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
- 2016-12-17 18:41
- 西汉历史故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着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历史着作。《史记》被后人誊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生活在西汉景帝、武帝时期。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史官的家庭,父亲司马谈是个很有学问的人,担任着掌管天文、历法和历史文献的太史令。司马迁的少年时代是在他的家乡——今陕西省韩城县度过的。10岁时他跟当时着名的古文经学家孔安国学过用古文字(大篆)写的先秦典籍,已能诵古文,还在儒学大师董仲舒门下学过用当时的文字(隶书)写的《公羊春秋》。
20岁那年,司马迁离开了家乡,到各地考察游历:曾到过会稽(今绍兴),访问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萧何、曹参、樊哙的故乡;到过薜,访问孟尝君的封地;到过邹鲁,访问过孔子的故乡。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他沿途搜集的许多资料,补充了史书记载的不足,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故事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他的父亲司马谈在京城做太史令,他也因此到了长安,做了郎中。公元前111年,武帝平定西南夷,派遣司马迁到今川南、贵、滇一带视察,这又一次的大游历,为他提供了了解西南地区风土人情,搜集遗闻旧事,考察山川地理的大好机会。
就在这次出使归来,司马迁见到了垂危的父亲。父亲在弥留之际,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我家祖先在周代就当太史,我死了以后,你一定成为太史,身为太史,别忘了我所说的着作啊!”原来,司马谈过去曾说过:周公死后500年有了孔子,孔子死后到现在又是500年了,应该有人继承孔子,做一番着述事业。身为史官的司马谈,立志继孔子《春秋》之后修一部通史。现在,司马迁在父亲病榻前,泪如泉涌,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但父亲死后,司马迁没有能立即开始写作。主要忙于巡祭、封禅,跟从汉武帝先后到过泰山、长城内外诸多名山大川。到公元前108年,他做了太史令,得以充分利用朝廷收藏的图书和档案资料。在公元前104年,他正式开始了着述《史记》的浩繁工作。这时他已步入中年了。
为了尽早完成这部史书,他夜以继日地忘我写作,几乎断绝了一切往来应酬。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以全部身心投入《史记》着述时,一场大祸从天而降,这就是“李陵事件”。李陵,是号称“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力大过人,善骑射。在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伐匈奴时,李陵自请独当一面,迎击匈奴,他长驱直入,不料恰好遇上匈奴大军,他与部下虽奋勇战斗,但因寡不敌众,矢尽粮绝,援兵不到,终于战败被俘,投降了匈奴。消息传到朝廷,那些平日交口赞誉李陵的朝臣一反常态,纷纷落井下石。
司马迁深感不平,他与李陵虽无深交,但对李陵的为人一向敬佩,因而仗义直言,陈述李陵平时为人和这次孤军奋战的功劳,认为不应该过分责备李陵。结果汉武帝勃然大怒,他觉得司马迁赞扬李陵,就是贬低另一个同时出征的将军李广利。而李广利正是武帝极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因此,他把司马迁关进了监狱,并且判了死刑。此时,是司马迁正式开始写作《史记》的第六个年头。
按照汉朝法令,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种办法是用50万钱赎罪。司马迁官小禄薄,无论如何也拿不出这笔钱来。另一种办法是“减刑一等”,受宫刑。而宫刑在当时刑罚中是最残忍、最耻辱的一种。它不仅对人体是残酷的摧残,对人格也是极大的侮辱。面对这种现实,司马迁悲痛欲绝,想一死了之。
此时此刻,他想到了《史记》的创作。这样一死,谁又来完成《史记》呢?他又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便更不会忘记自己撰写《史记》的宏伟理想,他要以孔子作《春秋》为榜样,用自己的着述,辩善恶是非,以有益于天下。于是,他决计接受宫刑。司马迁受宫刑之后,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在极度痛苦中,又曾想到过自杀。但痛定思痛,撰写《史记》的崇高理想鼓舞着他,为完成尚未着成的《史记》,他决心顽强地活下来。
出狱后,他做了中书令,中书令就是为皇帝掌管文书、起草诏令的官。他之所以接受这个卑微的职务,也仍是为了不离开他所需要的皇家图书馆里的图书资料,为了继续完成他的伟大着作。就这样,他又忍辱发愤地度过了8年。到公元前91年,当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历史巨着时,已经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了。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到正式写成,他一共花费了18年的时间。如果从他年轻时的游历算起,《史记》一书是他几乎用尽了毕生精力,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极大痛苦而完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着作。
司马迁以他杰出的才华和惊人的毅力,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考辨,融会贯通,写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而把历史学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在中国史学史上树立了一块不朽的丰碑。司马迁和他的《史记》一起,将永垂青史,光照千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左右),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是我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最伟大的成就是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不朽的《史记》。这部煌煌巨着叙述了上下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司马迁所处的汉武帝时代,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文化学术也随之出现繁荣局面。汉高祖刘邦灭秦后,萧何广收秦朝廷的藏书;汉武帝时,又令民问献书,使汉朝廷藏书愈益丰富,这在客观上为《史记》的出现准备了条件。而统治者为巩固政权,迫切需要借鉴前代的统治经验,这又使得朝廷愈益重视史书的编修。《史记》这样一部伟大的历史巨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史记》诞生之际,并无固定的书名。因司马迁长期担任太史令的朝廷官职,人们就把这部史书叫作《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有人称作《太史公》,也就是说是太史公写的书。而《史记》却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东汉末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司马迁所写的《太史公书》的专称。
正当司马迁潜心撰写《史记》时,一场大祸从天而降。
公元前99年,汉朝大将李陵在与匈奴作战时失败,被迫投降匈奴。朝中一些大臣趁机落井下石,说李陵的坏话。司马迁对此不平,认为投降匈奴确实不当,但他在征战中是立了大功的,因敌我力量悬殊,救兵又不到,投降是出于不得已,他一定会寻找机会报答皇恩的。没想到,这番话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便将司马迁投入牢狱,到第二年司马迁被处以宫刑。
执行刑罚后,司马迁内心十分痛苦,悲愤欲绝,曾经想到自杀。但是他又想到,不少着名人物虽曾身处逆境,却写下了不朽名着。如孔子历受磨难,写下了《春秋》;左丘明失明,写下了《国语》;孙膑被砍足后,写下了《兵法》……出于对事业的追求,想到父亲的遗愿,为了《史记》,司马迁决定活下去。在狱中,司马迁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和精神上的奇耻大辱,发愤写作。
宫刑和牢狱无情地摧毁了司马迁的身体。出狱后,司马迁担任了比太史令更大的官——中书令。但他自知在世时日已不多,更是没日没夜地写作,终于在晚年完成了这部空前的历史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