“代人受死,没有先例。有胆量你去京城找皇帝,若皇帝同意,你便可以代父去死。”
这话提醒了吉翂。他想,我死都不怕,还怕什么皇帝?
到了京师,他就往皇宫里闯,要见皇上。自然,守门卫士把他拖了出来。
一次又一次闯宫不成,这件事终于轰动了京城。百姓们纷纷议论,为他的孝心所感动。有一位老人找到吉翂,对他说:“孩子。你真要不怕死,我有办法能让你见到皇上。”吉翂说:“作为儿子,不能救父亲,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于是,老人把他带到宫门前,指着宫门旁边一面大鼓说:“那叫登闻鼓,只要敲响它,就能见到皇上。不过,没有大事,随便敲鼓,是要杀头的!”
吉翂听完,谢过老人,趁门卫不注意,悄悄地来到登闻鼓跟前,抓过木槌,便用力敲了起来。
鼓声一响,立即从宫内冲出几百名武士。吉盼被带到大殿,叩见梁武帝。梁武帝见吉翂还是一个少年,竟毫不畏惧,声泪俱下地诉说父亲的冤情,并表示了愿意代父受刑的决心,遂有些感动;但又怕他是受人唆使,遂令廷尉蔡法度对他严加审问,弄清真相。
蔡法度把吉翂带回大理寺,给他戴上刑具,声色俱厉地大声喝道:“吉翂,你要代父去死,皇上已经答应,马上就要行刑。你知道杀人的刀有多么快吗?我知道,你还是个孩童,绝对想不到这么做,肯定是受人唆使。现在你如果能说出受何人指使,仍可免你一死!”
吉翂则慨然回答:“既然皇帝同意我代父去死,我就是囚犯了。我虽年幼,岂能不知道死亡可怕?我那几个可怜的弟妹,幼年丧母,已经十分不幸,如果再失去父亲,有谁能照顾他们呢?父亲受陷遭冤,我一个男子汉,既然无法救父,便只好代父去死。这是我自己的心愿,为什么要受别人指使呢?”
蔡法度见状,口气变软,乃好言相劝,仍要他说出背后的指使人。
吉翂说:“鱼虾和蝼蚁尚且爱护自己的生命,何况是人呢?谁愿无故去死?可是我的父亲受到陷害,就要被杀头,做儿子的才甘愿代父受刑,以换父亲的活命。”
蔡法度闻言,顿生同情之心,便令狱卒给他除去枷锁。吉翂却拒绝说:“想当年,缇萦一个十二岁的女子,冒死上京面见皇上,替父求情。我一个堂堂男子,愿代父受刑,既不怕死,又何怕这沉重的枷锁?我现在只求立即放出我的父亲,让我去死。”
直到此时,蔡法度才相信了吉翂。他向梁武帝如实汇报了吉翂的情况。梁武帝为吉翂的孝心所感动,立即派人查清他父亲的案情真相,为之洗去不白之冤。终于,吉翂父子二人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中。
丹阳城府尹王志听到吉粉舍身救父的事迹,很是敬佩,便邀约当地乡绅,准备于次年岁首推举他为纯孝。吉翂知道后,坚决拒绝,说:“王大人,父亲受难,儿子分忧,这乃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们推举我为纯孝,难免有人会说我是沽名钓誉,岂不成了我的耻辱?”王志等人听了,对他更是敬重。
吉翂在十七岁那年,被聘为本州主簿,出任万年县令。万年县在他的治理下,礼仪盛行,民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