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禽问于子贡曰讲了什么

  子禽问于子贡曰讲了什么

  子禽问于子贡曰是孔子论语中非常重要的一段话,这句话的下半句是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于抑郁之于?自贡对于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人之求之于,意思就是说子禽向子贡问一个问题,说老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会了解那个国家的政治状况,这是求当地人告诉的还是人家主动告诉的呢?

  子贡画像

  子贡回答说夫子温良恭俭让这本身就是美德,所以可以让夫子周围的人都主动告诉他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状况,而且夫子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难道和普通人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样的吗?意思就是说孔子这个人本身很有美德,他谦让恭敬温和良善,他周围人际关系可以处得很好,能够让所有人对他心悦诚服。从而孔子获取知识也非常简单,效果更加深入广泛。子禽问于子贡曰这句话其实想侧面突出孔子的光辉,两个人都是孔子最得意的两个门生,这句话在论语中占了很大篇章,论语是由孔子的学生整理下来的,所以很多后代历史学家推论说子禽问于子贡曰这一段话,很可能是孔子的徒弟想褒扬孔子赞美孔子而说出的。

  总的来说子禽问于子贡曰已经达到了赞美孔子的目的,这句话表现了孔子为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使得孔子的神秘面纱又多了一层,后人更加敬仰这位先贤前辈,而在这句话中子禽和子贡只是作为孔子的陪衬存在的。

  孔子徒弟子贡怎么死的

  子贡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徒弟,他的出身和死因一直备受后人的关注,所以子贡怎么死的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历史界一个热议的话题,其实根据史记记载子贡在70多岁死于疾病,当时他是想路过齐国去经商的,不幸在齐国的时候身染重病不治身亡,所以子贡应该算是病死的,70多岁在当时是个很大的年纪了,子贡也算是寿终正寝。

  子贡画像

  其实关于子贡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很多人还怀有不同的答案,有些人认为子贡在吴起变法中被叛军伤害了,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当时虽然子贡和吴起变法是同一时代的,但是子贡并没有参与这次改革,他也不会同叛军扯上关系,后代人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增加这次改革的知名度,子贡其实是在齐国病死的,他一生没有参与过任何的改革。其实子贡在死之前还曾经想念过孔子,当时距离孔子逝世已经很多年了,有后世人称子贡在齐国偏远的一个地方突然身染重病,很多名医看了都束手无策,子贡死之前口中一直念叨着老师的名字。可惜当时没有人认识这位名满天下的大文豪,也并没有人认识他的老师孔子,子贡就在呼喊中死去了。

  子贡死的时候齐国的国君非常悲痛,认为子贡虽然没有给齐国做出什么贡献,但他是当时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又加上是病死在自己的领地,所以齐国国君亲自给他写了一篇吊文。

  子贡问友讲了什么

  朋友分为很多种,有的是生意场上的酒肉朋友,有些是见面打个招呼点个头的朋友,有些是遇到事情会出手帮忙的真心朋友,有些是能够替你挡刀的生死朋友,还有一种是转从背后插你刀见面还笑笑呵呵的损友。不知道大家都有什么样的朋友,或者说大家的交友原则是什么。

  子贡像

  著名思想家孔子的门生子贡有一次问老师孔子交友的道理,孔子告诉他说,交朋友一定要在朋友有过失时帮助他向善,努力的引导他、帮助他。如果他实在不听从、一意孤行时,就也不用和他多啰嗦了,因为他不是和你志同道合的。通过了解了子贡问友的典故,使我了解到了朋友一定要交益友,能帮助自己向好的方向去发展的,千万不要结交一些专从背后插刀或者引导我们去做坏事的损友,他们不仅不能帮到你,反而会害了你。

  “近朱者则变赤,近墨者则变黑”。其实这句话是对的,身边的朋友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就像孟母三迁一样,人们是要受各种环境和身边的人影响的,所以大家要结识好的朋友,更多的去选择、了解朋友,真心对待朋友。都说人以群分,所以我们一定要结交和自已志趣相投的朋友。

  通过子贡问友的典故也告诉我们,要多结善缘,结识一些好的朋友,而且要多听从朋友意见,取其精华,在交朋友的这件事情上绝不能含糊马虎,要结交善良的、积极的、向上的益友。

  孔子对子贡的评价是怎样的

  端木赐,也就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子贡,子贡不仅在学术上精通的很,而且因为家庭经商的原因,在经商也有很大的聪明才智,他很少在孔子身边待着,而是经常去一些国游行,做一些生意,所以为孔子众多弟子的首富。

  孔子与子贡

  子贡被孔子比喻为瑚琏,对于孔子的这一比喻,很少有人懂,有的人认为是精石确凿的美丽玉器,还有人认为是巧夺天工的坚硬木器,有的人认为是美观坚固的实用瓦器,众说纷纭,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绝对是一种非常贵重的东西,古代人认为瑚琏是祭奠神圣的贵重之器。

  瑚琏其实是古代的玉器,但是这种玉器可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可以用到的,这种玉器是古代人用来供奉在寺庙与佛堂上面的,这种场所相当于中央政府,皇宫里的布置,摆在最上方,显得十分的庄严神圣,干净利落,因为这种东西是高贵与清白的象征,把子贡的这种精神比喻成这样的典型,未免有一些,太高尚贵重了,太清白了。在古代有一些特别隆重的庆典的时候,才能把瑚琏请出来亮相的,平常只能锁在柜子里面,让人保护起来。

  有的人说子贡什么都不想做,专门去做生意,而且凭着自己聪明的脑子,做出的生意总是会发财,孔子的晚年生活很安详,都是子贡照顾着,子贡这人特别慷慨,任何事物都不会拘束他,但是他为人从来不骄傲,所以孔子说他高贵,清白的风格,低三下四的事从来不做,这就像瑚琏性格。

  孔子徒弟子贡名言有哪些

  子贡可以说是孔子学生里面一个比较有特点的,他非常聪明,能言善辩,家世显赫,经商特别厉害,特别富有。而且他特别喜欢和孔子交流,问他问题,也特别尊重老师,他的话也能够让孔子的思路打开,所以和子贡聊天,孔子还是很快乐的。孔子对子贡也有比较高的期待。子贡说过很多经典的话,成为后来的名言警句,一起来看一下。

  子贡剧照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把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强加在我身上,同样的我也不愿意把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加在别人的身上!”孔子这样回答他:“这不是你能够做到的事情啊。”

  其实,子贡说的话是大家都希望的,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子贡说:“老师讲的《诗》、《书》、《礼》、《乐》等,都是我们大家可以经常可以接触可以听到的。但是老师说的人性和天道,我们就不太能够听到了。在孔子的认知里,他认为人本性不可探测,天道之高,更是不能够碰触到的。孔子对于人性,认为人性本来是相近的,但是后来由于生长的环境还有生活习惯等导致相差很远了。天道孔子有的时候也会称作天命。子贡说:“贫穷却不奉承,趋炎附势,富有但是不骄傲自持,这样的人怎么样呢?”孔子说:“这样可以了,但是还是不如贫穷任然乐善好施,即使有钱还是谦恭好啊。”子贡和孔子讨论过很多问题,在论语里面,子贡的名言比较多,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子贡手植楷讲了什么

  子贡,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门生之一,他游历数国,一生留下了很多为后人传颂的精彩故事。

  子贡手植楷

  子贡之师孔子去世时,他众多学生都守墓三年,而且每人都为它种植了一棵名贵树种,这个事情让世人广为传颂。其中,孔子得意门生之一的子贡,他是大家公认的尊师重道,注重礼节之人,他在老师的墓前种了一棵楷树,等到了三年守墓之期结束之时,所有学生都离开了老师的墓地,只有子贡还继续守着,一直守了六年。因此当所有树木都枯死时,只有子贡的树木还在。因为他多守了三年,也为了纪念子贡这种对老师深深的怀念和无比尊敬之情,子贡死后,这棵楷树也一直有人照料,让它可以茁壮成长。

  虽然后来子贡的楷树在光绪八年糟了雷火,可是为了纪念子贡这种尊师重道的精神,后人将雷火后的树桩保留了下来,并且上面刻上了“子贡手植楷”这几个字,这能够时刻提醒我们,重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尊重文化传承,好的一定要保留和发扬。

  子贡植楷的故事也让我们联想到如今的社会,我们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尊师重道本是传统美德,可是现在网络上出现的各种学生辱骂老师,父母,不懂尊长的新闻却让我们寒心,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尊师重道。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