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为何能入主中原?

  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女真人就开始了反抗明朝民族压迫的斗争。在这期间,天命汗努尔哈赤多次同明朝交战,夺取了大片的土体,对待蒙古采取联姻政策并且坚持了近100年。这使得满洲政权在外交上应在了明朝的前面,在皇太极登基,他开始了对后金政权的改革兴汉学,重用汉官使得后金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大清王朝正式建立。而与此同时,大清正式以一个“独立国家”的身份开始了对明朝的作战 。

  大清之所以能战胜大明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明朝内部的分裂 导致国立衰微

  明朝内部的腐朽是满清崛起的先决条件,一个强大的稳定的中央政府,是不可能允许边塞的少数民族兴起并分庭抗礼的。以当时建州女真的实力和军力,是无论如何无法撼动明朝这个参天大树的,他只有那么点人,就算全部男子当兵,也只有那么点,很多资料的数据不完全相同,但折中的估计成年男子最多也就30万。努尔哈赤创建八旗的时候他的编制是,每旗分为三级组织,即牛录、甲喇、固山。按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5个牛录为一甲喇,5个甲喇为一固山(就是旗),按这样计算,真正的满八旗也就36000人。36000人你说能做什么?大一点的土匪还可以,攻城略地,占据州县还显少了点,更何况推翻明朝建立政权?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即便加上后来的汉八旗和蒙八旗,不过十万人,古代战争,人多绝对是优势的。但明朝万百大军,就是10个打一个,也能把你削平了。你骑兵再有优势,用20万人命换你10万说得过去吧。更何况明朝也有骑兵。好像还不少。所以,满清之所以能入主中原,那一定是明朝这个庞然大物自身出了问题。当然大家会马上想到内乱,李自成。事实也如此,就是大明朝这个摇摇欲坠的庞然大物,到了最后,虽然腐朽不堪,年年败仗,但依然把满清八旗阻挡在山海关外。虽然也有突破长城的时候,毕竟不能长久。不是李自成灭了明朝,满清几乎没有可能入主中原机会。但我想说的是深层次的原因。也就是满清运气好,好在那些方面呢?

  二、李成梁守辽

  明朝太祖朱元璋在取得政权,把蒙古人重新驱除到草原上后,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乘胜追击,扫清余孽。《明太祖实录》记载:“彼气运既去,理固当衰,其成其败,俱系于天。若纵其北归,天命厌绝,彼自澌尽,不必穷兵追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放弃了最佳的消灭蒙古势力的机会,虽然后来永乐几次用兵,也取得了非凡的战绩,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蒙古“弯弓之士不下百万”。成为明帝国至始至终的梦魇。更有后来所熟知的土门之变。李成梁守辽就是这个背景下。李成梁守辽期间,着重打击蒙古势力和海西女真,这就给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创造了发展空间。而且也是李成梁的滥杀激起了建州女真突起的诱因。虽然李成梁不是神仙,不可能算到他的这一举动,本来是捍卫大明朝,却给大明朝培育出了最大的心腹大患。但客观结果的确造就了建州女真崛起的先决条件。这是建州女真得到第一个大便宜。然后是崇祯刚愎自用,好谋无断,朝令夕改,疑心重重。对内凶残滥杀,搞得玉阶之下,群魔乱舞,庙堂之上,人人自危。对外,急功近利,不讲究方式策略,明朝官僚体系腐坏堕落,造成辽事一败再败。最后就是民变李自成的崛起。上述三个因素一条不成立,满清就很难崛起,更不用说入主中原。可偏偏三条都无一不满足了建州女真。使其做大做强。

  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投降大清

  吴三桂在历史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如果不是他,估计大清入关还要晚上几年。他当年因为李自成霸占了他的爱妾陈圆圆,而大怒,因此在接受了大顺的劝降书后,又反戈,投靠大清。在决定大清入主中原的战役中,由于大顺军的堕落腐化、贻误战机。最后在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和多尔衮率领的八旗军的打击下,溃不成军,最后败北,可以说如果没有吴三桂的投降,就不会有以后的大清。

  四、明朝众叛亲离

  明朝由于在民族问题上一直得不到各少数民族的支持,导致在同大清的作战中有很多的其他少数民族也加入了清军的阵营。例如蒙古族八旗,实际上分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汉军八旗是当年辽东占领区的汉族人或者是从关内逃到满洲的汉族人组建的八旗军,而蒙古八旗就是当年的蒙古军。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