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主张是什么

  孔子的主张是什么

  孔子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根基是以道德来规范人的一言一行,贯穿了两千年的岁月,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主张仁和礼。仁就是与人为善,礼就是言行举止等规范的总称。在孔子以前,祭祖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孔子强调要尊重祖先,祭祀活动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孔子画像

  孔子还主张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晚辈对前辈,臣子对君主要绝对的尊敬和服从。这位圣人并不主张暴政。孔子的主张是国家为人民服务,不是人民为国家服务。人民的一切并不是因为国家的利益而存在。孔子主张君主应该要靠仁政而不是暴政来治理国家。孔子的主张比较保守,他相信黄金时代会再度降临,极力劝说所有的人都能够遵循美好的道德。孔子还主张中庸思想,这不仅要作为一种认知事物的方法来看待,还应该要把中庸融入到自己的品行中去。

  可是孔子的主张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接受,他只是一位非常具备创造力的改革家。孔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大混乱的时期,各国之间经常发生争斗。孔子在死后,他的主张普遍流传开来。

  在秦朝,孔子的学说遭遇了灭顶之灾。秦始皇焚书坑儒,打倒了孔子学说。可是秦始皇的阴谋并没有得逞。秦朝灭亡后,孔子的主张又在百姓中流传。在汉代,孔子的学说被提高到百家学术之首的地位。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甚至成为了选拨官员的考试教材。

  思想家孔子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家思想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对社会,对政治,对文化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孔子的儒家思想规范着人们的生活准则,为品德树立标杆,可谓是深深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电影孔子剧照

  一:诚信做人

  孔子曾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话就是告诉人们如果没有信誉,那么还能干什么呢。孔子在教育的时候注重4面,文行忠信,就是文献,品行,忠诚与诚信。孔子在教学的时候以身作则,认真教学,从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有教无类

  在那个时代,孔子开创私人讲学,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在教育上打破传统教育,认为人人都有学习的机会,教育无阶层,无论贫富贵贱都能接受教育。这种早在千年的教育理念与现世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被称为是“万世师表”。

  三:仁爱

  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仁政仁德,要学会爱人,人人之间多点爱,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更加的和谐,这种爱可以涵盖到社会中,爱老人爱小孩,为世人树立一个道德的标杆。在政治上施行仁政,爱百姓,这样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孔子对我们的影响不仅在于上面三点,他的思想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作为世界文明的的圣人--孔子,关于他的身世也只是一个不解之谜。自千百年来,对于这个问题的正真原因,引来不少人的关心。虽然历史资料中有些记载,但大部分都是被神化或者是大概的描述,总之也给我们可留下了破解孔子身世之谜的依据。

  孔子身世之谜

  对孔子身世的记载,最为详细的是在《孔子家语》一书中,在这本书中不仅详细记载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的家世,还对他如何向颜氏求婚,如何与颜徵在结合做了绘声绘色的描述。但在司马迁指书中就有一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至于其中的“野合”究竟是什么意思,引来多数人的猜测。第一种说法就是,所谓“野合”,是指这位少女(颜征在)在野外被老奴隶主叔梁纥强奸,迫使她怀孕而生下孔子”,这种说法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还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广为流传。第二种说法就是所谓的“野合”是指不合礼仪的交合。在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引》就是这么认为的,又比如在《论语》中说:“野者,由也”,“先进于礼乐,野人也”,都说明了“野”是不合礼的。第三种说法是从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来说,“野合”就是在室外、野外交合,由于叔梁纥和颜氏女在尼山之上交合而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仲”是老二的意思,因为孔子还有一个哥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野合”指孔子是有他的母亲生在尼山野外的,那时颜氏女把他生在一个山洞里,老虎把他衔出山洞,这个山洞就叫“夫子洞”或“坤灵洞”,现在还有遗迹。那里还有一口“扳倒井”,传说颜氏女在生了孔子之后,曾扳倒此井饮水解渴,而且井水流出以后形成了所谓的“智源溪”。这些说法都有模有样的,但至于哪种是真的就不得而知了。

  孔子嫡孙是谁

  距离孔子的出生,至今已经有2千多年了,并且之后的朝代对他的尊敬,可以说保证了他后代的繁衍。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孔子的后代已经遍布于海内外,早已不局限于我国,达到了了4百多万的人数,而在曲阜居住下来的就有11万,可见孔子的后世子孙数量是极其庞大的,而他的嫡孙已有80多代,也反映出我们对其的重视。

  第77代嫡孙孔德成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嫡孙都是生活在曲阜的孔府,到了宋朝的时候,宋仁宗就下达了一个命令,将孔子嫡孙的封号改成衍圣公,并且世代沿袭下去。给衍圣公还造了一所属于他们的府邸,这一封号是在第46代,然后传到第77代,到了孔德成身上,传承了31代,已经有了1千多年的历史。

  第76代嫡孙是孔令贻,他生下来就是个独生子女,并且幼年丧父,年纪轻轻就继承了衍圣公这个爵位。但是48岁的时候,就早早去世,幸好他育有三名子女,其中一名就是孔德成,而孔德成是在他的父亲去世之后,他的母亲早已怀有他,是一名遗腹子。他比他的父亲还更早继承爵位,在满足百日之后就继承爵位。孔德成自出生以来,就一直跟随着自己的姐姐一直在孔府居住。

  其实在孔子到第77代嫡孙,其中就有三代就离开了曲阜。例如第八代得知秦始皇要来曲阜,被吓的,连夜逃跑,投奔到陈胜的帐下,做了陈胜的军师,后因病逝。第二个是第48代,他奉了皇帝的旨意,就迁居到浙江衢州。

  由于孔子的子孙众多,但是只要报上自己的名号,就能推断出其的辈分,这也算是一种规划。

  圣人孔子三人行的故事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这是《论语》之中,家喻户晓的一句话。完整的语句是:“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教育我们要虚心学习的一句至理名言。

  孔子问礼于老子

  这句话的完整意思就是:“几个人在一起办事学习,必定有能让我学习的地方。我们要选择其中好的对我们有用的地方来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反观自己有没有,如果有,就要及时改正。”

  孔子这句话,总得来说,是一种虚心好学的精神,但他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虚心好学,,一个是反省自己。虚心学习是集中在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择其善者而从之”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一种虚心学习的好学精神。我们从孔子的求学经历可以看出,他的一生也将这句话践行到底。孔子的学问,都是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而来的,他一生拜了很多老师,只要从别人身上能够学到有用的东西,他都会虚心求教的。

  第二个自我反省方面,是最后一句,对照别人的缺点,来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自己。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自省精神。孔子也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都会多次反省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能够清楚自己的缺点,那么就肯定会想法去完善自己,改掉自己的缺点。

  孔子“三人行”,表达的是一种学习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准则。

  圣人孔子登山的故事

“孔子(名丘,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思想学派的创始人)登山”打一字谜:字谜解析,孔“丘”登上“山”之后,“山”被“丘”压在下面,上“丘”下“山”,二者就组合成字“岳”。

  孔子曾登山的地方

“孔子登山”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孟子·尽心上》之<观于海者难为水>,其原文和译文如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不成章不达。”

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之后就觉得鲁国缩小了,登上了泰山之后又觉得天下缩小了。因此,对于看过大海的人,对于一般的水都不会轻易产生兴趣,在圣人指导下学习受益的人也很难对其它学说感兴趣。观赏水也是有讲究的,必须观赏那波涛汹涌的壮阔。太阳和月亮都有耀眼的光辉,哪怕再细小的缝隙也能照射到。流水在地面上流是有规律的,不注满低洼之处就不往前流,君子立志行道,事物不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通达。”

这篇文言文深富哲理,启示我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要有博大的胸襟,同时也要注重扎实的基础,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文章和字“岳”也喻指了孔子的强大,他的志向、胸襟、智慧、成就非常人能及,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智者登一座山,哪怕是一座不知名的山,依旧可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更何况是孔子。他胸怀天下,“一览众山小”,所说的话都是富有哲理的语言,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