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南巡
- 2015-12-31 10:30
- 帝王故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康熙帝是中国走出紫禁城、巡察地方最多的皇帝。他做皇帝的六十一年,其中先后积十八年时间,是在各地巡察,多达一百三十次,次数最多是长城南北热河诸地,多达七十八次,而民间最有影响的却是六次南巡,总共有五百四十九天。这六次南巡为康熙执政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关心河工
康熙南巡有多种目的,如笼络知识分子、游览各地风光,但每次必到治黄工程现场,视察三五天,提出可行性意见,由此开始了南巡的考察民情和地方吏治。他说:“古人之君,居深宫之中,不知民间疾苦者多,朕于各地巡行,因目击之故,知之甚确。”康熙二十三年(1684),首次南巡,就在苏北视察。他乘舆自宿迁至清河(淮阴),路程二百里,就走了整整十二天,所过之处,见河工夫役运土、夯筑大为辛劳,特地多次停下车驾,步行外出,亲加慰劳,并面谕靳辅等治河大臣,严防有不肖官役侵蚀本已微薄的劳务工资,务必让人人都能拿到定额的银钱。
几天后,康熙帝乘船由清河沿运河南下,在过高邮湖时,见民间田地庐舍多浸没在水中,心甚不安,舍舟登岸步行湖堤十余里,察看形势,召集当地父老和读书人,详细了解水灾根因,并寻找解救办法。他对陪同的两江总督王新命说:“朕此行原欲访问民间疾苦,凡有地方利弊,必设法兴除,使之各得其所。现在目睹此方水灾,哪里能不设法拯救呢?”他下诏,凡是有水灾的州县,一一详加考勘,确切查证后,务必解决,需要多少经费,就用多少,在所不惜。
当日,康熙帝夜不能寐,赋古风一首:
“淮扬罹水灾,流波常浩浩。龙船偶经过,一望类州岛。田亩尽沉沦,舍庐半倾倒。茕茕赤子民,栖栖卧深潦……”
考察清官
康熙帝南巡察访吏治,也发现了一批好官。
康熙帝首次南巡前夕,获悉两江总督于成龙逝世,大为痛惜,临朝讯问:“今天下清廉官如于成龙者有几人?”回答有七人,其中有张鹏翮、郭琇和彭鹏。但他没有轻易相信。
当年秋,他南巡路过兖州,见到兖州知府张鹏翮,经考察后果然不错。张从此擢升,由浙江巡抚直至吏部尚书。南巡至江苏吴江,微服至民间,百姓都称赞本县知县郭琇是清官好官,由是超擢为御史,后任湖广总督。在南京,他特别注意当年由于成龙推荐的江宁知府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经密访果然与所说相同,证实此于成龙确是清廉、干练,特予以嘉奖,赐亲书手卷一轴,对他谕说:“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尔必自始至终毋有改操,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当月即超擢为安徽按察使,两年后又擢为直隶巡抚。并在首次南巡归京后,专门召见于父,赐貂裘,奖励他教子有方。
严惩贪官
康熙帝南巡也很注意地方官吏的贪赃和渎职。首次南巡驻跸宿迁,发现漕运总督邵甘问题相当严重,便当面申饬他:“朕时巡之举,原欲周览民情,察访吏治。你身为大臣,理应廉洁,为僚属做个表率。谁知到任以来,没有做过一件实事,而且还多有不谨处。”邵甘心中不甘,为己行为作了诡辩。康熙帝拿出人证物证,又说:“朕还查询本地民众,多是这么说的,可谓言之凿凿。”邵甘只得低头服罪。康熙帝把他带往南京,随即革职。
康熙帝考察、处理官员是相当慎重的。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月,在他第二次南巡返京的第二天,才处理出巡时掌握的某些高官,如杭州副都统朱山庸劣免职,靳辅政绩显著,民众口碑极好,恢复河道总督原职。他为官吏政绩定格,与察访民情契合,说:“凡居官贤否,唯舆论不爽。果其贤也,问之于民,民自极口颂之;如其不贤,问之于民,民必含糊应之。官之贤否,于此立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