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袁绍

  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病死。

 

 生平  四世三公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汝南袁氏,袁家自其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的儿子袁京为司空,袁京的儿子袁汤为司空、司徒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的弟弟袁隗亦至司徒、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达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汝南袁氏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籍贯在汝南郡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袁山松书记载,袁绍为袁逢的庶子,因袁逢的兄长五官中郎将袁成早逝,袁逢将袁绍过继给袁成。袁逢另有一子袁术,所以在血缘上,袁绍及袁术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由宗法继承权关系来看,也可视为堂兄弟。

  袁绍的母亲仅是个婢女,早年袁绍的地位颇见低微。《典略》载瓒表绍罪状曰:“绍母亲为婢使,绍实微贱,不可以为人后,以义不宜,乃据丰隆之重任,忝污王爵,损辱袁宗,绍罪九也。”

  袁绍少年时就喜欢结交当时上层门阀的豪爽之士,自大将军梁冀以下的很多人都与他交往。此后,袁绍先担任大将军何进的掾,又为侍御史、虎贲中郎将。188年,袁绍被举荐为中军校尉,成为汉灵帝新建立的西园军的副领袖。

  诛杀宦官

  当时,宦官在朝廷气势已盛,加之何进身兼外戚(何皇后之兄),已与宦官对立,袁绍曾建议何进引诱扑杀宦官,何进犹豫不决,反被宦官知悉阴谋,先下手为强。当时,曹操知道袁绍计谋,曾经大笑不智,应该依寻制度解决,不应妄自扑杀。

  灵帝死时,袁绍已成为大将军何进的主要盟友,被何进表举为司隶校尉,负责京畿的民政、警备事务。后何进被宦官阴谋刺杀,袁绍遂依与何进的原议,率亲兵入洛阳南宫内杀绝阉官,正好董卓响应何进生前的密谋号召,此时借口带西凉兵团入京卫戍。

  联军反董

  董卓趁朝廷大乱时收编了大将军何进与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所遗之部曲,又收吕布、施计并执金吾(京城警备司令)丁原之众,召袁绍与之谋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

  袁绍尽管暗中不满,但仍伪许之,然后亡奔冀州。董卓深知袁氏“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威胁性,怕袁绍“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不斥其罪,反而封他为勃海太守,邟乡侯。

  由于董卓废少帝有逆当代的人臣之伦,袁绍因此在渤海起兵,自号车骑将军。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关东诸侯同时起兵,众各数万,共推袁绍为盟主。董卓的先锋部队被孙坚打败后,畏惧联军的声势浩大,放弃洛阳并强迁京师至长安。各路勤王而来的关东诸侯则因互不协调,不合而散。

  统一河北

  在讨伐董卓之后,袁绍用计夺取了韩馥的冀州,开始在华北扩张势力。随后几年间,在追随者们的辅佐下,先后击败了公孙瓒、孔融、张燕等人,掌握了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四州,雄霸河北。(袁绍所据之地相当于今日的山东、河北、山西三省,辽宁则为当时占有辽东一带的公孙度所有)拥有廿万左右大军,是当时全中国最强的军阀。

  当献帝逃出被李傕和郭汜控制的长安逃到洛阳时,袁绍的重要谋士沮授建议尊迎皇帝到邺城,袁绍没有采纳。因袁绍鄙视由董卓所拥立的献帝,不承认其帝位之余,更密谋推举幽州牧刘虞为帝,但遭到拒绝(之后刘虞因此事加深了与公孙瓒的仇恨,被公孙瓒先发制人击败,被擒斩)。

  几乎同时,曹操则采纳军师荀彧的建议,抢先将献帝迎到许都,奉戴天子并以朝廷名义向诸侯发号施令。

  后曹操讨伐张绣时,田丰建议袁绍趁机偷袭许都,袁绍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了田丰的意见,田丰当场以杖击地:“苍天啊!为了一个孩儿放弃良机!”袁绍后来才领悟到汉朝天子的影响力,准备出兵攻许都以争献帝,因此才有后来的官渡之战。

  兵败官渡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率11万大军进攻曹操,官渡之战初,谋士沮授曾建议袁绍采取持久战略但不被袁绍采纳,而许攸建议袁绍派兵袭击许都亦不被袁绍接受,这时许攸刚好因家属犯罪被袁绍处刑,许攸对袁绍怀恨在心,遂投奔曹操。

  许攸向曹操建议,派兵袭击袁绍远征军的军粮所在地乌巢。曹操闻之大喜,于是亲率奇兵攻击乌巢,当时守护乌巢的是淳于琼。由于事发突然,名将张郃后向袁绍建议派大军救援辎重粮草的重地乌巢,但袁绍只派轻骑去救援乌巢,淳于琼对曹军未先加以防范,结果曹军乐进率军很快地攻陷了乌巢阵地,烧掉了袁绍军所有的军粮草石并斩杀淳于琼。乌巢沦陷之后使袁绍的远征军士气大挫,胜败的关键在于田丰的策略与袁绍的性格,并导致了官渡之战袁军的退败。

  尔后,袁绍再次重振其鼓,与曹操爆发仓亭之战,再度失败。惭愤,发病呕血。于建安七年(202年)五月五月廿一日庚戌(6月28日)离开人世。死时,“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

  人物身世

  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用《英雄记》曰: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頉庐六年。礼毕,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

  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不应辟命。中常侍赵忠谓诸黄门曰:"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绍叔父隗闻之,责数绍曰:"汝且破我家!"绍于是乃起应大将军之命。

  裴松之案:魏书云"绍,逢之庶子,出后伯父成"。如此记所言,则似实成所生。夫人追服所生,礼无其文,况于所后而可以行之!二书未详孰是。

  其中“则似实成所生”更为重要,说明并非是袁绍过继给袁成,而就是袁成所生。但是疑问也出来了。既然是袁成所生,为什么还会叫“逢之庶子”?袁绍的弟弟袁术传中说:“(袁术)袁绍从弟也,同父而异母……”

  由此可见,袁绍的父亲是袁逢没有错,而根据“出后伯父成”一句话便可以得出,他的母亲可能不“在”袁逢家,而是“在”袁成家里。因此袁绍的亲生父亲很有可能便是袁逢,但是袁逢或许是和他哥哥袁成家中的某位女性成员“野合(不符合伦理的婚姻)”,因为生下了袁绍。或者说袁绍正是袁逢的私生子!

  然而袁成并无子孙,所以才默许了袁绍是自己的儿子。而等到袁成死了,袁逢又不好意思真的让自己的哥哥绝了后,所以只得与袁绍叔侄相称。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