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香和刘禅的关系

  孙尚香和刘禅的关系

  孙尚香,三国时期东吴郡主,才思敏捷,容貌秀丽,性格刚毅,是当仁不让的巾帼英雄。赤壁之战之后,当时东吴的智囊周瑜向孙权献策,将孙尚香嫁给刘备作继室,以此来谋得荆州之业。她是刘禅的继母。

  孙尚香

  她作为东吴郡主,又深怀一身本事,本应该有一个与她相符的如意郎君。美人爱英雄,更何况是出身王族,从小在军队里长大的女孩子。然而她有那样的梦想,可事实却那么的残酷。

  在大国与小家之间,她的哥哥吴王孙权选择了大国,将年方十九的她给了年近半百的刘备。她如何能做到心甘情愿,嫁给刘备的那两年,她在自己的院子里安排了一百多名手执利刀的侍女,拒绝与刘备的深度接触。她与刘备的夫妻情分仅仅维系了两年,在刘备率军西进益州时,孙尚香带着刘备的幼子阿斗跟随哥哥孙权派来的舟船回到吴国,刘禅曾跟随孙尚香生活了四年。

  两年时间,她从一个花季少女变成了一个异国首领的夫人。原本在东吴活得快乐潇洒的她,在回到东吴之后,变得郁郁寡欢。在东吴的眼里,她终究是蜀汉刘备的夫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子一经出嫁,就不可能再在娘家活得肆意潇洒;在蜀汉人的眼里,她与东吴互相联合劫持了他们的小太子,罪不可恕,是他们蜀汉的判国者。两年为人妇的生活,将她变得里外不是人。天下之大,却已没有她的安身之处。

  刘禅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

  刘禅其实并不昏庸,也不傻。在面对司马昭提问是否思念蜀国的时候,如果说思念故国,恐怕会惹来杀头的祸害。人又不是草木,怎么可能没有感情,刘禅在蜀地生活了大半辈子,即使他再薄情,对蜀地总归有一些感情,所以在司马昭面前着实演了一场戏。

  刘禅画像

  历代的中国人,多少都有故乡的情怀,尤其是中国人对于传宗接代是非常重视的,刘禅这样做是想保全刘氏的血脉,使得哪天能够东山再起。所以他选择了忍耐,但是忍让却不代表是无能,如果当时刘禅为了一时之气,就回答说思念故国,那他的下场可想而知,可能他的族人也因此受到牵连。

  至于蜀汉的灭亡也不能把全部的责任都归结在刘禅一人,蜀汉的灭亡诸葛亮还是要负很大的责任的。首先,诸葛亮和之后的姜维为了完成兴复汉室,多次派兵北征,大大地消耗了兵力和财力,使得征讨的地区人心涣散,民怨沸腾。其次,诸葛亮选择采取强硬严格的法制的措施,在压制一些矛盾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矛盾。最后,诸葛亮在处理新旧阶层的方式上也严重侵犯了旧权贵的利益,使得旧权贵对新入主的阶层非常痛恨。刘禅投降魏国并不是没有好处的,至少能让蜀汉的百姓少受一次灾难。当然,那些极力抵抗的君主会受到后人的敬仰,自己获得了一世英名,但是对百姓更多的是灾难。所以,刘禅愿意背负昏君的骂名来保卫百姓的安危,怎能说是昏君的做法呢?

  新三国刘禅扮演者是谁

  王鹤鸣是《新三国演义》刘禅的扮演者。他出生于山西阳泉,200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参演过多部电视剧和话剧,他在娱乐圈里摸爬滚打将近十年。十年里他用踏实的步伐,一步步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戏路。

  新三国刘禅

  他以自身憨态可掬的形象,本色出演了《新三国演义》里的刘禅一角。将刘禅的软弱和昏庸刻画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将他自己印进了观众的眼里。他还曾经在《新红楼梦》中饰演薛藩一角,曹雪芹管薛藩叫做“呆霸王”,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呆呆的愣头青,而王鹤鸣在饰演薛藩的时候,不仅突出了他的呆,更是在某些部分加以强化,呆出了可爱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觉得这薛藩也不是一个不知事的纨绔子弟,反而对他多了一份喜欢。

  王鹤鸣说做演员是他的梦想,除了喜欢拍电视剧,他对话剧也有着一份特殊的喜爱。他参演赖声川先生多部的话剧,如《如梦之梦》、《海鸥》。众所周知,赖声川对于参演自己作品的演员要求特别的高,能够被选中,并且能够连续两次参演赖声川先生的作品,可见王鹤鸣的演技不错。小编一直觉得话剧是特别锤炼演员演技的,因为拍摄电视剧和电影的时候都可NG重来,而且后期还可以修片,它们的精美都是可以做出来的。但是话剧不行,只要演员站上舞台,他们就必须要完全地掌控舞台,一气呵成地演完全场,中间是不容许出差错的,在话剧间,容貌是次要的,一切都要靠真本事讲话。

  真实的刘禅是什么样的

  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让后主刘禅成为了一位名人,也让他成为了众人眼中软弱无能的昏君。但是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刘禅不仅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国君,同时也是在历代亡国之君中年龄最大的,下场也没有很悲惨。若是只凭他的昏庸无能,怎能执政这么久,存活那么久呢?所以,他并不像众人说的愚钝,相反他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

  刘禅画像

  刘禅从小吃紧苦头,不同于其他的皇室后代。在小沛大败后,刘备受曹操的进攻,丢下家人落荒而逃。那时的刘禅才没几岁,随别人到了汉中,被人所卖。后来关中大乱,刘括逃到了汉中,因为需要奴仆服侍,由他人介绍,刘禅被买去当了书童。后来,在一次他们的对话中,刘括认为刘禅的谈吐不凡,于是将他收为了义子。三年后,刘备夺回了益州,派部下去汉中寻找刘禅。刘禅在刘括那得知了消息之后,便一个人去见了简将军。二人在见面之后,刘禅一一回答了简将军的问题,最后,简将军认为这位侃侃而谈的少年正是当年赵云抱在怀里的阿斗。那时任汉中都督的张鲁,为了讨好刘备,亲自送刘禅回到益州,之后刘备便立刘禅为太子。

  从这段少有人知道的史实中,我们可以看出年少时期的刘禅尝过各种辛酸。这段难忘的经历对他的性格特点有很大的影响。小时候经历过的各种遭遇,让他学会了万事要察言观色和学会忍让,对他之后在处理与诸葛亮的关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刘禅的儿子介绍

  刘禅,历史上不战而降的蜀国国君,在蜀汉还存有战斗力的时候却选择了投降因此人们称他为“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他的软弱不能。刘禅缺少骨气,但这并不代表全蜀汉都是缺少骨气的人,在刘禅命令将士放下武器的时候,“将士咸怒,拔刀砍石”便能看出他们不愿做亡国奴的气节。其中,刘禅的儿子刘谌就是这里面的一个代表。

  刘谌画像

  刘谌,刘禅的第五个儿子。景耀二年,被刘禅立为北地王,是刘禅七个儿子中最具有血型的一人。据史书记载,在刘禅宣布投降,刘谌认为蜀国就要灭亡的时候,他先把自己的妻子杀死,又自己选择了自杀。为了不当亡国奴,他曾做了三个惊人的壮举。

  第一,极力劝说刘禅。当刘禅听取谯周的意见选择投降之时,刘谌先是骂后又哭,最后以死来规劝父亲不要投降,愤怒地骂谯周:“你这等懦弱的儒生,哪轮到你来讲关于社稷的大事,自古以来哪个天子有过投降?”遭到刘禅的呵斥之后,刘谌叩头大哭说:“到这种地步了,父子群臣应该要背水一战,死在社稷上,也有脸见先帝阿,为何要选择投降阿!”刘禅不听,刘谌放声大哭说:“先帝那么不容易创造的基业,今天却要舍弃他,我宁愿死也不能忍受这等侮辱!”

  第二,刺杀刘禅。在刘禅投降的那天,刘谌听闻,怒气冲冲地带到入宫。刘谌极力劝服没有结果,又不想看到先帝的基业会毁于一旦,所以有刺杀的意思,但是后来因为他妻子的缘故没有得逞。

  第三,选择以死抗争。刘谌知道自己势单力薄,没有办法来改变局面,于是选择了杀妻子和自己的三个儿子,最后自己在昭烈庙中选择自杀。

  分析刘禅为什么投降

  当时邓艾与钟会分别进攻蜀汉,蜀汉主要的军力都由姜维率领与钟会对战,而邓艾此时偷渡阴平兵临城下,诸葛瞻战死在绵竹。刘禅手上没有军队与邓艾相抗衡,在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投降。

  刘禅

  首先,绵竹是成都的最后一道防线,诸葛瞻和黄崇的军事能力都不错。但是诸葛瞻战死,绵竹失守,邓艾率领大军直接到达成都。朝中很多大臣子都人心惶惶,全都没有了主意。臣子们向刘禅提出的建议不是逃亡东吴就是要求南下,没有人说要坚守城池,他们不觉得蜀汉能逃过此次大劫。想的都是逃亡之策,而不是坚守之法。

  其次,成都内的军队实力不及邓艾,在当时的情况下,反抗只能产生更大的伤害。而且如果刘禅真的与邓艾打战,蜀汉的都城成都就会成为主战场,那么千千万万的蜀汉百姓因为这场战争会家破人亡,成都地区会受到严重的破坏。而且这场战争还一定能打的赢,如果坚持到姜维的援军,赢了,但是蜀汉在短时期不能承受第二次战争。东吴和魏国随便哪国来攻打,都是必败之势。如果还是输了,那么亡国的百姓,他们的生活会更加的困难。刘禅是蜀汉的君主,他的选择将会决定整个蜀汉百姓的生死,有哪个君主愿意做亡国奴,愿意做投降者。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只要他心里有百姓,他就没得选择,只能投降。

  后人因为刘禅不战而降,觉得他特别的昏庸,并给他冠上了“扶不起的刘阿斗”的称讳。什么样的君王才能算好君王呢。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