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的婚姻家庭

  归有光的婚姻家庭

  归有光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古代散文成就非常高,被后人赞誉为“明文第一”。在归有光撰写的著名古文当中,其妻子的形象是经常出现的,所以后世读者不仅对他的文章感兴趣,也对他妻子很有兴趣。其实,归有光的妻子不止一个,而是有三个,不过并不是同时存在的,而是前一位逝去后再娶的。

  归有光画像

  归有光在文中时常称赞的那位妻子是他的原配夫人,即魏氏。这位妻子是归有光听凭父母之命而娶回家的,但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很好,而且在闻名后世的“项脊轩”中留下了很多甜蜜事迹。所以,归有光当时是很幸福的。可是,二人相伴的时间只有四五年,当他们的女儿只有四岁、儿子尚在襁褓当中时,魏氏便早早地离世了,而归有光因此伤心不已,并将对妻子的怀念之情都写进了那些脍炙人口的散文之中。

  归有光的第二位妻子是王氏,是一位出身很好的女子,与他成亲时年仅十八岁,与他相差十多岁。在归有光与王氏相守的十六年时间里,二人享受过快乐时光,也品尝过苦难生活,可谓是同甘共苦的老夫老妻。可是,贤惠的王氏最终还是先归有光而去,因为平日里过于操劳,那时归有光已经年近五十了,这种打击不可谓不大。

  不过,归有光很快就娶了新夫人,也就是费氏,但是这位归夫人留下的资料很少,在归有光的文章中也找不到记录。总之,在归有光心里,最怀念的妻子是原配妻子与第二任妻子,这在其散文中可以找到答案,很多读者就是因为这些文章而对归有光青睐有加。

  归有光沧浪亭记译文

  归有光的散文在明代可谓一绝,因此获得了“明文第一”的美誉。他的这些文章都很朴实,所表达的感情很真挚,因此非常感人,沧浪亭记就是这样的散文。这篇文章是与沧浪亭有关的,全文短小精悍,虽然只有短短几百字,但把沧浪亭历史大致描述了一番,并且由此而传达其观点与情感,而且表述得非常动人,可以说是写得很好的散文。

  归有光墓地照片

  沧浪亭是我国著名的园林,所以历代就不乏赞美描述的文章,写得好的也不在少数,比如苏舜钦就写过一篇同名的文章,知名度也很高。可是,在所有与沧浪亭有关的文章当中,知名度最高的、流传最广的就是归有光的这篇沧浪亭记,这是与归有光的名气有关,当然也与归有光的才气有关,与他文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有关。

  其实,苏舜钦的文章也是非常棒的,不过其关注点与归有光的不同。苏的文章是着重于写景,让读者一看之下便能想象沧浪亭是多么优美;而归有光的文章则避开了景物描写,主要是通过追忆历史而抒发情感,如此一来就不会落入俗套,能够显得更有新意。

  归有光自己的生活与沧浪亭是没有什么交集的,他之所以会撰写沧浪亭记,是为了满足一位朋友的请求,这位朋友就是应文瑛和尚。其实,归有光所看到的沧浪亭与苏舜钦所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因为这座园林曾经衰败荒废过,而归有光看到的沧浪亭是重建的,这些在归有光的文章当中都有描述。

  归有光先妣事略的译文

  如果要找一篇悼念亡母的名文,那么归有光的先妣事略就是最合适的。归有光是很善于写散文的,而且很善于通过琐事描述来诉说情感,这篇先妣事略就是如此。通篇都是在回忆母亲的各种琐事,但浓浓的思念之情却呼之欲出,让人感觉非常真实,因而也容易受到感染,容易为此而产生共鸣,会为其真挚之情而感动。

  归有光塑像照片

  虽然,先妣事略当中的事情都是很琐碎的,但是读起来并不觉得混乱,因为归有光叙述时很有讲究,是按照一定的结构撰写的,而且叙述技巧非常好,读起来一点也不会感觉在记流水账,而是像在听归有光娓娓道来,虽然都是平凡事迹,但都感觉很有味道,会令人产生想要一直读下去的感觉。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了解归有光母亲的为人。她是一个很重家庭、很疼惜儿女的母亲,为了避免家中子女过多,避免家庭负担过重,归有光的母亲喝下了一杯有毒的水,此后便失去了说话能力。在平时,归有光母亲总是在辛勤劳作,不仅要顾及自己家中的活计,还要帮助娘家做事,没有一刻停留,晚上也是很晚才睡。可见,归有光母亲是很勤劳的。

  除了勤劳的优点外,归有光母亲还有其他优点,这些在文章当中都有描述。归有光就是这样把对母亲的爱与怀念都蕴含在那些生活琐事的叙述当中,都隐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一点也没有空洞的感情宣泄,而是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所以这篇悼文才能成为我国的经典名文。

  归有光作品精选

  归有光生于1507年1月6日,字熙甫,别号震川,被世人尊称为“震川先生”。是江苏昆山人,与著名的爱国主义者顾炎武是同一个地方的人。

  归有光作品

  归有光生平好学,是嘉靖十九年的举人,但是在会试当中,落第了八次,从而失去了继续会试的信心,迁徙到嘉定安江亭上。安心的读书论道,此外,还收了很多的学徒,进行教学。

  待到嘉靖三十年,由于倭寇作乱,侵扰国家。归有光来到被侵犯的城池当中,筹划防御工事,从而写下了《御倭议》这一作品。而这一作品对于当时正在对于倭寇的军民将士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从而有效的打击了进犯的倭寇,保卫了城池的安全。

  直到嘉靖四十四年,归有光再次进行会试,终于成为了进士,这个时候,归有光已经六十岁了。这充分的表明了归有光的好学之心以及爱国情怀。成为了进士之后,归有光成为了长兴知县,此后又成为了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因此,后人也称归有光为“归太仆”。在此期间,归有光修订了《世宗实录》。并且于庆隆五年逝世与南京,享年六十六岁。

  后人将归有光生前的所有作品进行整理,最终有了现如今《震川集》。在《震川集》当中,记录了归有光的全部散文。而这些散文不仅有讲述政治看法的,同样也有抒发个人志向以及心中郁郁不得志的情怀的,是读书之人必读的一本书。

  归有光名言赏析

  归有光的散文写得相当好,而他本人也有一个很霸气的绰号,即“今之欧阳修”。后人在对比归有光散文与明代其他文人的散文之后,发现无人能取得那样高的成就,无人有那样高的造诣,于是便赠予他的文章一个很霸气的评价,即“明文第一”,可见,明代其他文人在散文方面是比不过归有光的。正因为归有光散文如此优秀,所以其文中的优秀语句定然不少,而且很多都成为后世名言名句,经常被后人引用。

  归有光作品照片

  归有光文章当中的名言之所以能广为传诵,有的是因为其表达的感情很独特真诚,有的是因为其所传达的内容很有哲理,有的是因为句子很优美很有气势,有的是因为句子简练但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有的是因为所讲述的道理很深刻,等等。

  归有光名言名句的诞生其实是与其散文造诣分不开的,也是与其思想内涵分不开的。如果是对人生没有深刻思考的,没有足够的才气,没有足够的文采,那么文章也不可能写得那样好,名言名句也就不会产生。正是因为言之有物,所以才能得到共鸣,能够广为流传。

  在沧浪亭记中,就可找到很多名言名句。比如,“夫古今之变”这一句话就是很著名的,因为其中蕴含着世事无常、名利虚妄这样的大智慧,有一种世外高人看透世情的感觉,因而能够被后人所推崇,能够流传至今,能够成为人人传诵的名言。

  归有光字什么?号什么?

  古代文人都喜欢为自己取“号”,如此可显得他们很有雅致。归有光是著名文人,其散文造诣很高,很多名文无论是在明代,还是在今天都是非常优秀非常经典的。归有光也是有自己的“号”,而且不止一个,其中一个是“震川”,所以后人称他震川先生,而他的文集有的是以震川先生命名的,而有的则是以震川命名的。

  归有光文集插图

  归有光在屡试不第之后,便一心致力于读书谈道,并因此而收集了很多学徒,大家都是以震川先生来称呼归有光。可见,归有光对于“震川”这个号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所以世人对此号的认可度也非常高。在归有光安葬的地方,墓碑上也是称呼归有光为震川先生,以示对其尊敬。

  而且,后人为纪念归有光,还开办了震川书院,而如今已经发展为震川小学。可见,“震川”这个号一直都是归有光的代名词,其知名度非常高。而归有光的另一个号就没有这样高的知名度了,这个号是“项脊生”,来源于“项脊轩”。项脊轩是归有光居住的一所住宅,是他从小生活读书的地方,对其非常有感情,所以他自号“项脊生”。

  其实,人们对于项脊轩的印象都是来自于“项脊轩志”这篇文章,如果这篇文章不是名文的话,那么项脊轩的知名度也不会很高。虽然如此,项脊轩还是一个记录了归有光很多宝贵时光的住宅,所以“项脊生”这个号也是很能传达他过去某个时段的情感。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