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是否真的配得上“生子当如孙仲谋”
- 2016-12-12 11:49
- 三国历史故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这是陈寿对孙权的评价,有些损,但也并非不准确。作为一个君主,一个领袖,他是合格的;大多数时候,他懂得权衡,懂得顾全大局;但他不能容人,尤其是对那些崛起的将领,他的猜忌太多,多到甚至宁可御驾亲征的地步。
但这种猜忌也并非捕风捉影。东吴方面,朝廷面对的世家大族的境地,和曹魏相同又不太相同。孙权痛恨他们,却又不能不仰仗他们。事实上不只是孙权,在孙策时期,东吴世家大族的势力就已经严重威胁到孙家,甚至派出刺客刺杀孙策的地步。
但评判一个君王不能只看他的政治斗争手腕。孙权统治时期,东吴大规模开垦屯田,开通海路发展漕运,剿灭山越悍匪扩大国土面积,这些都是积极的。
正如曹操所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历史评论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裴松之:①孙权横废无罪之子,为兆乱。②权愎谏违众,信渊意了,非有攻伐之规,重衤复之虑。宣达锡命,乃用万人,是何不爱其民,昏虐之甚乎?此役也,非惟闇塞,实为无道。——《三国志注》
诸葛亮:①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②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刘备: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山阳公载记》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吴历》
孙策: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吴书·孙策传》
周瑜: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鲁肃:①将军神武命世。②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陆逊:陛下以神武之姿,诞膺期运,破操乌林,败备西陵,禽羽荆州,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张辽: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程昱:权有谋。——《三国志·魏书·程昱传》
刘晔:权有雄才。——《三国志·魏书·刘晔传》
贾诩:东吴孙权,能识虚实。——《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邓芝:大王命世之英。——《三国志·蜀书·邓芝传》
赵咨: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冯熙:吴王体量聪明,善于任使。赋政施役,每事必咨。教养宾旅,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臣下皆感恩怀德,惟忠与义。带甲百万,谷帛如山。稻田沃野,民无饥岁。所谓金城汤池,强富之国也。——《吴书》
刘基:大王以能容贤蓄众,故海内望风。——《三国志·吴书·虞翻传》
刘琬: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陆机:吴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聪明睿达,懿度深远矣。其求贤如不及,恤民如稚子,接士尽盛德之容,亲仁罄丹府之爱。拔吕蒙於戎行,识潘濬于系虏。推诚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权之我逼。执鞭鞠躬,以重陆公之威;悉委武卫,以济周瑜之师。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披怀虚己,以纳谟士之算。故鲁肃一面而自讬,士燮蒙险而效命。高张公之德而省游田之娱,贤诸葛之言而割情欲之欢,感陆公之规而除刑政之烦,奇刘基之议而作三爵之誓,屏气跼蹐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损甘以育凌统之孤,登坛慷慨归鲁肃之功,削投恶言信子瑜之节。是以忠臣竞尽其谋,志士咸得肆力,洪规远略,固不厌夫区区者也。故百官苟合,庶务未遑。——《辩亡论》
孙盛:①盛闻国将兴,听於民;国将亡,听於神。权年老志衰,谗臣在侧,废适立庶,以妾为妻,可谓多凉德矣。而伪设符命,求福妖邪,将亡之兆,不亦显乎!②观孙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是故虽令德无闻,仁泽(内)著,而能屈强荆吴,僭拟年岁者,抑有由也。然霸王之道,期於大者远者,是以先王建德义之基,恢信顺之宇,制经略之纲,明贵贱之序,易简而其亲可久,体全而其功可大,岂委璅近务,邀利於当年哉?语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其是之谓乎!——《三国志注》
虞溥: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江表传》
徐夤:一主参差六十年,父兄犹庆授孙权。不迎曹操真长策,终谢张昭见硕贤。建业龙盘虽可贵,武昌鱼味亦何偏。秦嬴谩作东游计,紫气黄旗岂偶然。——《徐夤诗集·吴》
苏轼:①亲射虎,看孙郎。——《江城子·密州出猎》②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魏武帝论》
苏辙:任人莫难于托国。汉武帝因文、景富庶之后,虐用其民,厚自奉养,征伐四夷,几丧天下。逮其晚岁,托国于霍光。光知用兵之害,罢均输榷酤,与民休息,而天下复安。凡武帝之所以得称贤君者,惟用霍光故也。蜀先主知嗣子之暗弱,举国而付之诸葛孔明。孔明又发李严、杨仪,援蒋琬、费祎而授之。虽后主之不明,而守国三十余年,君臣相安,蜀人免于涂炭之患,过于魏、吴远甚。吴大帝方其属任贤将,抗衡中原,曹公惮之。及其老也,贤臣死亡略尽,喜诸葛恪之劲悍,越众而付以后事。闼其用兵劳民之后,继起大役,兵折于外,既归而不能自克,将复肆志于僚友。恪既以丧其躯,而孙氏因之三世绝统,吴、越之民陷于炮烙之地,国随以亡。彼以进取之资用进取之臣,以徼一时之功可耳,至于托六尺之孤,寄千里之命,而亦属之斯人,其势必至是哉。——《栾城后集·孙仲谋》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郝经:东汉之衰,孙权承父兄之烈,尊礼英贤,抚纳豪右,诛黄祖,走曹操,袭关侯,遂奄有荆扬,今年出濡须,明年战合肥,嶷然势常北向,而以守为攻,称臣于魏,结援于汉,始忍勾践之辱,终为熊通之谮,保据江淮,奄征南海,卒与汉魏鼎峙而立,先起而后亡,非惟智勇足抗衡,亦国势便利然也。——《续后汉书》
罗贯中: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三国演义》
王夫之:①于是而知先主之知人而能任,不及仲谋远矣。仲谋之于子瑜也、陆逊也、顾雍也、张昭也,委任之不如先主之于公,而信之也笃,岂不贤哉?②于是而孙权之罪不容诛也,怀愤嫉于先主,而请降于操,操无忌矣。关羽出襄、邓,向宛、雒,而怀忿以与孙氏争,操知之而坐待其败。普天之下,为汉臣者,唯三子之不恤死而誓与献帝俱殉社稷耳,其他皆贪忿以逞者。忠臣志士无可俟之机,而又何择焉?——《读通鉴论》
赵翼:①至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②以人主而自悔其过,开诚告语如此,其谁不感泣?使操当此,早挟一「宁我负人,勿人负我」之见,而老羞成怒矣!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感也。——《廿二史札记》
王鸣盛:孙权称臣事魏已久,及黄武元年春大破蜀,刘备奔走,势愈强盛,则魏欲与盟而不受,九月魏兵来征,又卑辞上书求自改悔,乞寄命交州乃随,又改年临江拒守,彼此互有杀伤,不分胜负。十二月又通聘于蜀,乃既和于蜀,又不绝于魏,且业已改元而仍称吴王。五年令曰北虏缩窜,方外无事,乃益务农亩,称帝之举,直隐忍以至魏明帝太和三年,而后发,反覆倾危,惟利是视,用柔胜刚,阴谋狡猾,史评以勾践相比,非虚语也。——《十七史商榷》
李慈铭:三国时,魏既屡兴大狱,吴孙皓之残刑以逞,所诛名臣,如贺邵、王蕃、楼玄等尤多。少帝之诛诸葛恪、滕胤,皆逆臣专制,又当别论。惟大帝号称贤主,而太子和被废之际,群臣以直谏受诛者,如吾粲、朱据、张休、屈晃、张纯等十数人,被流者顾谭、顾承、姚信等又数
人,而陈正、陈象至加族诛,吁,何其酷哉!自是宫闱之衅,未有至此者也。——《越缦堂读书笔记》
李宗吾: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著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厚黑学》
卢弼:窃谓有勾践之志则可,无勾践之志则终为奴虏而已,南宋其已事也。仲谋操纵其间,以江东而抗衡大国承祚,方之勾践其信然矣。——《三国志集解》
毛泽东:说到孙权,他是个能干的人。天下英雄谁敌手,曹(里怀)刘(震),当今惜无孙仲谋。——《毛泽东读古书实录》
龚弘:三国之主,都有雄据九州全部江山之志。曹魏篡汉、刘备自命绍汉不论,即以孙权来说,虽缺乏任何政治上一统四海的号召,但也时时想做到周瑜、鲁肃许于他的“威加四海,囊括九州,克成如汉高祖之帝业”。他绝不会满足于东汉时以西蜀为一隅称帝的公孙述,对小朝廷沾沾自喜,让马援讥为“井底之蛙”。今日聒聒叫嚷地区独立运动者,读此应知所惭愧。——《三国人物》
黎东方:孙权一生,在早年之时英明,在晚年十分糊涂,他早年之所以有英明的表现,我们不能不归功于张昭、顾雍二人。——《细说三国》
王仲荤:①他的前半生是一个有作为的统治者。他能团结人,对周瑜、鲁肃、吕蒙、诸葛瑾、陆逊这些将领,能够心置腹地信任他们,从而取得了他们的拥戴。②孙权在称帝后,刚愎自用,这在三国的君主中,也是少见的。——《魏晋南北朝史》
朱寅传:孙权的历史功绩是多方面的。他的为政立德也有不少值得称道之处。例如忍辱负重,举贤任能,崇法尚计,身先士卒等等。在他统事的53年中,独擅江表,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终于成就“三分天下”的鼎峙之业。然而,由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尊刘抑曹”和“弃孙贬孙”的倾向,使人们对他不以为然。京剧《甘露寺》甚至把他写成一个策划谋害刘备的丑角。作为一部应当忠实于史实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这样写,是并不公允和恰当的。——《吴大帝传说》序
钟文静:孙权晚年的错误及其影响是严重的,但与他一生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所取得的业绩相比,只是十指中的一指。瑕不掩瑜,综观孙权一生的建树,他不愧为一位促进社会发展,推动历史进步的杰出的政治家。——《吴大帝孙权》
邹身城:在开拓江南的历史上,孙权可算是第一流的历史人物。——《重评孙权的历史功绩》
曹玮玲:综观其一生,孙权仍是一位明智的君主,富有极其高明的斗争策略,战功显赫,但也有些过失。——《论孙权的斗争策略》
李华山:他在位24年中为开发江南,发展航海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孙权开发江南发展航海功绩》
黎虎:孙权对辽东的经略,与其浮海求夷洲一样,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其历史作用是应该肯定的。——《孙权对辽东的经略》
龙步根:孙权在江南统治长达53年之久,在三国时期,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尤其对开发江南、发展生产、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长期以来,对孙权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一直受到不公正的贬低,甚至歪曲,显然,这是不符合历史真相的。——《论孙权在三国中的作用》
唐茂约:后人多歌颂诸葛亮北伐,但诸葛亮北伐在三国鼎立格局形成之后,从创造与发展三国鼎足割据条件的角度说,孙权在建安十三年后进行的合肥作战则比诸葛亮北伐更为重要。可以悦,因孙权不断进攻合肥,才给赤壁之战后的局势提供了一种发展方向,甚至是制导了建安十三年以后的局势,对形成三国鼎立这种历史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陈寿在《三国志·孙权传》中说“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英奇,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势”,确实有一种历史的眼光。不过后人将他记孙权“自擅江表,成鼎峙之势”这句话,理解为孙权的根本目的,便不仅曲解了孙权,也把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过程简单化了。——《论孙权北击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