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苏轼最后结局怎么样

  诗人苏轼最后结局怎么样

  苏轼是一代文学大家,艺术家,政治家,但是苏轼结局却并不是那么完美,甚至可以说是在经历了跌宕起伏之后的悲剧结局。

  苏轼画像

  纵观他的一生,他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真可谓是一波三折。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经历了太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作为为官之人,苏轼在当时北宋史上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从宋神宗到宋哲宗再到宋徽宗。苏轼经历了三代,并且屡次被委以重任,屡次被贬。但是在政治发展史上,他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哪怕被贬被流放,初心不改,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但是最后苏轼结局呢?

  苏轼的不幸是因那场乌台诗案而起的。因为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被新党污蔑陷害,说在诗中暗含不满,讽刺朝廷腐败。最后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被贬到黄州成为团练副使,但是行动受当地官员监视。在此之后,苏轼对朝廷心灰意冷,心情郁闷。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即将前往汝州。但不幸的是由于路途遥远,幼子不幸夭折,后来苏轼暂时前往常州休养。

  1100年,在宋徽宗即位后,苏轼得到大赦,复任朝奉郎。不幸的是在北归途中,1101年,因病去世,卒于常州。他的儿子苏过遵照父亲的遗嘱将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在宋高宗即位后,追封苏轼为太师,谥号为“文忠”。这就是苏轼结局,真是令人唏嘘。

  苏轼琴操有什么关系

  传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的时候,喜欢游山玩水,结交朋友,杭州自古繁华之地,西湖边上每到风和日丽的时候总是会有歌妓舞女来赏花对诗,当时成为一景,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名妓琴操。

  苏轼与琴操

  这位琴操姑娘才貌双全,心高气傲,她听说知州苏轼才是一位大才子,便非常仰慕,苏轼对有有才华的美丽的女子也是非常欣赏的,他并没有因为妓女身份低微便看不起她们,相反他还非常欣赏,照顾她们,这让琴操很是感激,但是她自知自己与堂堂的知州大人地位太悬殊,而她又不愿委屈自己做苏轼的侍妾,让别人说她高攀,所以只好把对苏轼的爱慕之情埋在心里。

  琴操与别人不同,她喜欢参禅礼佛,这与苏轼的爱好如出一辙,于是苏轼便更待琴操与别人不同,他们俩彼此引为知音。有一次苏轼又来与琴操谈论佛法,几番问答之后,琴操突然领悟,她知道自己不适合在世俗之中生活,不然晚景凄凉,不如看破红尘,彻底皈依佛法,方能彻底领悟佛法的精髓,这也是保全自己的一种方式,于是辞别苏轼,毅然出家为尼,从此一切往日情谊都随风飘散。苏轼听说后很感慨,也许内心还有些愧疚之情,于是就把他与琴操的故事写进了他的《东坡笔记》之中,以此来纪念这段有缘无分的感情,也纪念这位心意相投的红颜知己。琴操与苏东坡的故事总是引人感伤,后来很多人专门在西湖边拜谒琴操的墓。

  苏轼与秦观是什么关系

  苏轼和秦观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秦观是婉约派词人代表之一。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苏轼比秦观大12岁,俩人虽然是师徒关系,却也是生活中的挚友。苏轼名满天下时,秦观还是一位学子,他十分欣赏苏轼的才情和文风,便以弟子身份拜在了苏东坡门下,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秦观画像

  后来,俩人一见如故,成为了良师益友。苏轼被贬谪至黄州时,苏轼经常给秦观写信,让秦观多写一些作品。苏轼鼓励秦观说,秦观之前所写的“练兵”和“治盗”两篇文章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对统治者来说也有很高的借鉴意义。随后,苏轼还劝告秦观,让他在学校之中少谈论政事,毕竟谈论政治立场是一件忌讳的事情。同时,苏轼劝告秦观,让他一面写文一面参加科举考试,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苏轼全集》中有有两篇是苏轼写给王安石的书信,其中有一篇就是苏轼给王安石的推荐信。这封信的内容比较长,他列举了秦观是位全方位的人才,希望王安石能提拔秦观,让他为北宋朝廷献出一份力量。当时,王安石在北宋朝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王安石能重用秦观,那么秦观也就会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民间传说中,秦观是苏轼妹妹的丈夫。相传,苏轼有一个长相美丽且冰雪聪明的妹妹,名为苏小妹,而这位苏小妹长大后嫁给了秦观。民间广为流传的“苏小妹三难新郎”就讲述的是苏小妹和秦观的故事。

  苏轼红梅主要内容是什么

  《红梅》是苏轼写的一首诗歌,他借红梅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自己高洁的品质。《红梅》全诗的内容是:“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苏轼赏红梅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苏轼在狱中饱受摧残,出狱后,苏轼被贬谪到了黄州。根据《红梅》表达的思想来看,这首《红梅》是苏轼作于黄州时,他借以高歌红梅严寒盛开的景象来象征自己不屈不挠的气节。诗歌首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红梅”在严寒中迟迟绽放,随后以“自恐”两字既点出了红梅迟迟未盛开的原因,又暗指了词人自己目前所处的困境。

  颔联中,用“小红”两字,点出了红梅的颜色,在粉妆玉砌的大地之中,只有红梅一枝独秀,成为了万物中最耀眼的颜色。在颈联之中,诗人夸赞红梅不随波逐流,敢于在寒冬之中绽放。

  尾联中,更升华了红梅的品格,表示诗人对红梅的赞赏和喜爱之情。这首《红梅》托物言志的经典诗歌作品。苏轼以红梅高洁孤傲的品格来象征自己不与朝廷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精神。“红梅”这一意象,深受文人的推崇,他们借红梅来自喻本人高洁的品格,同时也借“红梅”这一意象证明自己百折不挠的精神。苏轼通过《红梅》一诗也暗示了自己乐观向上的精神。

  苏轼的成就有哪些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大大文豪,其在诗词歌赋和书画方面都具有非常杰出的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语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另外在书画方面也具有非常的成就。苏轼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代表了北宋时期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

  苏轼画像

  首先说一下苏轼在文学上面的成就,苏轼的散文成就非常的高,流传到现在的作品也非常的多,这些作品都立意宏远、豪放不羁,继欧阳修之后成为了北宋文学的领军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享有盛誉,一生之中与其交友并且受到他的指导的人非常多,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苏轼的诗词现在存世的大约有四千多首,这些诗词大气豪放、变化万端,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可以说代表了北宋时期诗词创作的最高峰,为宋代诗词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很多诗词现在也非常的有名气,像《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是传世的名篇。苏轼的词可以说冲破了单纯描写男女恋情的局限,具有非常广阔的社会内涵,创立了与婉约派截然不同的豪放派诗词,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在历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再者苏轼在书画方面也颇有成就,苏轼擅长行书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后世很多人都曾经学习苏轼的书法,可以说其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苏轼的画作遒劲有力、画面简洁,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画风洒脱、豪放,可以说是其心情的真实写照。

  苏轼在文学和艺术上的成就在北宋时期都达到了最高水准,苏轼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苏轼的守岁主要内容是什么

  《守岁》,是苏轼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1062年,当时苏轼在凤翔签判任上。同时创作《馈岁》《别岁》,将这三首诗一同寄与苏辙。主要当时恰逢年末,苏轼没法与父亲,弟弟团聚,实在思念亲人,便作此《守岁》诗寄予弟弟苏辙。

  《守岁图》

  第一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这里用了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不是泛泛设喻。而是表达年华易逝,虽想尽力挽回,却无可奈何的悲哀。中间几句用特别平淡的表达描述了每年过年时,孩童的真实写照。但是这种情况却不是当时发生在苏轼的身边,根据史书记载,当时苏轼膝下只有一个五岁的儿子苏迈。所以这句虽然很平淡,很平常,但是却隐约透露着苏轼的思乡之情。一直在回味故乡习俗,平淡的言语中透着细腻的感情。最后几句,用反问句,与前文几句形成对照呼应。表示了守岁有一定的道理,应该要珍惜匆匆而逝的时光。最后,由于这首诗是寄给苏辙的,而当时与苏辙分隔两地。所以此作最后又说两地守岁,共同珍惜年华,颇有一番鼓励之意。话锋一转,是点睛之笔,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积极之意。也给诗词带来一种振奋精神的感觉。

  苏轼的这首《守岁》,言辞平淡普通,浅显易懂。但是他用平常的言语暗自告诫自己要惜时如金。他用比喻句表现时间易逝,暗示要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做事。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