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同时也是唐朝的诗人,并且在政治军事上也有非常出色的成绩。

  唐太宗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的称号,在对外和对内上他都有着一套方针。对外他积极开拓疆土不仅重创了高句丽,也将东突厥灭了,更是征服了很多部落。在国内他就劝课农桑,奉行节约,并且主张以文治天下。作为一代君王,能任人唯贤,多次听取谏官魏征的逆耳忠言,并作出相应的改变,这些使得唐朝能够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唐朝在当时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也正是因为他的勤政爱民,不懈努力。唐朝民俗开化,经济繁荣,是当时各民族的大熔炉,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便是当时的社会现象的写照。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了23年,他在位的时间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但确是历代皇帝中贡献最大的。他在位期间朝堂上下都是一派和乐。

  玄武兵变,历史沧桑,一将终成万骨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终归来得不是那么名正言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在位时所作出的政绩。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患病瘫痪在床上,最终在终南山上驾崩,安葬在昭陵,庙号为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追封的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其创下的大唐盛世也为后人所称道。

  唐太宗李世民论止盗简介

  《唐太宗论止盗》一文出自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相传当时的唐朝鸡鸣狗盗之徒甚多,百姓家家户户都担心夜里有小偷来偷东西,为了治理这一社会问题,唐太宗李世民与群臣商讨“止盗”的方法。

  唐太宗图片

  唐太宗问群臣要如何解决盗贼猖獗这个问题,有的大臣主张用严厉的刑罚来处罚被抓住的盗贼。唐太宗认为:百姓中之所以会有人去做盗贼,是生活所迫,是因为国家不够富裕,是因为贪官污吏太多。如果我们的国家没有贪官,没有繁重的苛捐杂税,百姓人人都有余粮,吃得饱,穿得暖,那么鸡鸣狗盗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自此,唐太宗开始自上而下的解决这一问题,对上,开始节俭以减少开支,惩治贪官,君主不骄奢淫逸,做官的清廉,百姓自然不用多交赋税来供养这些人;对下减轻百姓的赋税及劳役,兵役,百姓生活富足,自然不用以偷盗为生。推行这些政策几年后,唐朝社会治安秩序井然,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现象,可见唐太宗推行的这些政策是从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后来唐太宗常对身边的侍卫说:自己不敢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因为君主的欲望通常都要百姓来承担,国以民为本,剥削百姓供养君主,国家也会随之衰弱的呀!后人将唐太宗止盗的理论记录下来,《唐太宗论止盗》成为了历代君王拜读的治国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是谁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是长孙皇后,在唐太宗还没有称帝的时候,他就和长孙皇后结婚了,而且他们之间的感情十分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后,唐太宗终于登上了皇位,在这期间,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功不可没。她一直都陪着李世民,给他提各种良策。

  《隋唐英雄》长孙皇后剧照

  李世民发起玄武门之变时,原本他没有带领长孙氏到此领地,但长孙氏出乎意料的站在了李世民的身旁,这一定程度上给了李世民精神上的支持,一旁的士兵看到长孙皇后也来参与此事,而且还给他们加油鼓气,这使得士兵们使出浑身解数来赢得此次的战斗。长孙皇后深爱着李世民,她不会因为害怕各种危险处境而离开李世民,即便前方苦难重重,她也会陪着李世民。

  在此政变以李世民胜利而结束后,李世民登上了皇位,很快,李世民便封长孙氏为长孙皇后。即便他们的政治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但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之间的感情依旧是一如既往的好。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在闲暇时间会阅读各种书籍,同时还会和李世民进行交流各种治理国家的策略。长孙皇后对李世民治理国家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在长孙皇后患上疾病后,第一次治愈了。可是没过两年,长孙皇后再次生病,这次幸运没有再眷顾,长孙皇后因病去世了,这使得李世民十分悲伤,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感情稳定的维持了20多年。

  唐太宗李世民属什么生肖

  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生日期一直有争议,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生于公元598年1月份,那么按照这个说法,李世民属蛇;另一种是李世民生于599年1月份,这样来看,他就是属马。

  唐太宗剧照

  很多人奇怪,千古明君,居然出生年月都不清楚。其实在那个年代很正常,那一年是公元598年,隋朝的开皇十八年,这一年杨坚的儿子杨勇离奇失踪了,然后另立杨广为太子,多么滑稽,李世民出生,杨广变成了太子。当时的杨坚还是在发展农业,提倡节俭,可以说在杨坚任内,隋朝还算是国运不错,百姓休养生息。后来杨广修建隋朝大运河,疏通了水路运输,不过这件事倒是劳民伤财,导致百姓负担过重,很多人都死于徭役。

  百姓一旦负担过重就会造反了,于是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中就有李世民家的瓦岗寨兄弟,窦建德等许多起义军,杨广试图用残酷的镇压灭掉农民起义,却不知道这样越来越助涨百姓的反心,很多人都加入了起义队伍。李世民稍微大一点的时候,隋朝天下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李世民跟随父亲打仗,他看出了要想夺取天下,最重要的不是有钱,不是有军队,而是得人心,百姓相信你,才能抓住这天下,所以他和李渊的队伍才能在那么多的起义军中脱颖而出。至于他具体属相是蛇或者是马,就无法考证了,毕竟生于战乱之时,况且自己父亲还是隋朝的“反贼”,大家估计都没那么在意李世民的属相和具体出生年月了。

  唐太宗李世民不徇私的故事

  唐太宗是历史唐朝第二代君主,也是唐朝开国功臣,在他统治期间,唐朝是很兴荣的,而当时的大臣也都很忠诚,有什么事,都是敢于直言进谏,不会刻意阿谀奉承。李世民在要求群臣时,也是很严格要求自己的,不会随意徇私。

  唐太宗像

  一次,还是他做秦王时,就在门下做事的官员犯了错,找来求他饶恕,李世民有些为难,念及旧情,想要赦免他的罪,不撤他的官职,可是遭到了魏征反对,觉得他做秦王时,在他手下的人数颇多,如今都是天下四处都有,要是都犯点事,就找他徇私舞弊,他都要念及旧情,饶过他们,那那些进谏的官员不就无法声张正义了,所以觉得那样做可能让进谏的官员寒心,以后不愿直言提议事情了。

  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很赞成,觉得魏征说的没错,自己以前是秦王,只是一个府邸的主子,什么事随意些,也没什么关系,可是做了皇上,就是全天下的主子了,就得为天下人做主,做事就不可以为了私人情面,而不估计结果,所以当即就将那个官员撤职,并送了些礼物,将他送出了宫去,让那个官员只得含泪离去。

  当然一批忠臣,就少不了一个明君,如果君主昏庸,作为如同陪伴老虎的臣子来说,为了活命,难免会虚言假话敷衍皇上,所以李世民对自己也是要求严格的,只要是忠言,都会采纳。

  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

  《谏太宗十思疏》这是一篇很多人上学时候背诵过的课文,讲述的就是魏征劝谏唐太宗的一些事情。

  魏征剧照

  魏征是一代良相,很正直,正直得皇帝都觉得这老头很凶。李世民喜欢看一些隋炀帝的事情,他问魏征,为什么隋炀帝文化水平也不错,怎么干出那么多荒唐事,魏征告诉他,隋炀帝虽然知道很多道理,却不奉行,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取他人意见,闭塞言路才会导致那些荒唐行为。太宗觉得魏征说得很好,所以在李世民的一生中,他一直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去处理国家事务。

  魏征对于太宗的态度,就像严厉的父亲对待儿子一样,他从不留情面,有一次和太宗在朝堂争执,面红耳赤,魏征却毫不让步,太宗下朝之后就对皇后说,迟早有一天杀了这老家伙,皇后却劝说太宗,君主英明,大臣才会直言进谏,太宗一下就明白了。

  从太宗第一次正式接触魏征,太宗就被他吸引了,因为魏征是因为被告发帮助太子,并劝说太子杀掉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就问魏征为何挑拨他们兄弟感情,当大家都以为魏征要玩完的时候,魏征却说如果太子听他的话杀了李世民,事情便不一样了,太宗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觉得魏征很正直,于是就留作己用。

  可以说,唐太宗的人生不能缺了魏征,如果缺了他,太宗也许并没有那时的政治成就,魏征的一生也少不了太宗,正是太宗给了魏征展示自己政治才华的机会。他们是一代明君成就了一代名臣。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