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达的宋朝为何军事不强
- 2016-11-25 09:36
- 宋朝历史故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比较繁荣的朝代,这是宋朝统治者从立朝开始制定文治天下的必然结果。宋朝的中央集权比以往的朝代更进了一步,对军队的控制,对武官的控制,有效的结束了五代十国后朝代频繁更迭的局面。同时宋朝统治者实行了休民养息,农业工商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经济繁荣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宋朝外患不断,在与辽、西夏、金、元等势力的斗争中长期处于劣势,并一度造成外族入侵,疆域委琐,直至最后亡国。按道理说宋朝是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社会文明也十分先进,不应该败给人口少又不开化的外夷。
宋朝最遭人诟病的是军事的羸弱,不仅未能像汉唐一样在草原上大展雄风,而且连本属于汉地的幽云十六州都未收回,北宋时和契丹签订“澶渊之盟”,最后被金国所灭;南宋则更加屈辱,先是向金称臣,后被蒙古所灭。所以,宋朝历来被认为是积贫积弱的一个朝代,丧权辱国的一个朝代,因而也被人认为是令人感到屈辱的一个朝代。
从表面现象来看确实如此。但如果深入分析当时的实际情况,则会发现宋朝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维持三百二十年,已经是奇迹了,宋朝的军队并非是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至少其行为是情有可原的。 在探讨宋朝亡国的历史问题时,有的说法认为是政权腐朽,有的说法认为敌对者有强大的铁骑,铁骑具有当时最强大的战斗力。事实这这两点都不足以解释宋朝积弱与灭亡的根源。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重文轻武。尽管宋朝经济繁荣,但是不注重军事的发展,尽管宋朝战事不断,但是宋朝的军事发展在宋朝的社会生活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重文轻武的宋朝
从宋朝立国开始,限制武官,防范武臣是宋朝的重要特点,宋朝官吏中武臣从属于文臣,宋朝重视文科的选拔,而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几乎是零,在宋朝文武兼备的武臣很少,宋朝对文武兼备的人才多猜疑,能够得到信任赏识的往往是那些有勇无谋的勇夫。宋朝统治着重文轻武对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习文之风日盛,而尚武之风日衰。尽管宋朝经济繁荣,由于重文轻武的社会影响,致使经济实力和文明成果难以向军事方面转化。从装备,到战法比前朝没有根本的改变,甚至在总体战斗力上还出现了倒退。造成了宋朝经济实力与其军事实力严重失衡,甚至出现了‘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卞州’的不和谐局面。
假如历史能够改变,宋朝能够以其他方式制约朝代更替,而不是重文轻武,局面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宋朝能够将经济实力与社会的文明成果积极的向军事实力转变,那么从装备来说未必不能有长足的进展,在宋朝时期火药已经产生,但是在用于军事方面的火器发展迟缓,假如宋朝重视军备,社会先进的技术成果不是没有可能向军事转变,外夷的铁骑未必就一定要占上风。假如宋朝重视军事人才的选拔,重视武臣的素质,重视战略战术的研究,未必就不能发现外夷地广人稀的短处,未必就不能利用敌人兵力不足,战线漫长的弱点,从敌人的后勤保障上制约敌人的铁骑锋芒。
拿南宋来说,尽管金的势力直达长江北岸,但是金的后方是不稳定的,中原地区以汉民为主体,反抗暴乱不断。如果宋朝统治者联系敌后义勇,组织敌后武装,并派出轻骑直趋敌人后方,那么多的金兵沉在中原和长江以北,那么长城以北,直到黄龙府还能有多少金兵?
客观原因
一、宋朝的立国在军事上先天不足。宋朝立国时,北方的契丹已经先立国几十年,它在后晋的石敬塘手里抢去了幽云十六州,使得中原的北大门洞开;同时产马地在北宋建立之前即被西夏和辽国占有,所以北宋一直少马,难以和北方的少数民族骑兵对抗。所以宋朝的立国是相当捉襟见肘的。
二、宋朝碰到了多个空前强大的敌人。首先,从数量上来说,宋朝碰到的对手是最多的。(对手是指有较大实力能征服别的蛮族而且向中原王朝进攻的蛮族,如果中原王朝只需要少数的军队就能镇压,就算不上对手,如汉朝时候的羌族,宋朝时候的交趾;如果从不进攻中原王朝,如唐朝时的回纥,在唐朝衰微的时候也没有进攻过唐朝,宋朝时候的大理国,也就算不上对手,)两汉的对手就只有匈奴一个,唐朝的对手也就突厥,明朝时候的对手是蒙古和满族,而宋朝时候的对手多达四个: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其次 明朝在明成祖时曾大败蒙古,史称“疆域远迈汉唐”。但深入分析就会知道,明朝时候的蒙古早已雄风不再,因为他们已经经过几十年的中原生活,被彻底腐化掉了,同时内部纷争不已,所以并不强大。而“土木之变”则纯粹是皇帝荒唐、宦官误国的结果,而并不是蒙古有多么了不起的强大。
而到宋朝立国时,面对的敌人已经远非匈奴、突厥、明朝时的蒙古可比。如果说,匈奴、突厥、明朝时的蒙古是一些强悍的强盗的话,而宋朝面对的敌人就是一个强大而富有侵略性且处在上升时期的武装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宋朝像汉唐击败匈奴、突厥一样击败契丹、西夏、女真、蒙古,已经是不现实的问题了。后人对这一点反倒糊涂,而当时的政治家对这一点则是心知肚明的。宋太宗时期曾两次发动对辽国的战争,都遭到臣下的反对,赵普和李肪甚至在宋军节节胜利的时候上书反对北伐,批评宋太宗是“乐祸求功”。而宋太宗在经过两次较量之后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采取了防御的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宋朝立国的先天不足,宋朝也只能采取防御为主的策略,它已经不具备那种以进攻立国的条件了。即使这个时候仍然是唐太宗在位,恐怕也只能如此了,况且唐太宗时曾率大军进攻高丽也大败而归,他对高丽也无可奈何。
平心而论,宋朝的防御政策还是相当成功的。至少不是很多人所说的那样--一触即溃。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说宋朝的军制没有弱点,因为宋朝的国策是防御型的,所以进攻能力不强,但防御能力还是很强的。
宋朝的历次战役
宋太祖时期宋辽有过一些小规模的战役,宋军基本上取得了胜利;太宗时期曾对辽发动过两次大规模战役,旨在夺回幽云十六州,都先胜后败,但辽国侵入宋境也马上失败,后人认为当时如果是宋太祖在位的话,肯定会取得胜利,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毕竟宋太宗不是军事天才,但也不能乐观地认为宋太祖能把辽国灭了,宋辽之间基本上实力平衡,要彻底打破这种平衡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后人相当看好的汉武帝、唐太宗在位的话,也肯定是无可奈何的,因为战争是靠实力说话,而不是一相情愿的;其后的“澶渊之盟”,与宋真宗的厌战有关,如果当时有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很可能可以大败辽国,甚至乘机夺回幽云十六州,但从结果来说,也是可以的,毕竟保持了宋辽百余年的和平,赐点财物给它也无关紧要,并且在外贸中都赚了回来的。后人之所以认为“澶渊之盟”是一个耻辱,是因为汉唐虽然也与蛮族签定过城下之盟,但最后都报了仇的,洗刷了耻辱的。但后人没有认识到的是,与一群实力不能与中原王朝相提并论的蛮夷签定城下之盟当然是耻辱,但与一个相当强大的国家签定城下之盟则应该是很正常的了,就像今天和美国签定一个协议,只要协议的内容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就是可以接受的,而不是什么耻辱。其后与西夏有过多年的战争,互有胜负。宋辽、宋夏战争体现了宋朝的进攻能力不行,但防御能力是很强大的,因为西夏也并不能真正侵入到宋境。
靖康耻给中原王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其后的宋金战争刚开始宋朝方面很狼狈,但后来慢慢转入了反攻,后面宋朝甚至略占上风,但赵构葬送了这一大好的反攻时机,保持了宋金之间的平衡。这里虽然确实耻辱,但也应该注意到,此时经历了元佑更化、绍圣新政、宋徽宗乱政等折腾,宋朝正处于衰落的时候,一个朝代衰落的时候碰到比契丹更凶狠的敌人,灭亡也是自然的事情,而后面南宋能够重建,转入反攻,实现中兴,也是个奇迹。可以设想,如果汉朝元帝或者成帝时期碰上女真一样强大的敌人,可能连半壁江山都保不住,而唐朝即使在极盛时期遭遇安史之乱之后也就再也振作不起来了,而如果安史之乱以后再遇到女真一样强大的敌人,中国也可能早就灭亡了。所以,一个朝代衰落的时候遇到如此强大的敌人而能立足,虽然屈辱但仍值得肯定。况且宋金战争中各路军民拼死抵抗,很少有投降的,更没有所谓望风而降,其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史所罕见。