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诸葛亮
- 2016-12-24 09:01
- 历史秘闻故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韩信诸葛亮
韩信与诸葛亮两个人都是封建时代的名人,他们两个身上有点很多的共同点:
老版《三国》里的诸葛亮
1、他们两个之间跨越了整个一个汉朝,韩信助刘邦建立西汉,成就四百多年的基业,诸葛亮的出现,正值东汉的灭亡衰败之期,相差就是一整个汉朝。
2、他们两个既是谋士,也是主将,都曾经为自己的君主开辟了大片土地,功劳甚高。刘邦没了韩信,很难击败楚霸王,成就霸业,刘备没了诸葛亮,很难有称霸于蜀地的局面。
3、他们两个跟君主的关系都比较贴近,既可以说是君臣,也能是朋友,韩信原本只是一个小官,被萧何荐举之后,得到刘邦的重用,直接成为大将军。诸葛亮原本只是一介布衣,出山之后就了军师。他们两个晋升的速度之快,让人惊叹。
4、两者都被追封为候,韩信是淮阴侯,诸葛亮是武侯,都是自治一方的人才,韩信是汉朝的开始,诸葛亮是汉朝的结束,但他们都会整个汉朝涂上浓重的一笔。
虽然他们两个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但是两者的差距也有很多,至少从晚年的遭遇大不相同,而且看出两个人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韩信虽然官至大将军,权力非常的大,但是总有刘邦一直注视着,猜忌他。甚至于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听说韩信有谋反的意象,就大军将至,想要擒拿他。他的晚年遭遇是极其凄惨的,让人怜惜他的才华就这么去世了。
与他不同的是,诸葛亮可谓是春风得意,他与刘备保持着良好的君臣关系,虽然其中刘备也有不信任他的时候,但是最终他还是蜀国的掌权者,替刘婵处理好蜀国。虽然晚年鞠躬尽瘁,累死在公务上,但至少他晚年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是韩信所缺少的。
他们两个一生都是效忠于君主,都只是为人臣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两个都不是真正的大赢家。
韩信用兵
虽然每个人都说韩信用兵如神,少有败绩,那都是因为他有着胸怀全局的大局观。在刘邦还待在蜀地的时候,韩信就根据自身的条件,比较了一下敌我各方面的实力,分析了敌我军事力量的优劣,从而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其目的就是胜利。至少从整个楚汉争霸中,都能证明韩信是一个从大局观着想的一位杰出军事家。
身怀全局的韩信
他的战略很明确,先让刘邦重用贤将,改善军纪,做到有功必赏,对周边的黎民百姓有所救济,收复天下的民心。再出蜀地,灭掉三秦,连续攻打其余诸侯国,最后在与楚霸王一决雌雄。
韩信用兵的特点,很多人认为是在局部方面用兵,其实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在刘邦出蜀地之后,连破三秦,取得了硕硕战果之后,开始骄傲自满,最终被项羽的三万兵马,打的诸侯联军节节败退,很多之前归汉的诸侯们都投奔到项羽帐下。此时,汉军已经退回荥阳驻守,可以整个战场形势对于汉军来说,那是非常的不力。韩信为了改变局面,先是攻取魏地,却发现整个战局依旧处于下风。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韩信估摸了一下我方势力,再跟楚军对比了一下,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跟刘邦提议:“臣愿领三万兵马,可以攻取赵、齐等地,替大王收复各诸侯国,并且可以从后方切断楚军粮道。”
由于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处于下风的汉军有了转机,至少可以跟楚军的对峙不处于劣势方。使汉军得到了缓冲的余地,而楚军却不知道这个道理,依旧跟汉军呈对峙局面,却不知自己的后方被韩信切断。致使自己形成被三方势力夹击的局面,最终兵败垓下。
韩信经典战役
谁都知道韩信会打仗,并且打过很多的胜仗,在楚汉争霸中绽放光辉。他最初的暗度陈仓,以及之后的背水一战,这些都是我们所众知的,知道就是这些一系列战争,改变了汉军的地位,使刘邦建朝奠定基础。
垓下之战作战图
直到最后一场战争,那就是垓下之战,使楚军最后的战斗力烟消云散。公元前202年,灌婴率兵攻打彭城,顺便侵占了很多楚地,同时进行的英布率众攻打九江地区,而刘邦从固陵出发,三面攻打,使楚军被迫向东南方向撤退。直到退到垓下,此时楚军的剩余兵力还有10万余,依旧可以跟汉军一决雌雄。直到汉军的多方兵力汇合之后,达到了60多万的兵力,并且包围了垓下。
汉军为了改变局面,派韩信率领30多万为主力,试着去攻打楚军,初战不顺,项羽甚至带兵出城迎战,幸好有左右大军保护,不然韩信的军队必将溃败。三面夹击,逼迫项羽回到了垓下城。
局面依旧陷入胶着的局面,正在此时,汉军唱起了楚歌,关于这个楚歌,有两个疑惑,有些人说这是张良提议,用来瓦解楚军的士气,而有的人认为是刘邦提议的,因为刘邦同样是楚地出身,唱楚歌,是用来庆祝将要到来的胜利。
项羽知晓自己已无办法翻盘这个结局,无奈率几百骑兵,突围而逃。却遭到汉军的追捕,最终在乌江那个地方自刎。
就是这场战争结束了争霸的局面,也许有的人认为这是以多欺少,何以看出韩信用兵入神呢。但你得知道,如果没有韩信之前的努力,哪会来这么多的汉军,这是连锁反应。
韩信儿子
韩信作为汉朝的开国大将,最终却被刘邦灭族除宗。由于韩信本身的军事能力出色和他灭七国中从无败绩的生平,让很多人对韩信十分欣赏和惋惜。因为韩信被灭了三族,所以有关于韩信儿子是否逃过一劫的讨论一直存在。
韩信剧照
有这样一种说法。现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那里,以姓韦的人居多。而这个韦姓是韩信儿子流传下来的。据说,韩信被吕雉和萧何所杀,而刘邦则更狠要斩草除根,就决定灭了韩信的三族亲人。萧何因杀了韩信心中有愧,就让蒯彻将韩信的儿子带走。之后韩信儿子就一直在南粤这个地方,也就是如今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这里存活下来。为了不被官府发现,他将韩姓的一半作为自己的姓氏,所以就有了韦这个姓氏。
这只是关于韩信儿子的一个传说。这个传说应该是喜欢韩信的人不忍心韩信断子绝孙而编造出来的,毕竟发生这种事的概率极小。
刘邦是什么人,他的心胸极其狭小,生性多疑。就连一直扶持他的萧何都被刘邦怀疑。这样的刘邦怎么可能坐视萧何送韩信的儿子离开呢?他对韩信可不会怀有什么愧疚之心。除此之外,他也不可能放过这个最有可能向自己报复的人。而萧何自己本身就已经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怎么可能还会冒着被刘邦怀疑的风险去帮助已经死去的韩信呢?况且韩信还是死在自己的计谋之中,难道会不怕韩信儿子长大之后来报仇吗?
所以说,有关于韩信儿子最靠谱的应该就是和史书记载的一样,在刘邦灭韩信三族时,被刘邦的手下杀死。
韩信列传
司马迁对之前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纳入自己的《史记》,其中就有淮阴侯列传,简述了韩信从幼年到出名,甚至是晚年的遭遇全都归纳进去,并配上自己对韩信的评价。
历史上的韩信
韩信是淮阴人,当时的老百姓都吃不起饭,物质的缺乏,品性也不怎么样,就无法被推荐去当官,又不能做点小生意养活自己。经常寄居到别人篱下吃点饭,很多人都很讨厌他。韩信曾多次到南昌亭亭长那里去蹭饭,惹得亭长夫人的不满,于是就做了早饭带到内室去吃,韩信来了,却发现没有自己的份,明白其用意后,愤然离去。
韩信落魄到被一个老大娘所施舍,老大娘看到韩信如此的挨饿,就连续准备了几十天的饭给韩信吃,韩信很感激她,说:“等我哪天出名了,我肯定会好好报答你。”
韩信在淮阴这块地方得不到施展才华,甚至受到了多次的侮辱,他就去了楚地,受到了楚霸王对他的忽视,于是愤然到汉王账下。
韩信到了刘邦账下,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用,之后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韩信才得到刘邦的重要,他建议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楚霸王的眼皮子底下,不断的发展自己。连年的战争,壮大了汉国,削弱了楚国,韩信功成名就,回到故居的时候,他大大的赏赐了那位收养过他的老大娘。甚至提升了那位羞辱自己受胯下之辱的人年轻人。
韩信深知汉王对自己才能的畏忌,常常托病在家,不参与朝政,但是功高盖主,他的低调掩盖不了他过去的辉煌。朝廷之下百官对此的议论,以至于让他的信心的高度膨胀,晚年做错了事,结束了一生。
韩信北伐
同样是北伐,并且同样身处在蜀地,为何韩信就能出去,而我们的智者诸葛亮就无法出去呢?其实归根到底是他们的路线具有差异性,以及目的性也是不一样的,才决定北伐的成功与否。
韩信北伐的线路
韩信北伐前,曾使用了一个计谋,这也是他为何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为了迷惑楚军,把之前烧坏的栈道,明面上命人去大张声势地修复,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但是暗地里却亲帅军队,爬出了蜀地,翻越了秦岭,之间袭击陈仓。陈仓是什么地方呢?那就是楚王分封给章邯的属地,逼迫章邯从废丘,急急忙忙地率军去救援,但是依旧汉军所攻败,直接逃回废丘。之后汉军一分为二,一路击败雍军,另一路继续攻打章邯。连续的掠地,使关中大部尽数被汉军所占领,之后平定了三秦,这就是楚汉争霸前期,韩信所取得的巨大胜利。
而诸葛亮的六次北伐,首先的原因是蜀国自身内部发生了矛盾,如果不北伐,来使蜀国团结一致,那么其中的矛盾就足以使蜀国灭亡。而且可以从另外方面想,魏国就根本没有主动攻打过蜀国,而是拼命地攻打吴国,放任蜀国的小打小闹。诸葛亮北伐,选择的线路就是翻越秦岭,我们都知道秦岭的险,这就意味着粮食的难运输,而打战必须要有粮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诸葛亮北伐是解决内部矛盾,导致最后伐也不是,不伐也不是,才会有七出岐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